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级医院如何做学科建设?他们闯出一条路 | 2019基医会

 whendr 2021-09-30

这条路就是: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而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有一座闻名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大理。在西洱河畔,伫立着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医院——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的发展简直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院院长李军告诉医学界,“1951年刚建院时,只有十亩地左右,六七十年代都是瓦房,下雨时还会漏雨。院容院貌及就医条件,都赶不上现在的乡镇卫生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如今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保健、卫生应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且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医院300强、云南省域医院30强榜单,在云南省二级公立医院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图片

该院现任院长李军,1987年从昆明医学院毕业就来到了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一待就是32年。当时的他还是一名普外医师,对医疗卫生事业32年如一日的热爱,让他成为如今领域内的知名专家。

“初心”不改:

“服务能力提升了,患者才能留得住”

如何满足县域内群众的就医需求,真正实现百姓“足不出户”就能看病?又如何快速实现医改“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总目标?

李军认为,只有坚持医者初心,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提高各个专科的服务能力,才能真正把患者留在县级医院。“学科建设一定要加强,这样才能为群众看病,能力不强,那就只能把患者往外输送。

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3公里范围内,有省、州级两家三甲医院,市域内医疗资源富集。且辖区仅有64万人口,如此一来,医院生存面临着危机,发展举步维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建设。而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医院从2013年开始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已经有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两个云南省医学中心的分中心,还有两个国家卫健委关乎民生的试点项目。

“就像厨子开餐馆一样,顾客要求你做一千块钱的菜品,你做不出,只能做个两三百的,那他就到别处吃去了。” 李军反复强调,县级医院最重要的,就是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能力提升了,病人才能留得住,医保的大蛋糕才可以吃得下。

牢抓重点专科建设:

将内分泌科作为重点专科

“一个学科的建设一定要契合当地的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据李军介绍,在大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类疾病发病率极高。

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慢性病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居民因为慢病而死亡,同比约占86%。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88.06%。短短几年时间,慢性病致死率已经迅速增长了2个百分点。

“我们县医院的功能定位,就是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李军认为,做好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诊疗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点。

早在2007年,医院就成立了内分泌科及消化科,并且从一开始就按照三级医院专科建设的标准来建设。

图片

“选好学科带头人,这一点是关键。” 李军介绍,07年建科之初,就只有主任一人。在科主任沙榆波的带领下,十年间,内分泌科逐渐发展壮大,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已经独立建设6年的内分泌科获评云南省省级重点科室,并入选国家卫健委“蓝色县域项目”交流基地医院'——该项目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联合主办,旨在助力县级医院内分泌科室建设,发挥县医院作为县域医疗的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内分泌诊疗水平,协助县医院更好地承接患者下沉带来的相关诊疗工作。

医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李艳介绍,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是'蓝色县域'项目全国七家基地之一,也是西部唯一医院。内分泌科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患者慢病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图片

2017年7月和2018年4月,医院曾两次参加国家卫健委“蓝色县域”试点项目启动会

2018年,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MMC)正式落户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是滇西首家、云南省第三家上线的MMC;2019年,获云南省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分中心建设项目等。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建设与服务能力的迅速提高,不仅惠及了本地患者,更带动了其他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外阜的患者前往就医。

图片

内分泌科除对大理州部分县级医院、民营医院定期进行帮扶以外,还对丽江、迪庆、怒江、保山、临沧、普洱等同级别县级医院进行帮扶。

2016年3月,医院成立大理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心,整体托管大理市九家乡镇卫生院为分院,内分泌科承担着乡镇卫生院的相关教育、诊治工作。

全天候、三级联动:成立全国首家患者监控中心

“你看这位患者,正常血压是140,他167。所以,监测到患者血压高了,它就会报警。我收到报警后,就立马告诉值班医生尽快处理,吃降压药或者是……” 李军拿着手机向医学界展示了这样一款“奇特”的APP。

图片

李艳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入院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能力。今年5月,全国首家患者监测中心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投入运行。

图片

检测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医学界”,目前,已实现对九千多位患者的入院监测。

这套系统是全国首家使用。系统的建设制作方,是国内顶尖的知名企业。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要求来做。在此之前,他们还没有过这样的客户需求。

患者监测中心(含手机APP)是将全院所有科室(病区)的心电监测设备接入监测中心,由中心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集中监测。

“整个过程都是可溯、可追踪的。”李艳介绍,科室是第一层监护,就怕护士忙不过来,会有疏漏的地方。

所以,在监测中心安排了24小时值班,“如果发现异常,马上就会通知到科室里去。”这是第二层监护。

此外,同时将所有信息通过中心实时上传至移动APP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负责人手机终端,“就像院长说的,无论医生去到哪里,手机拿出来都可以监测到当期在院病人的情况。

图片

这样,监测中心的上线,就实现了临床一线、监测中心及手机终端三监测,为患者提供三重保障。进一步加强了对全院急危重症监护患者的管理。

除了患者监测中心以外,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也投入了大笔的资金。用李军的话来说,就是“长痛不如短痛。” 据了解,2019年医院启动信息云平台建设,一次性投入2694万元,建设一个云平台,两个中心,从而实现医院精细化、集团化管理。

用人不疑、大胆使用,还要拴心留人

“他们那一代做研究,像断肢断指的再植,最早是用兔子做动物实验,老专家们全是这样做出来的,我们院长当年也是。在医院的实验室,曾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黑匣子,里面有一块生猪肝,他就在那块猪肝上反复操练手术。” 这是李艳向“医学界”分享的一个关于医院专家的小故事。

要建好一个学科,首先是学科带头人的选择,这一点至关重要。

“他一定要有激情,对待工作要有热忱。” 李军认为,医生只有一心想着病人,这个学科才能建设好。医院内分泌科发展伊始,就只有主任一人在做。就是通过她的极强的组织能力,不断招兵买马,才使得科室在十年间飞速发展。

“一旦选定了学科带头人,就要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只要适合群众的需求,医院就举全院之力大力支持。” 李军说, 同时,也要大胆授权,给予科室自主经营权,无论是从用人还是分配等方面。

但无论是县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引进人才?又如何留住人才?

李军向“医学界”介绍了大理市第一人民院的“秘籍”。对于编制内的人才引进,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考核录用,标准是一本院校毕业的医学生;二是考试录用,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公开考试;三是通过校园招聘,标准是硕士及以上的学生。

“对于编外人员,我们也采取同工同酬的方式。” 李军介绍,医院也以科室为主体,招聘了一部分执业医师及硕士毕业生,还聘任了一些知名专家。同时,医院鼓励到点人员退休返聘。

2016年3月,医院成立大理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心,整体托管大理市九家乡镇卫生院。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局面,李军从编制上找到了突破口,即采用“市招乡用”的办法来为基层解决人才引进的困境。

所谓“市招乡用”,就是将9家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划归到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大理市第 一人民医院的平台来招聘。

“招来后就是我们的人了,但是必须要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满5年,之后再回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招聘的医护人员会先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培训,再到乡镇卫生院服务。” 李军说,这么做是让他们知道,“今后的职业发展平台是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而不是卫生院”。

人才引进问题解决了,紧跟其后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将人才留住?

李军给出的答案是,“拴心留人”,即经过考核后给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高职人员、硕士生、重点专科骨设置岗位津贴,分配周转房等。

此外,还将在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比如,提高科室分配比例,学科带头人提高分配系数;给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室一次性奖励等。

李军说,如今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还是存在着相互竞争的态势,“大家都没有按照功能定位来履行各自的职责,县级医院看的病省级医院在看,州级医院也在看。

这主要归因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到位,“医保支付方式不改革,分级诊疗就做不成,县级医院就无法实现功能定位化发展。

如今,政府部门已经作出了决策,很快就会推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建设的大力推行,也必将给县级医院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怎样,都要始终坚持医者初心,以服务患者为最终目的。

图片

2019年11月16日~17日

2019基医会

(2019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

暨第一届基层创新案例展)

即将于河南郑州举办

在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

在“医学界传媒”的主办下

在诸多关注基层卫生健康人士的帮助下

本次大会有

政策解读  案例展示  围桌论坛  创意节目

相信会成为基层卫生健康从业者和关注者

的一场盛会

11月16日,我们

不见不散

更多“基医会”信息,看这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