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停一下,我要下车

 千山吾独行 2021-09-30

好久没和心理咨询师交流了,约老李聊了一会。过程中IT同事要用会议室,咨询过程受到了干扰,我觉得没法专心交流,半个小时后我主动结束了咨询。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短的一次心理咨询。其他的咨询师都有严格时间限定,50分钟(老肖)或者60分钟(老刘),到点就掐,毫不留情。经典的心理咨询应该是50分钟,留10分钟给咨询师准备接待下一位来访者。咨询师秘而不宣用的一个小窍门是,跟来访者多聊一两分钟,就算是对来访者法外开恩,或者是对来访者“good performance”的变相表扬了。

老李则比较随性,价格按实际时间算,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也行,这在经典心理咨询中是不被允许的。老李领导网络团体时甚至抽着烟,开始时我觉得他很江湖。我这种中规中矩的人,正需要老李来“教坏”。

老李在今天咨询后的文字总结中认为我“问题不是太清晰,准备也不充分”,另外“在我看来咨询对你也许已经不是必要的事项了,投入的情况不像理财那样有激情,也有点如同你的职场,在高原现象上徘徊,如此而已。意义感的问题是今天所谈主要内容。你还是原来的你,为意义而焦虑。自我实现,没能走出个人主义的理想,所以动力不会太充足与持久;而自我本身也许被看得太重了。计划性的太高,会加重自身的焦虑体验;目前的身体反应仍属亚健康范围,一如既往。

老李的观察是对的,我没有什么急迫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会因为没有完成工作或者承诺,会有隐隐的焦虑感,常有胸闷,年后还失眠、肠胃消化不良,可能算是轻微焦虑的“躯体化”,或者也是大家常说的“亚健康”。疫情期间帮斯洛文尼亚代理定了一些口罩,结果过程中各种不顺,搞的半夜常常睡不着。常常被类似的事所俘获。

老李说的“意义感”,我基本能理解:我极不喜欢事情“失控”,总想去做好,做不好就带来焦虑。这个模式无处不在,瓶还是那个瓶,就看我装什么酒。我需要有个“容器”存放生命的意义,这要么是职场,要么理财,要么太极,甚至心理咨询,都是我存放意义感的容器,“看,我在通过心理咨询提升自己!”。

想起看的书《世界停一停,我要下车》。问题是模式这车不是很好停,没事做了、没做好就焦虑,感觉自己没价值。

我曾经白日梦:“如果我从体制里跑出来(比如去做专职投资理财),是否就不用感受到压力,生活是否就简单了?" 今天和咨询师的交流,让我想到,其实这没用,即使倒掉了酒,瓶子还在。如果从体制中离开,我会制造出第二个“体制”,如果专职理财,理财会成为我的第二个“体制”和天花板。

山难改,性难移啊。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就看你念的是哪一段。

老李建议的解法是:“道家哲学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解药。增加一些活力,需要更玩世不恭地对待人生本身,学会更好地娱乐与放松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