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盘点小柴胡汤,十一条提纲

 谷山居士 2021-10-0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妇人病三条

少阳十九9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而值经水适来之时。及得病七八日后,发热已除,而脉迟身凉,是当解矣。乃胸胁之下胀满,如结胸之状,而作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热不在上而在下也。当刺厥阴之期门,随其经中之实处而泻之,以肝主藏血,肝胆同气。此与阳明刺期门章义同。

1 妇人中风,此是太阳中风之义,外感血热也,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也;《伤寒》太阳二,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师解,中风非无外寒,究竟内热多而外寒少。

  妇人中风,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者,是迟缓之义,迟缓不数之变文;热除脉缓身凉和,此是表解病愈之象。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热入血室,当刺厥阴之期门,随经中之实处而泻之,以肝主藏血,肝胆同气,故刺期门。此与阳明刺期门章义同(阳明四十九条)。

2 外感中风,营郁血热,而值经水适来,是血实之时。外热里实,则经热内传也。太阳之经热从少阳经内传,故见胸胁痞结,如结胸状;血热神伤,故见谵语也。经热内传,血热不结,故刺经泻热也。期门,厥阴经最后一穴也。

论;此病胸胁满,如结胸状,有胸胁胀满证,在乳下期门穴位,会有发红或瘀紫症象。针刺期门瘀紫入放血,即是随其实而泻之。血出则经热外泄,胁满结胸,谵语神志不清之状俱解。

本条内传血室,可对比太阳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丸证。热传血室而未结,刺泻经热;热传血室而结瘀,桃核汤抵当再泻下。

本条热入血室,是热从少阳内传,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则知。太阳表热,随经内传血室者,没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桃核抵当证)。

少阳二十10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往来,发作有时之证,而值经水适断之时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当瘀结。热结血分,少阳之经气不得外达,阴阳交争,互相束闭,故使寒热如疟,发作有时也。小柴胡汤发少阳之经邪,热去则血可自下。不下,然后用抵当攻之。

上章因经水适来而热入,是血实之时,此因经水适断而热入,是血虚之时。实宜清泻,虚宜凉补。

1  妇人中风,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往来,发作有时之证(此已是柴胡汤证),而值经水适断

之时者,此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而里虚,三阳之经热,从少阳之经,内陷血室也。血伤经

热而瘀结,营阻不升,卫气不出,故营瘀而阻卫气内郁则发热,卫气不出而外阴裹束则恶寒,

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解外感之经热,泻相火之上蒸,热去则血下。不下者,然后用抵当汤攻之。

2  黄师解热结血分,少阳经气之不达,是外感少阳不解之义,寒热往来而如疟。此也是有外感病,从外感少阳病的角度,是瘀血内阻少阳经气不得外达。我从瘀血内阻角度,解寒热往来如疟,是一个道理。如《金匮》疮痈,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此恶寒者,瘀血内阻热,内热则发疮痈,外必见恶寒。此寒热故使者,即是瘀血内阻也。瘀血,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此发热者,即是瘀血内阻,卫气不降也。《四圣》积聚根源;癥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积聚,阳不外达,则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故外而恶寒。此寒热即如疟也。

论;李可老中医治此病,小柴胡加芥穗炭,当时还不明白此理,读至此在回头看李老医案,则有点开窍的感觉。李师案例,一女,经期洗头,而得外感,成热入血室,神乱发疯,发作有时,问病过程,开方小柴胡加荆芥碳,几天即愈(此案例只是记得曾经看过,书上却没翻到,全凭记忆写出来的)。此病之理,照搬仲景理法,都能治好这种热入血室之邪病,中医法理,唯有仲景。中医千年未衰,全靠《伤寒金匮》这颗大树。后世之医,不学仲景,皆不为合格的中医,中医不研究仲景,没有出路。

少阳二十一11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伤寒,发热,而值经水适来之时,昼日清白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以血为阴,夜则阳气潜入阴分,血热发作,故谵妄不明也。热邪在下,治之勿犯中焦胃气及上焦清气,必自愈也。

1 本条为妇人病热入血室者,治论与病理之总纲。治法之准则。

  治之不能犯中焦胃气与上焦肺气,必自愈。经热不泄,针刺期门以泻热,故不犯中焦胃气。小柴胡汤,发少阳之经邪,热去则瘀可自下,故不犯上焦肺气。误发汗解表,以泻经热,汗出肺燥,则犯上焦。误下败中,则犯中焦。

2 热入血室者,皆是外感之来路。少阳经郁,则见胸胁满如结胸,经热内传,血热伤神,则见谵语,或夜如见鬼状。

图片

少阳二十九12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柴胡证,本不宜下,而误下之,柴胡证罢,此为坏病。若其证不罢,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栗,却发热汗出而解。阳气欲发,为阴邪所束,郁勃鼓动,故振栗战摇。顷之透发肌表,则汗而解矣。

1  柴胡汤病,是禁下之义,此为定理。凡误下而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栗,后发热汗出而解。误下之后,柴胡证不罢者,病仍在经,而未入脏腑,复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外发表束之阴寒也。(复述小柴胡汤方加减,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桂枝解太阳之表邪。 

2“凡”柴胡汤证而下之,对比少阳四,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个“凡”,也是少柴胡汤没有下法,下为禁忌,都是和解之义。(已改完)

少阳三十1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下后柴胡证仍在,若但有少阳经证而无阳明腑证,先与小柴胡汤,应当解矣。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是经迫而腑郁,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经腑双解则愈矣。

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但有少阳经证而无阳明呕利证,先与小柴胡汤,应当解矣。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是经迫而腑郁,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经腑双解则愈矣。此处大柴胡,是坏病救逆方。

2 本条大柴胡双解经腑之实,后又有柴胡桂枝干姜汤双解经脏之虚。此可以对应对比学习。

少阳三十一14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十三日不解,已过再经之期。胸胁满而呕,是少阳经证。日晡时发潮热,是阳明腑证。腑病则大便续硬,乃已而微利,定服丸药矣。少阳而兼阳明,此本大柴胡证,下之当腑热清而不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缓不及事,而又遗其经证。表里俱未罢,经邪束迫,腑热日增,故虽利不愈,此非其治也。潮热者,胃家之实也,是固宜下,而胸胁之满,尚有少阳证,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后宜柴胡加芒硝汤主之,解外而并清其里也。但加芒硝而不用大黄者,以丸药下后,宿物去而腑热未清也。

1  少阳十三;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本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胸胁满而呕利,此就是少阳传阳明之证,大柴胡汤的提纲主症。日晡所发潮热者,此是阳明腑证,典型的经腑合病。

此本大柴胡证,下之当腑热清而不利,今反下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是非其治者,一是当大柴胡汤下之双解经腑,二是当汤反丸,是非其治也。缓不及事,而又遗其经证。少阳之表未解,阳明之潮热,是为实也,宜小柴胡汤先解其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清其里。不用大黄者,以丸药下后,宿物去而腑热未清也。

2  本是大柴胡汤证,因丸药误下,是非其治,而成少阳坏病也。此是大柴胡汤之坏病,柴胡加芒硝汤,是救逆之方。

图片

阳明病柴胡汤证三条

阳明八十一15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阳明病,脉弦浮大,弦为少阳,浮为太阳,大为阳明脉,是以三阳合病,而气短,腹都满,则太阴证。少阳之脉,自胃口而布胁肋,胆胃郁遏,故胁下及心作痛。经气痞塞,故久按之而气不通。表寒外束,相火郁升,而刑肺金,故鼻干,不得汗。肺窍于鼻。胆木刑胃,土气困乏,故嗜卧。湿土贼于甲木,土木皆郁,故一身及面目悉黄。土湿木郁,疏泄不行,故小便难。胃气壅遏,故发潮热。胃腑郁迫,浊气上逆,故时呕哕。少阳脉循两耳,经气逆行,壅塞不降,故耳前后肿。经郁热盛,故刺之小差,而外证不解。病过十日之外,脉自里达表,续续外浮者,是未传阳明之腑、太阴之脏,犹在少阳之经也。宜小柴胡汤,柴胡、黄芩,清半表之火,参、甘、大枣,补半里之阳,生姜、半夏,降胃逆而止呕哕也。若脉但浮而不弦,又无少阳诸证者,则全是太阳病,与麻黄汤,以泻表郁。中风而用麻黄者,发汗以泻太阴之湿也。《金匮》风湿诸证,俱用麻黄。若不尿,腹满而愈加呕哕者,水贼土败,不可治也。

1  脉弦浮大,又是三阳合病,太阳之浮,闭其阳明之大,少弦之弦。气短而腹满,身黄,与小便难,太阴之湿盛。也就是阳明不实,三阳合病而不解者,也是因湿而不解。

   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之外,脉自里达表,续续外浮者,是未成阳明之腑实,也未成太阴之湿寒,犹在少阳之经也,宜小柴胡汤主之。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此发汗不是解表,而是泻湿。

   若不尿,腹满加哕者,水贼土败,不可治也。

阳明八十二16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胃腑,为少阳经邪所郁,阳气遏逼,故发潮热。糟粕莫容,故便滑溏。胃逆胆壅,经气不降,故胸胁满结。宜小柴胡汤,半补阳明之里气,半泻少阳之表邪也。

1  阳明病,而用小柴胡汤者,此是外感,少阳经病,传阳明腑病也。甲木克土,阳明受之,故言阳明病。

阳明病,发潮热,反大便溏,小便也自可,此不正常,胸胁满而不去者,此是少阳病,传阳明也。小柴胡汤,解少阳经气之结滞,以和胃气,二阳俱解。

阳明八十三17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

阳明为少阳所遏,下脘之气陷,则病溏泄,上脘之气逆,则病呕吐。胃逆而津液不降,心部瘀浊,故舌起白苔,由肺壅塞,而上焦不通也。柴、芩泻少阳经邪,松其郁迫,故上焦通而津液下,胃气和而汗出解也。

1  阳明病(发潮热,小便自可),胁下硬满不去者,是少阳经病,传阳明腑病,不大便下溏,而反呕吐,舌上白苔者。此是下脘不气陷,而上脘之气逆也。胃逆而津液不降,心窍瘀浊,故舌起白苔。上脘之气逆则而上焦不通也。小柴胡汤,解外感之经邪,疏经气之结滞。松其郁迫,降其胃逆,上焦得通而津液下,胃气和而汗出解也。

2  本条提纲,与上条互文。上条是气陷大便溏,本条是气逆呕吐与白苔。

论:舌上苔白者,津液不降也。浊填心窍。上焦得通,津液得降,胃气因和,故汗出而解。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看舌上白苔厚腻,就辨为气滞津凝,痰浊瘀塞,就要开温胆汤,也有依据和疗效的。只是要学会辨别外感与内伤,治是解表,病在哪经,还是内伤之别。

图片

差后劳复四18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病后中气未复,最易感伤,设更见发热者,宜柴胡汤温里而清表。其脉浮者,病在表,应以汗解之,脉沉实者,病在里,应以下解之也。

黄疸二十三19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小柴胡汤。方在呕吐

诸黄,腹痛而呕者,甲木之贼戊土,而胃气上逆也。宜小柴胡汤,柴胡、黄芩,疏甲木而泻相火,参、甘、大枣,培戊土而补中气,生姜、半夏,降逆气而止呕吐也。

1  木主五色,入土为黄,腹痛而呕者,甲木贼戊土也。其余病理的也没搞懂,先这样理解。

产后二《金匮》卷二十一,20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出汗。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产妇阳陷,而病郁冒。温气亡泄,故其脉微弱。胃气上逆,故呕不能食。血脱肠燥,故大便反坚。阳不归根,故头上汗出。所以然者,血性温暖而胎君火,血脱则温气亡泻,寒盛而发厥逆,厥则木遏阳陷,必生郁冒。冒家欲解,阳气外达,必大汗出,以其发于群阴之中,透围而出,故作大汗也。血虚下厥,孤阳不归,泄而失藏,故头上汗出。盖阴中之阳下陷,则病郁冒,阳中之阳上逆,则见头汗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以其亡阴血虚,阳不归根,独盛于上,蒸泄皮毛,故当汗出。阳随汗泄,与阴气相平,阴阳之颠倒而反常者,乃复其本位也。其大便坚硬,呕不能食者,胆胃上逆,饮食不下。宜小柴胡汤,柴、芩、半夏,清胆火而降胃逆,姜、甘、参、枣,补脾阳而滋肝血也。

1  产后亡血,阳厥不降,故见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必郁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祟向,亡阴血虚,阳气独厥而上厥,故当汗出而厥阳外泄,阴阳各复其常位,故皆喜汗出也。大便坚者,阳厥蒸泄,汗亡津液,肠胃干燥;呕不能食,阳厥不降,胆胃上逆,小柴胡汤,泄火降逆,以和阴阳。

2  产后三病,一病痉,二病郁冒,三病大便难。从本条提纲看,郁冒与大便难,小柴胡汤全搞定。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