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军西藏,汽车16团始终战斗在修筑康藏公路的最前沿

 Loading69 2021-10-01

“汽车16团—口述历史”专栏:

西藏高原“铁牦牛”

—— 口述我所了解的汽车十六团历史脉络

(1950一一1969)

张晓东

(点击进入)第一节:红色血脉是汽车十六团力量之源

(点击进入)第二节:进军西藏迎接新考验

文章图片1

第三节:战胜困难,康藏路上显英雄本色

在进军西藏修筑康藏公路的艰巨任务中,汽车十六团始终战斗在筑路工程的最前沿,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拚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这个红色团队的英雄群像。

1950年7月,康藏公路已通达康定,但由于闻名于世的“大渡河 ”还未曾架设公路桥,汽车为滔滔江水所阻隔,車队不能前行。而对岸泸定以西的部队给养和筑路物资,就只能靠牦牛和骡马运输,既不能满足筑路大军的需要,又给18军进藏先遣部队的后勤补给带来了困难。“辎汽一团”急筑路大军和先遣部队之所急,为早日解放西藏作贡献,果断率先决定在河东岸将各连车辆分别分解成12个大件,用牛皮筏装运飘流过河上岸,然后由各连在修理连指导下,重新组装成整车,继续执行一线运输任务。成建制的“拆车渡江”行动,在我军汽车部队不长的历史上尙属首创,这个办法“辎汽一团”在其后配合修建康藏公路涉江过河中,曾屡试不爽;其中,五连二班带头“拆车乘筏、横渡金沙江”和团里其它连队巧借“藤条溜索、横渡通麦河”的壮举,是这支部队在特殊环境和特殊情况下,用特殊办法克服特殊困难,“特别能战斗”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在执行这项“拆车渡河”任务中,曾有一台吊车配件因牛皮筏倾覆,掉入大渡河中。团直修理连陈瑞盘奋不顾身跳入湍急剌骨的河水中,冒死钩挂救援的钢絲绳施救,使这只筏中的零部件转危为安。事后,经上级批准陈瑞盘记大功一次。陈瑞盘荣立大功,英雄事迹在西南军区广为流传,从此“辎汽一团”便在进藏部队中赫赫有名。

1950年9月5日,18军军长张国华率军直机关一部由雅安乘车扺达甘孜。与此同时,18军52师各团分别从四川眉山、新津乘车沿公路向甘孜集结,为开展“昌都战役”做准备。10月6日至10月24日,18军胜利完成“昌都战役”,解放了昌都城。

据后勤部门统计,“支司”从1950年4月到年底,共组建22个兵站、3个航空地勤站,动用上千台汽车,3300多头骡马、358辆㬵轮大车和大批牦牛,形成了地面、空中,人力、畜力,现代和原始的多层次运输渠道,大力向甘孜和昌都搶运粮食和物资,基本保障了进藏部队的需要。

文章图片2

1950年10月“昌都战役”胜利后,鉴于当时西藏地方形势复杂和公路尚未修筑的情况,18军主力部队适吋撤回到甘孜休整待命。到1950年底,康藏公路西康省段已基本通车,公路往前必然涉及西藏,而从甘孜到昌都再到拉萨历史上从未有过公路,需要经勘测设计后才能进行修筑。其时“和平解放西藏17条协议”尚未签订,复杂的形势迫切需要西南军区,新建立一个符合当时政治、军事实际情况,更有利于继续筑路到拉萨的指挥机构来完成这项历史任务。在这种形势下:

1951年1月5日,西南军区决定将进藏支援司令部和18军留守四川的机关合并,在甘孜组建18军后方部队领导机关(简称“后司”),统一领导和组织支援进军西藏任务;仼命18军参谋长陈明义为司令员兼政委,何雨农为18军副参谋长兼后方部队参谋长。“辎汽一团”也随之划归“后司”管辖。

甘孜是个小盆地,四面环山、地势平坦开阔,有較好的物产和群众基础。此时雅甘段公路已恢复通车,于是甘孜便成为18军进藏部队的第一个后勤补给基地和物资集散中心。

1951年4月,“辎汽一团”团部由新津前移驻扎康定。全团主要执行从泸定到甘孜的运输任务。

同时 西南军区又设立了18军康藏公路修建指挥部,由陈明义任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穰明德任政委。

此时18军(除去先遣部队)全军大部投入到修建甘孜机場和修建康藏公路工作中。1951年4月11日,18军“后司”组织动工修建甘孜机場。共投入1.7万余军、地施工及技术人员参与施工,“辎汽一团”集中了5个连近300辆汽车,不分昼夜地参加搶运工程所需数十万立方砂石任务,满足了工程需要。工程经过七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机場于11月7日竣工,12月7日通航。

1951年5月6日,18军“修指”抽调全军大部份兵力投入修筑甘孜至昌都的公路,部队先后投入两个师直机关、10个步兵团、工兵团,约3万余人,另有康藏公路工程处技工9000余人参加筑路。“辎汽一团”除去担任甘孜机场修建运输任务的5个连队外,其余连队全部投入到甘昌路工程施工,車队的滖滚铁流攀越过高达5000余米雀儿雪山,又再次“拆车乘筏过河”飞越滔滔金沙江(其中率先者5连2班的“钢二班”的美名由此而来),在道路极差的情况下,单车日行程300公里,每日平均工作达16小时,全团仅一个月就完成200多万吨公里。这段公路历时一年半于1952年11月通车。

1951年10月,根据总后的统一番号,“辎汽一团”在康定改称为人民解放军汽车十六团,从此这个称谓用了68年。

文章图片3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晓东 1963年秋成都入伍,汽车十六团十二连二排四班战士驾驶员。当兵5年后,退伍到工厂从工人干起,当过宣传干事、《四川青年报》编辑、记者、刅公室主任,中央政法委机关报《中国法制报》川藏记者站记者、副站长、站长,《法制日报》川藏分社社长(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写过一批有关青年和法制类作品,曾多次获奖,特别对涉藏诸方面有浓厚兴趣。

文章图片4

作者:张晓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