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其白,守其黑”的经意是什么?老子为何以白黑为喻?

 心理咨询诊所 2021-10-03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有何深意?与恒卦有何关系?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段经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第一段经文采用了发散性的解读,但老子的深思维本身就是发散性的,宇宙一体,不是发散性的深思维就不能理解。

经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知其白守其黑是三知三守的第二层。为什么以白黑为喻呢?沈一贯说:“雌雄以刚柔言,黑白以明晦言,荣辱以贵贱言”《老子通》。第一层的雄雌是喻刚柔(强弱)很明确,第二层的白黑喻明晦还是其他呢?可以喻是非,也可以喻明晦。

文章图片1

此章经文与上章经文关系极大,释德清已经看出来了。三知三守就是圣人常善救人的妙法,前人没有从这个角度读此章,就会逐字逐句的文字化解读,完全背离老子的原意。

老子提出三知三守是很不寻常的。有知无守非正道,有守无知非正道,有知有守才是正道,正道就是济世救人的妙道。知与守的关系是老子第一次开示,既转化了守柔与羸弱的困惑,又转化了强者灭的困惑。

守柔是否会导致羸弱是世人心中的极大疑惑。老子三知三守回答了这个疑问,后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三十三章),更进一步解答了什么是真正的强。

文章图片2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是英雄,战胜自我的是大英雄。知其雄守其雌的正是这样的大英雄,《道德经》就是要人人都成为战胜自我欲望的大英雄。

善为道者是强大的,这种强大是出世间的强大,战胜自我欲望的强大。人一旦能够战胜自我欲望,世人就不能奴役他了,所以老子又把修道者称为大丈夫,大丈夫就是佛教中的大雄。

知白守黑的密意是什么?佛法中有救度四法,爱语,同行就是其中二法。为了度化众生,就要对众生说好听的话,让众生生起欢喜心。还要与众生同行,众生作什么,菩萨也作什么。

菩萨不与众生一起同行,就没有机会交流,更不可能度化众生。圣人有玄同力,玄同力含有度化力,最终让众生玄同,转化成为善人,善人进一步修行则转化为圣人。

文章图片3

所以圣人处雌,让众生处雄;圣人处黑,让众生处白;圣人处辱,让众生处荣。世人不愿意守雌,那圣人就来守雌;世人不愿守黑,圣人就来守黑,世人不愿守辱,圣人就来守辱。这样世人就高兴了,这样的菩萨,这样的圣人很好。

圣人以无己之心入浊世,即使处于雌、黑、辱三贱位,一点都不受影响。圣人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度化众生,让不善人成为善人。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善人不愿守雌、守黑、守辱,那怎么成为不善人之师呢?不善人会说:这哪里是善人啊,还不如我呢!白与黑可以指明暗,也可以指是非,等等,世人喜欢的是白,世人讨厌的是黑。反正圣人恒顺众生,你喜欢的都给你。圣人有大悲心,救人要紧。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要成为圣人,只有救度不善人才能够有机会。所以说不善人是善人难得的资粮,是善人的衣食父母,是善人成就的助缘。

善人心中对不善人是心怀感激的,正是不善人的存在,才有机会继续修行,成为圣人,这就是转凡成圣的最大愿景。

文章图片4

再说,不善人真是不善人吗?不善人也可以是圣人化现,出现在你眼前,前来成就你啊。佛教说菩萨一眼望去都是菩萨,众生一眼望去都是众生。

张良遇到一位老者,老者把鞋扔到桥下,要张良去把鞋子捡起来。张良看到是位老者,就去把鞋子捡回来。老者还把脚一伸,要张良把鞋子给老者穿上。

张良有点不高兴,但还是恭恭敬敬的给老者穿上鞋子。老者觉得张良是个有品格的人,就传给他兵书,后来张良成为汉朝开国元勋。

张良的后人开创了中国本土的道教,世世代代传到今天,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良如果当年把老者看成是个不善人,那结果就不是这样。

文章图片5

经文:为天下式。

王弼注:“式,模则也。”就是古代冶炼的模范,作为标准。六十五章说:“能知楷式,是为玄德”。二个式意义相同。圣人让世人处于白色,自己处于黑色。

白色有高洁义,黑色有染污义。美名都归世人,污名都归自己。圣人济世救人的原则就是如此,从不违反。自古以来,普天之下,圣人都是如此。圣人不是不喜欢高洁,而是不愿与世人争。

文章图片6

圣人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世人没有这个能力,不能承受污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