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遍地假古董

 江北大汉 2021-10-03
我这一趟苏北之行,看到了太多的仿古建筑。它们多是由江南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投资,利用本土的历史人物资源“两结合”的产物。远远看去,这些建筑或者说建筑群雄伟气派,似乎很有古意;可近前方才发现,除去样式或许属于汉代或者明清之外,从建筑材料到建筑技术那完全都姓“今”。这样的建筑无疑应该属于仿古性质,是假古董,其文化价值自然与真古董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有人说,文化大革命将老屋子里面的好些东西毁了,而这些年的旧城改造则把老屋子也毁了。我赞成这样的说法。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北岸,对外宣传常念叨的几句话里,有一句叫做“千年文化古城”,它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个小城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有上千年的历史,这的确是事实;但是,眼下我们这座古城的历史几乎全收藏进了古籍和相关历史记载也是事实。为什么?因为在过去20年的旧城改造中,我们这座小城也是古城的本来是成片的古建筑几乎拆除一空。直到旧城改造的尾声,主政者方才恍然大悟,急忙将最后一小片本来属于小城最差的、最没有保存价值的建筑群保留下来了。
 在苏北某个汉代历史人物的故乡,我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是同样的故事。这个位于大运河边上的小镇,真正属于古建筑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因此,来自苏南的投资商只能是象征性地重建了该小镇的一座哨楼;在小镇边上,另外择地,兴建了规模很不小一座汉代风格的建筑群,而后冠以“某某故里”的名称,并煞有介事地在这一仿古建筑群里,“指定”了几个景点。对于不熟悉历史,到这里旅游仅仅是看热闹的游客来说,或许这样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到此一游”的心愿,但对于比较熟悉历史,希望看到“真古董”的人来说,这如同赵本山卖拐——忽悠。
从前有人称欧洲人的文物保护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中国人是“修旧如新”;但是现在,恐怕后一句的说法又得改变了——这哪里是“修旧如新”,而应该是另砌炉灶、创造历史了!因此,说中国人缺少创造力,总是跟在人家后面拙劣地模仿我不同意,因为至少在这方面我们充满了创造力。
也不是今天的中国没有人具有一定的文化与历史眼光,不懂得这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东西的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保护,问题的关键在,决策权掌握在某些官僚手中!他们当然也并非完全不懂文物保护的意义、价值和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太过看重经济效益,并且仅仅是眼前的,而缺少长远眼光——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他们仅仅需要对自己在位的这几年的政府的经济资料负责,至于更长远的事,他们想都不想,因为那是其继任者的事了。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太多的各种各样的折腾,包括拆了真古董——古建筑,搞起假古董——仿古建筑。
所以,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大概还是在为官的端正政绩观,以及提高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