分享

办公室工作中形式主义问题的具体表现、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三)

 旷达致远 2021-09-30

【前文回顾】

办公室工作中形式主义问题的具体表现、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一)

办公室工作中形式主义问题的具体表现、成因分析及治理策略(二)

(续前文)

三、治理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表现,结合成因分析,这里提出四个方面的治理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把准新航向。要有效破除办公室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首先要解决干部思想根子问题。一方面,上层领导应坚决摒弃官僚思想,多从实际出发、少作主观臆断,多下一线调研、少拍脑袋发令,真正让其决策部署在基层行得通、落得实;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坚决克服迎合心理,多补齐短板、少回避弱项,多弥补劣势、少遮掩缺点,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干实事、创实绩上。只有先把思想转变过来、把观念纠正到位,才能把好前进舵盘、驶入正确航向。

(二)注重实际效果,立起新导向。无论是开会、发文,还是督查、调研,都应树立注重实效的鲜明导向,坚决不能务虚功、干虚事、做虚活。一是开有质量会议,尽可能缩减没必要的层层重复组织开会比例,突出任务安排、责任分解、难点研讨等方面,力求通过务实开会推进实质工作。二是发有内涵文件,倡导“短实新”文风,删繁就简、去虚留实、破旧立新,压掉“穿靴戴帽”“画蛇添足”之类的“水分”,让人一目了然、便于操作。三是搞有分量督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重在实地查验、避免过度留痕,督出实际问题、避免吹毛求疵,鞭策促进工作、避免基层负重。四是做有成果调研,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掌握实际情况,研究对策措施,拿出实施方案,推动落地见效,坚决防止“作秀走过场”“扎堆基层游”。

(三)强化制度执行,树好新风向。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地方相关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用好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把那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好好用起来、努力用充分、切实用到位,使之成为规范办公室工作、防止形式主义的有效利器。二是健全制度,及时查漏补缺。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若发现漏洞和不足,应积极弥补、迅速完善,切实堵住缺口、补齐短板,坚决避免成为某些人搞变通、打“擦边球”的潜在通道。在此基础上,领导干部还须将这些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执行能力,持续强化执行效果,推动制度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进而形成严于律己、遵规守纪的良好风尚。

(四)加大暗访力度,掌控新动向。办公室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容易从地面转入地下,改头换面隐蔽起来,甚至伪装变换成另一种模样。为了便于及时发现并有效整治这些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问题,除了公开调查之外,还必须加大随机暗访频度和常态暗查力度,力求第一时间了解新动态、识别新表现、掌握新线索,并尽可能“快刀斩乱麻”,进行严肃查处、严厉问责。即使情节轻微,也要责成相关单位和人员立即整改,并监督其整改彻底,直到完成销号。总之,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强烈震慑,真正让广大领导干部不敢也不想搞形式主义。

四、结语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只有各个层面的机关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全员参与进来,树立更加务实的导向,探索更加管用的办法,拿出更加有效的举措,健全更加完备的制度,实施更加严密的监督,才有可能真正刹住形式主义这股歪风邪气。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对解决这些问题已有明确指示和实际行动,先后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等文件,专门就防止文山会海、改进督查方式、提高调研实效等进行了重点部署。而且,在各级各部门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中,都把整治形式主义问题作为重点进行了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单位更是坚决拥护中央决策部署,加紧落实有关工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各个层面的主动发力、坚决整治,今后这些形式主义的状况一定会大有改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