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振华:我与《邵东作家》

 开心明智 2021-10-02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我与《邵东作家》

王振华

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但与《邵东作家》还是有些缘分,她创刊17年来,我在其上发表的作品可能超过50篇。

我发表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比如《喜雪》《美丽的流光湖》《散步》《我的童年》《父亲的腿》《母亲的为人》《我的邻居老张》《朋友二三事》《家乡的变化》《烟雨中的木林村》……这些故事很好的记录了我的工作、生活及心路历程,也很好的反映了时代的脉搏: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也偶尔写写小小说。比如《修路》《香销玉殒》《雨中的身影》《国歌》《梧桐树》《香香的心事》《梨树林中》《寒鸦》《位置》《黄花儿黄》……寄托了我对现实的感动、对弱势群体的的同情、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

我应该感谢《邵东作家》。

她提高了我的文学水平。人是需要鼓励的,《邵东作家》给我提供了发表文学作品的平台,从而鼓舞了我。最初我是一个农村语文老师,认识我的人微乎其微,在狭小的圈子里,我的文学水平提高不快。后来接触了《邵东作家》,我一发不可收拾,喜欢上了她,断断续续在这个平台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在发表中提高,在发表中树立了信心,在发表中结识了朋友。文朋诗友,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互相指点,我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有了提高,后来被抽调到教育局办公室写材料。

她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原来还打点小牌小麻将,后来干脆成了“孤家寡人”。怎么办?与朋友郊游呗!与朋友拉呱呗!但这明显还不够。那干什么?看书、看报、写写画画。文学类的书我全看,尤其是文学经典;报刊我主要看文学类,比如《邵东作家》。并不是说《邵东作家》上的文学作品质量特别高,而是因为《邵东作家》办得有特色:美丽的铜板纸上,有文有图,乡村意味浓郁,质量也不错,更何况时不时能找到自己的作品,心情就激动,于是拿到一张,忍不住就浏览了个遍。因为有作品发表,写作的劲头也就更足!

她让我不寂寞不空虚。中年人压力大,尤其是我。诸多的繁忙、诸多的无奈、诸多的火烧火燎让我有时不堪重负。怎么办?拿起一张《邵东作家》看看,渐渐的,心平静了,心灵也似乎有了归宿。趁着有兴致,一览到底,有时一、二个小时就过去了,既受到了文学的熏陶、又让自己悬着的心归于平静。

如今,《邵东作家》出刊已超过100期,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荣誉。不要小看这100期,60余万份报纸,毕竟她不同与党报党刊,不存在征订与收费,要坚持下来谈何容易?可是她存活下来了,而且越办越精神,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人们茶余饭后总喜欢拿起她来消磨一下时光、陶冶一下性情。

我想,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做好《邵东作家》的参与工作,写出有更高质量的作品,时不时的点缀其中,为其增色;同时,我也会做好一个粉丝所应尽的义务:做好宣传,发挥出她的更大能量,维护好她的美丽形象!

我希望自己与《邵东作家》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