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发 ▏人体为什么有一个能被针刺激活的系统?

 xyf4345 2021-10-01

图片

针刺的仿生原理针刺与昆虫叮咬等外界伤害都可以破坏皮肤屏障和激发组织细胞防御及愈合反应,但针灸则是“刺而无毒”,目的是以最小的伤害达到最大的效应。

【纽约中医论坛ATCMS首发】

COVID-19 疫苗反应揭示了中医“太阳经证”的实质


【提要】

针灸有效的前提是人体存在一个能对针灸产生反应的生理系统。但是针灸不属于食品或药品,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那么人体为什么会有一个能对针灸产生反应的系统呢?如果真的有,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建立的呢?下面提出一个有待研究证明的假说,文章节选于“寻找针灸的移动靶点:为什么是肥大细胞?”(《中国针灸》2021.9)

针灸仿生原理--刺而无毒

针灸的千年临床实践和百年科学研究都指向针灸可以激活人体的自愈系统,起到治疗病痛和保健的作用。那么凭什么说人体有一个能被针灸激活的系统呢?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个系统是因何而建立的呢?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问题, 深入的研究很可能为针灸的科学原理提供重要的答案。

进化研究表明,防御是生物的必备功能。比如,肥大细胞是生物体中最古老的防御系统之一。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完整的肥大细胞防御系统,低等生物可能在5百万年前就有肥大细胞的雏型,其出现要早于大多数其他免疫细胞。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存在先天肥大细胞缺陷的人类个体能够生存,可见其对进化和生存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肥大细胞的反应对动物有很多益处,除了可提高免疫力,增加对环境的适应性,还可能有益于生存。

已知肥大细胞对生物体的一个重要保护是对昆虫等叮咬产生的对抗反应,肥大细胞可以通过脱颗粒及IgE反应等途径,引起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对抗反应及血液炎症细胞的局部浸润,起到解毒和保护作用。

节肢动物(arthropods)是生物界种属最多的一门,有百余万类,与人类进化长期共存。很多节肢动物可以直接伤害人类,如蚊子、蜱虫、床虫、蜜蜂、红蚁、蜘蛛等。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因为防护的缺乏和自然环境的因素,昆虫等节肢动物对人类的伤害可能会更为严重。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叮咬伤害具有共同特征:第一步是用锐器(嘴)刺破皮肤屏障,或将刺长时间留在皮肤中,造成组织损伤,引发人体的保护反应;第二步的伤害因昆虫的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异,包括注入唾液、抗凝素、毒素、微生物、虫卵、异物和过敏原,或吸血等伤害行为,引起各种炎性反应和毒性反应。

因此可以推断,人类及动物为了生存,在进化中建立的保护反应也会有两类,一类是针对物理性伤害产生的非特异性保护反应,第二类是针对生物化学伤害产生的相对特异性保护反应。

针灸针刺入皮肤的过程同昆虫等叮咬的的第一步十分相似,都是用锐器刺入皮肤,破坏皮肤屏障,造成组织损伤的过程。而不同的是,昆虫的侵袭是以本身的生存和繁殖为目的,可能还会对人体有第二步的伤害,造成较大的病理反应,而针灸的目的是用可以接受的物理刺激及可控的损伤产生治疗和保健作用。所以,针刺疗法从作用原理来看,应该是一种仿生疗法或自然疗法。

针刺与昆虫叮咬等外界伤害都可以破坏皮肤屏障和激发组织细胞防御及愈合反应,但针灸则是“刺而无毒”,目的是以最小的伤害达到最大的效应。

针刺仿生原理(bionic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假说是指针灸的生物学机制模仿了昆虫等外界物理刺激对人体的刺伤过程,让人体“误以为”受到了外界伤害,而启动防御和解毒反应,平衡机体状态及加快损伤的愈合,以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由于针具本身不携带毒素,针刺疗法与昆虫等伤害的区别是“刺而无毒”(sting without venom)。针灸利用了人体进化中针对外界物理性损伤所建立的保护系统,并将刺激优化或放大,以取得医疗效果。当然,这个假说还有待严格的实验证实。

已有实验研究表明,蚊虫叮咬皮肤后,首先激活肥大细胞,可以启动一系列肥大细胞依赖的局部炎性反应和系统应答。针刺与昆虫等外界随机伤害不同的是,针灸师可以根据医学理论和经验选择有效和方便的针灸穴位,控制最佳刺激剂量,以最小的伤害取得最大的效益。有意思的是,当西方针灸师向患者解释针灸时,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针灸不会很痛,就像被蚊子咬了一下”。

“仿生”的方式治疗人体疾病和保健,在中医有很久的历史。《后汉书》记载有华佗的五禽戏,明代《针灸大成》中有龙、虎、凤、龟4种针灸手法,现代学者也提出过仿生针灸和针具的研究和应用。朱兵等曾提出体表刺激疗法与生物进化相关,马患心黄病会出现咬胸和啮足等自我医疗行为。此外,蜂疗、蝎疗、水蛭疗等在医学应用,也属于仿生或自然疗法。

“针”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将针用于医疗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从针具发展的历史看,《内经》时期就有了九针,同外科手术工具很相似,但随着针灸的广泛应用,毫针逐渐成为主导的针灸工具,目前西方的针灸师几乎完全使用毫针。西方流行的“软针灸”疗法使用细小的毫针,同昆虫的叮咬很相似,也支持针刺的仿生假说。中国古代医家巧妙地利用了人体对自然伤害的对抗反应机制,发明了针灸术,并通过解剖、把脉及针灸等方法,认识了人体的经脉和穴位,最终建立了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针灸医学,这在全世界的各种古老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

图片

原文及摘要

李永明. 寻找针灸的移动靶点:为什么是肥大细胞?[J]. 中国针灸,2021,41(09):965-970.

寻找针灸的移动靶点:为什么是肥大细胞?In the search of mobile target for acupuncture: why is mast cell?

DOI:10.13703/j.0255-2930.20210629-k0001

摘要

针灸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都支持针灸治疗有特异性的组织和细胞靶点。除了已知的神经和血管等固定组织外,笔者通过分析皮肤其他常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提出皮肤肥大细胞较符合针灸的移动靶点,并提出针刺的仿生原理假说,以解释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愈合系统对针刺反应的生物学原理。皮肤肥大细胞在人体分布呈'行于端,聚于窍'的特征,其密度与穴位密度及微针系统高度相关。这些证据都支持肥大细胞是针灸的移动靶细胞,可解释针灸的部分现象及原理,还可作为穴位组织标识之一。 

图片
(李永明 2021.9.29)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