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足本土资源,沙田特色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小龙pph46btb60 2021-09-30

“收网,用力拉,一二、一二......”在沙田一水产养殖场,鲜活优质的四大家鱼和南美白对虾正到了收网之时。

近年来,沙田多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鱼塘整治、高标准化农田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鱼米之乡沙田农业持续升级

水产养殖是沙田镇目前主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鱼塘养殖面积约占全镇农业生产总面积的一半,同时也是东莞市水产养殖主要镇区。在穗丰年水道旁一处水产养殖基地,一种罕见的特色品种软骨鲫正在这里培育。

为助力养殖户发展特色品牌,沙田镇农业部门大力支持,多方联系走访为养殖户联系专业人士进行考察,提供技术支持,精准定位挖掘养殖潜力。养殖户一改以往一味加大养殖面积的“粗犷”发展模式,通过不断提升优化养殖品种和精细化管理,产量较以前增加了50倍以上,走上了新的农业发展致富路。

“现在的产量比以前提升了50—100倍,沙田镇农业部门会不定期地对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软骨鲫养殖户黄邦强表示,经过一至两年的推广,目前有四川、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客户前来联系合作。

生产致富找到了新路子,养殖户“钱袋子”鼓了起来。据了解,穗丰年村是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村。在政策措施支持推动下,该村是沙田镇水产养殖户数最多的村之一,除了农业部门开展技术帮扶外,各种扶持政策和补贴也让农民更加坚定了发展高质量特色农业的信心。

“镇政府在农机补贴方面做得很好,我应该是东莞首批拿到农机补贴的人。”水产养殖户张胜仔表示,现在省补贴30%,市追加30%补贴,现在能拿到的补贴在50%至60%,这对农户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增强发展信心的同时收入也以前多了。

在阇西村一家庭农场,这里花果长势喜人,品质好,个头大,该农场以打造现代化农场为目标,向游客提供休闲采摘、亲子活动、农业科普等活动。今年,农场负责人加大投入,增设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系统,旨在实现一年四季的果蔬丰收,让游客们四季都能感受到丰收之喜。

家庭农场主梁旭初介绍,国家对智慧农业发展有很多帮扶政策,沙田相关部门也对家庭农场的田园观光、休闲采摘点等都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广,也很重视农业发展,很高兴能在沙田进行农业方面投资发展。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沙田镇地处珠江口东岸,沿海区位优势和水乡地貌特征的资源禀赋,是远近闻名“鱼米之乡”。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动下,沙田镇大力支持和引导农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品质化道路,通过开展高标准化农田建设、标准化鱼塘建设、鱼塘整治等项目建设,实施设施农业支持政策,加大技术指导,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据介绍,近年来沙田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渔船减船转产项目补助、渔船更新改造贷款贴息资金、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休禁渔渔民生产生活补助等多项资金共计1.01亿元,对农业发展及农民生产发展实施补助支持。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每年为全镇早晚两造共1000多亩水稻及玉米生产购买商业保险。目前,沙田广大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性高了、“路数”也多了,实实在在收到了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在丰收节感受满满的属于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沙田还在深化镇村联动发展上下功夫,把富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强化资产运营管理,充分盘活低效用地、闲置用地、返还地和闲散资金等资源,加快留用地开发,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千方百计让农民的“荷包”鼓起来。同时,大力支持和发展特色农业,引进新型农业企业,扶持家庭农场,拓宽农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沙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村组两级总资产、经营总收入、经营纯收入大幅度增长,建成农村人居环境项目47个,建成1.1平方公里美丽幸福村居示范片区,成功创建省森林小镇。

【记者】卢真伟

【作者】 卢真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