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梨的孔融,死于不孝之罪

 戏秦皇汉武 2021-10-03

孔融被中国人熟知是因为民间流传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四岁的孩子就能够懂得“孝悌”,这个孩子的形象被历史抬得很高,成为了所有孩子学习的榜样,好像全身都散发着一种光环。但是孔融最终的结局却很悲惨,年不到花甲就被曹操所杀,最后还落了个“不孝”的名声。

孔融真的不孝吗?历史的真相谁都不清楚,我们只能从史料中窥见一点端倪。

孔融的才华和孝道自然是没的说的,从小就出类拔萃,所以二十八岁时就到了曹操帐下。不过,被曹操请到官场后,不懂得识人心,多次顶撞曹操,性格耿直冲动。一次两次曹操固然是能忍的,但是一次次的说教,让曹操怀恨在心,再也顾不得什么圣贤。这实际上已经埋下了祸根,曹操一旦动了杀心,是无论如何都要杀了孔融的。

当初,在袁术称霸一方之时,曹操心有不甘,于是将袁术的亲家杨彪定罪以出气。孔融知道后直接揭穿曹操,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讽刺曹操说他自己斗不过人家,便拿人家的亲戚出气,是没有气量的行为

曹操自然是被气到了,不过还得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托词说处置杨彪是皇帝的意思,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而且,当时孔融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反而觉得是因为他的出手才让杨彪后来被放出来,其实,当一个下属违背上级意思,并且打乱上级计划时,他是很危险的。

这件事情之后,孔融又多次对曹操的行为作出批判或者暗讽,短期曹操的度量还是可以容下的,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曹操定不会坐以待毙。

有段时期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曹操在全国推行禁酒令,不让用粮食酿酒,这本是应对天灾的好的措施,曹操对于自己的这项决策,肯定是满意的。

孔融知道后立即反对,说“如果喝酒能够乱世,那么当初纣王亡国还是因为妲己呢?为什么只禁酒不禁婚姻”。这话一说,曹操真是恨透了孔融,对于孔融的能言善辩曹操算是没有办法了,只好想办法让他闭嘴。

后来还有一次,也是让曹操下不了台。曹操那次打了胜仗,遂写下了《观沧海》这首著名的短诗,下属都写来了赞赏与祝贺的信。孔融也写了,不过内容是曹操不想看到的,他直截了当的说曹操因为这点小事情就惊师动众,还让那么多人去接他,是劳民伤财的行为,曹操听他不仅没有赞誉自己还不忘挖苦几句,对孔融又气又恨。这样的恨在心里累积,越来越多。

不过,曹操也没有那么轻易能找到杀孔融的理由,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在圣贤身上,可能会引起不满,所以,曹操想找到可以指证孔融不孝的罪状来杀孔融。虽然不孝是假,但是孔融阻碍曹操事业,影响曹操心情是真。

曹操这样一代枭雄,提拔过的名士很多,杀掉的名士也不少,孔融这样一个经常唱反调的下属,自然就成了要被杀掉的名士之一。可以说,政治上的冲突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