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器学与乐器声学

 昵称40123539 2021-09-30
  乐器学

        研究乐器的起源、发展、分类、音响工艺、机械性能等问题的学科。民族音乐学的分支。乐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乐器的界说。组成音乐各种音响的器具称为乐器,其中包括非乐音的节奏性乐器。能产生不同音高的旋律性乐器是乐器中的主体;有些产生节奏性的器具原属于生活用具,但由于其音响与整体音乐效果结为一体,甚至发展到具有一定音高,这类器具仍可称为乐器。至于现代派使用的马达、牛奶瓶一类器物音响,则不能叫乐器。

       (2)乐器的源流。有的学者认为,乐器起源于神话传说和人物,有的则认为源于自然模拟,有的还主张器乐源于生产劳动。

        (3)乐器的诞生史。英国学者认为鼓类乐器产生在先,奥国学者却认为出现得最早的乐器应是笛管。德国乐器史家萨赫斯则认为,最先产生的是噪音器,其次是鼓类、号类、拨弦乐器,再次是只见于某些地区的乐器。

         (4)乐器的制造。

        (5)工艺技术对乐器质量的影响。

        (6)乐器的分类。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划分,如从制造材料、发音机制角度划分,也可从音色、音域、形制等方面分,还可以不从物的角度而从演奏主体人的角度划分。目前在我国,还没出现既符合音乐演奏实践,又有中国特色的权威乐器分类法。自从民族音乐学出现后,乐器学就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论述民族乐器,常与该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风格并提,这是因为乐器与某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和特色密切联系的缘故。但乐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民族音乐学一样还未形成系统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乐器声学

         是音乐声学中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实用性最强的一部分。它从理论上阐明乐器的发音原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对乐器进行科学分类;面向实践则对乐器制作工艺学与乐器演奏技术提出指导性意见。乐器的不同结构成分从功能上可划分为能源接纳、声源形成、共振、扩散等要素,而乐器分类则着眼于声源的类型。声源由固体振动构成的是一大类,其下又可细分为体鸣、膜鸣、弦鸣,后两种依赖张力形成弹性振动的声源;声源由气体振动构成的是又一大类,其下又可细分为单纯气鸣与有固体(簧片、嘴唇)振动配合参与的气鸣两种;声源由电磁振荡构成的是第三大类。但乐器制作注意的重点却在共振,音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振的均匀性与谐振性,音量则取决于共振的充分性(又及时扩散)。为了达到更理想的声源状态与共振状态,乐器制作在材料和形制上都须精心探寻(见乐器学)。音准问题是某些定音乐器必须关心的,但它还受制约于律制。乐器声学对乐器演奏技术的指导作用,主要集中在能源介入与声源形成这两个环节的处理方法上,是音乐声学中常被忽视的方面。这固然是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家未能从声学的科学高度总结其演奏经验,同时也由于音乐学家多缺乏声学知识,在演奏评论中不善于从这一角度指出优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