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扶贫书记》董凯

 作家文坛 2021-10-03

  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只见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着小村庄,一幅乡村美景徐徐展开。

  让人难以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村容破败,贫穷像一块巨石压在村民头上,人均收入仅有2500元,而这一切,皆因他发生了改变,他叫刘洪添。

  他今年50岁,是辽宁大学后勤发展集团党总支秘书,2018年3月,被选派到朝阳县二十家子镇三家子村担任第一书记。

  ″脚上不沾土,工作就没谱。″这是刘洪添经常说的一句话。上任的第二天,他挨家挨户走访。可村民对他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并有多人对他当面质疑:″一个大学老师,来我们这穷山沟能干啥,你是来镀金的吧?″村民们的不信任,像一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而让他更心凉的是,全村有8个自然屯,300余户,1200多口人,贫困户有40多户,一无产业,二无项目,村集体经济为零。

  如何让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刚到村上,他每天夜里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得辗转反侧,深夜难眠。"一定得干出个样来,让村民们摘掉穷帽子!"他在暗暗下决心。

  大枣是当地的特产,村民几乎家家都有枣树。但他们的收入并未因此而增加。干旱缺水影响大枣的产量,村民一直靠天吃饭。多年来,全村人一直渴望打井抗旱,由于资金困难,几乎成为泡影,大伙没有想到,这个难题却让刘洪添解决了。他联系捐款70000多元,仅半个月时间,为村里打机井两眼,解决了300多亩枣树的灌溉问题。当年,全村大枣喜获丰收,全村农民笑逐颜开。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经济才能发展,村民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村里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山外,崎岖狭窄,近几年先后出现5处坍塌,重型车辆走不了,村民出行难,大枣也卖不上好价钱。"忆起往日的情形,让他感慨万千。

  ″修路,必须修路!″这是他向村民的郑重承诺。他自掏腰包10000多元,多方寻求赞助,筹集水泥20吨,石子100立方米。带领全村百余人运石子、挥铁锹、拌水泥,起早贪黑奋战近一个月,将路基、险段全部修好。还将村里街道修成水泥路,让村民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变样。″他的话掷地有声。经过深思熟虑,他为村里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一一养羊。他跑项目、拉客商,筹措资金500多万元,作为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按照″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在村里建扶贫羊舍,购进100只羊羔搞试养繁殖,把年收入的一半分给贫困户,另一半用来壮大集体经济。3年来,每年增加集体收入40000元,带动全村110人脱贫。

  村集体经济活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以前家里穷得不像个样,现在吃穿不愁,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高雨胜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他今年40多岁,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父母都80多岁了,体弱多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增加收入,他养了10多只羊,由于规模小,收益也没有多少。刘洪添得知这一情况后,几次到他家劝他:″你有养羊经验,国家还有扶贫政策,应该扩大养殖规模。″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高雨胜有了信心,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存栏达到50多只,每年收入增加10000多元。他眼里含着热泪:″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刘书记,我们家才过上好日子。″

  ″我的身体不好,妻子是残疾人,实在没钱供女儿上学,我想让她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刘书记知道后坚决反对,并把孩子送到沈阳纺织学校。每年还资助2000元。刘书记改变了孩子一生的命运。″说起这件事,村民张玉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我希望尽我所能让村里的孩子走出去,步入更加广阔的天地,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作为第一书记,他是称职的,但对家庭,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儿子马上要上初中了,一直都是妻子在照顾。去年,妻子被查出患上肺癌,做手术时我都没回去陪伴,确实亏欠他们太多了。″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等驻村工作结束后,再好好陪他们。"

  ″脱贫只是第一步,一定要让百姓有幸福感。"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满,″要修一条通往朝阳县南部根德乡的路,还要引进光伏发电项目……″

  这就是刘洪添,他用1000多个日夜的真情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2021.10.3.9.36分于盘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