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风雅之事, 不应成为华丽的伪装, 而会忘记喝茶最根本的意义。 点击上方图片购买 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文化层次, 重在审美艺术性, 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 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门道, 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极为刻板。 齐梁陶弘景《杂录》有载: “苦荼轻身换骨, 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至于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 则直接把我等凡夫俗子与茶划了界限: “至若茶之为物,致清导和, 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老子认为: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认为: “道在蝼蚁”、“在稊稗”、“在屎溺”, “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禅宗则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说, 一切现成、触目菩提。 道不离于日常生活, 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 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 顺任自然。运水搬柴,著衣吃饭, 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 饮茶即修道,即茶即道。 大道至简,不修乃修。 取火侯汤,烧水煎茶,无非是道。 顺乎自然,法无定法, 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 贵在朴素、简单, 要饮则饮,从心所欲,自然无为。 |
|
来自: liangdatushu > 《香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