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的称呼原来是这么来的

 天地任逍遥耶 2021-10-02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日本”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们对日本的称呼不是像“美国”、“印度”一样用“音译”作为称呼,而是从以前的“倭国”用到了现在的“日本”?

之所以叫“倭国”,可能是因为日语中最常用的第一个音是“わ”(wa)。所以,最初接触他们的人就将其音译为“倭人”。所以,“倭国”其实也是音译。而且那个时候的“倭”字,应该是根据他们的体貌特征选用的,选用的一个中性字,没有贬义。但从现在很多的影视作品的“倭奴”、“倭寇”这些称呼我们就知道,这个“倭”字是带有很强的贬义的。

文章图片1

“倭”最早记载在先秦时期的作品《山海经·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也就是说那时候的日本是燕国的属国,可能有人会对这种说法有疑问,认为以前倭国和现在的日本是不是一个国家?那么后来的《后汉书·东夷列传》则运用了大段的叙述对他们的地理位置、体貌特征、风俗习惯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他们住在海里面的小岛上,一共分为100多个小国家,“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和汉朝有来往的有三十多个,“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男人以刺字和文身来划分等级,“以蹲踞为恭敬。人性嗜酒。多寿考,至百余岁者甚众。”以蹲和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酷爱喝酒,长寿的人很多。这不是日本还能是哪个国家?

文章图片2

到了建武中元二年,也就是公元57年的时候,他们带着大量的贡品前来朝见当时的光武帝刘秀,刘秀一高兴,以“赐以印绶”的方式,正式承认了“倭国”藩属国的地位,而我们对他们的称呼也从那时开始,一直沿用到了唐朝。

文章图片3

随着我们承认了他们的藩属国地位以后,他们开始不断地学习我们的汉字和文化。“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也就是说在学习了汉语以后,感觉“倭”在汉字里是“矮”的意思,非常厌恶这个国名,于是为了消除这样的歧视,他们就按照我们翻译的习惯,选用了日语里发音与“倭”相同的“和”字来自称,同时,为了进一步消除倭里面“矮”的含义,还在“和”字前面加了一个“大”字。自此,所谓的“大和民族”就从民间开始了。同时,“因近日出,以为名”还想把国名改为“日本”。但是,要想获得认可,首先必须是获得官方的承认。因此,在公元607年,也就是杨坚建立隋朝的第三年,他们派使者向隋朝上书,希望改称他们为“日本”,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他们那儿升起的,并且在信的开头就大言不惭地写上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这么一句了,企图从文字上体现与中国平等的地位。可如果一个小小的藩属国都能自称“天子”,那“天子”的存在还有意义吗?于是,隋炀帝当即下旨“蛮夷书无礼者,勿复以闻”。懒得搭理他们。而日本的连续四位继任者为了获得“日本”这个名字,也因为这么一句,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请求之路。不停地派遣使者上书供奉。

文章图片4

在此期间,他们还“倾全国之力”组织了三万多名士兵,一百七十多条战船在朝鲜半岛发动“白江口之战”,和当时的唐朝发生了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战争。当时的唐高宗李治派遣大将刘仁轨率领两万多人,取得了四战四胜的战果,迫使当时的日本天智天皇恢复了和唐朝的邦交。从此以后,在丰臣秀吉出现在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无论中国朝代怎么更换,政局多么动荡。他们再也不敢挑战天朝的权威了。可当时唐朝还是称“倭国”,直到女皇武则天当权,女皇被他们使者的执着打动,也懒得为了这么一个名字花心思,于是就在公元701年的时候,同意将他们的名称从“倭国”变更为“日本”。自此,所谓的“大和民族”、“日本”就算是得到官方认证了,也一直用到今天。

文章图片5

而日本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唐朝衰落两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以“遣唐使”的名义派遣了大量的人才前来学习我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甚至连衣服怎么穿,穿什么好看,都是学咱们的。可以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日本就是一个迷你版的唐朝。包括现在,你依旧可以从日本引以为傲的文化元素中看到许多唐朝的影子。

文章图片6

可不要以为是假的,从《山海经》到《新唐书》,自从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倭立传以来,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他们的影子,也体现着他们国名演变的事实,所以,个人感觉,无论他们多发达,其实,他们的“根”还是在我们这儿,而这一点,是他们永远也无法否认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