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天籁之音

 桑葚三味 2021-10-03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57篇随笔

1

堂下之乐,以钟为重。

两千多年前,当曾侯乙命人打造这套大型编钟时,他一定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这套编钟会被后人从地下挖出,重见天日。

当两千多年后的人们敲响编钟时,它发出的声音,和两千多年前它的主人敲响它时发出的声音,似乎并无二致。

原来,可以抵御岁月侵蚀的,不仅是青铜器本身,更有依托于青铜器发出的声音,穿越千年,余音不绝。

因这套编钟发现于曾侯乙的墓中,故被命名为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创下了多个“乐器之最”: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广,保存最好,音质最高,工艺最精细。

它的发现,向世界宣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12平均律,比西方早了整整两千多年。

2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和战国七雄相比,曾国只是一个小国。

凭借当时的生产条件,曾国怎能铸造出如此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堪称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最高成就的编钟?

其实,文物会说话。

透过曾侯乙编钟,历史学家一点一点拨开了历史的迷雾,发现曾侯乙编钟背后藏着楚国、吴国、曾国、秦国等四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当曾侯乙编钟敲响时,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

故事要从公元前528年说起。这一年,楚国的楚平王即位。

为了制约晋国,楚平王决定为太子芈建娶秦哀公的长女孟赢为妻。

孟嬴长得非常漂亮,人称“梦萦”,据说男人看了会魂不守舍,连做梦都会梦到她。

公元前527年,太子芈建年满十五岁,楚平王派大臣费无忌前往秦国迎娶孟嬴。

费无忌看到孟嬴后,惊为天人。为了取悦楚平王,他护送孟嬴到楚国都城郢都后,并未直接将孟赢送到太子府上,而是先告诉楚平王,说孟赢美若天仙,建议楚平王自己娶了孟嬴。

楚平王被费无忌说得心痒难耐,就从儿子手中抢走了孟赢,将孟嬴的陪伴丫鬟给太子为妻。

公元前523年,孟嬴为楚平王生下一个儿子,楚平王视若珍宝,取名为芈珍,这就是后来的楚昭王。

楚平王用掉包计抢走儿媳妇的丑闻,渐渐在楚国流传开来。费无忌担心太子即位后会报仇,就建议楚平王派太子去镇守城父(今河南宝丰县),实际上就是将太子外遣。

为彻底消除隐患,费无忌一不做二不休,向楚平王诬告太子与太子太傅伍奢密谋造反。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下令杀太子和伍奢及其两个儿子。伍奢和长子伍尚被杀,太子和伍奢次子伍子胥逃离楚国。一番辗转后,伍子胥逃奔吴国。

3

伍子胥到吴国时,吴国国君是僚。僚的堂兄名叫,对王位虎视眈眈,想取而代之。

公元前514年,在伍子胥的谋划下,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

阖闾即位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封孙武为大将军。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吴国国力大增,陆续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对伍子胥来说,楚国杀害了他的父亲和兄长,他必须为父兄报仇雪恨。在伍子胥的强烈建议下,公元前506年,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楚国,连战连胜,一直打到楚国国都郢都

此时,楚平王已经去世十年,17岁的楚昭王仓皇逃走,母亲孟留在郢都。 

为报父兄之仇,伍子胥从坟墓中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数百下,一解心头之恨。

而阖闾则跑到楚国后宫,纵情享受楚平王留下的妃子,一一占为己有。

忽然有一天,阖闾想起了楚平王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是楚昭王的母亲孟嬴,于是就想占有她。

不料,孟嬴拿剑自卫,义正辞严地骂了阖闾一通。据史书记载,被孟赢教训后,阖闾不敢再非礼孟赢,且令手下不得惊忧孟嬴。

孟赢具体说了什么,我们已无从知晓。或许,她提到了父亲秦哀公,试图用秦国力量制衡吴国。阖闾再是好色,也不敢得罪秦国,到处树敌。 

4

对楚昭王来说,郢都被吴军攻破后,他唯一的出路是逃出生天。

他一路向北,逃到云梦泽时,被紧追不舍的吴军射伤。楚昭王顾不上疗伤,继续逃亡,好不容易逃到郧国地界时,郧国国君为了不惹是非,拒绝收留楚昭王。

情急之中,楚昭王想到了曾国。曾国国君娶了楚国贵女芈克为妻,和楚国有姻亲之好。

果然,楚昭王逃到曾国后,曾侯毫不犹豫收留了楚昭王。

不久,吴军兵临城下,曾侯紧闭城门,严阵以待。阖闾亲自出马,劝曾侯说:“曾国只是一个小国,离楚国这么近,早晚是楚国的囊中之物,不如把楚昭王交给我,我把他杀了,免了你的后顾之忧,以绝后患。”

不料,曾侯却一脸笃定道:“曾楚两国世代友好,而且,楚昭王不在曾国,早已逃往他处。”僵持一段时日后,阖闾拿曾侯没有办法,从曾国退兵,楚昭王终于逃过一劫。

与此同时,楚国大夫申包胥千里迢迢赶到秦国,请求秦哀公出兵,帮楚国打退吴军。虽然秦哀公是楚昭王的外公,但秦哀公一开始并没有答应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楚平王暴虐无道,但是楚国有这样的好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公元前505年十月,秦国发兵救楚,秦军击败吴军,吴王阖闾退出郢都。楚昭王终于结束了将近一年的逃亡生涯,从曾国返回郢都,重新复国。

为了感激曾侯的救命之恩,楚昭王发誓,曾楚两国世代友好,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楚国绝不进攻曾国。

5

公元前489年,楚昭王去世,楚惠王即位。楚昭王特地交代儿子,曾楚两国要亲如一家。

楚惠王即位后,重用贤人,发展生产,楚国国力迅速复苏,领土扩大至东海、淮海、泗水一带,重回大国行列。

公元前463年,当年救楚昭王的曾侯去世,他的儿子姬乙即位,人称曾侯乙。

此时,楚国国力大大强于曾国,若想消灭曾国,无疑就是瓮中捉鳖。但楚惠王秉承楚昭王遗命,不仅不侵犯曾国,还有意保护曾国。

曾国始祖是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曾国自开国以来,就很重视被周朝视为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

曾侯乙即位后,既无意对外扩张,也不怕他国入侵,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他喜欢的礼乐制度。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要用青铜打造一套无以伦比的大型编钟,奏响能代表周朝正统的天籁之音。

于是,他举全国之力,挑选能工巧匠,着手打造他心目中的巅峰之作——大型编钟。

曾侯乙是何时完成这套编钟的?前后用了多少能工巧匠?持续几个春夏秋冬?我们已无从知晓。我们只知道,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去世时,这套举世无双的编钟成为曾侯乙的陪葬品,陪曾侯乙一起长眠地底。从此,尘封在时光深处。

曾侯乙去世后,楚惠王特地派人送来一口镈钟,并在镈钟镇部刻有31字铭文:“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时用享。”

铭文大意是,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楚惠王为曾侯乙做了这件镈钟,送到西阳,让曾侯永世享用。

楚惠王给曾侯乙赠送如此贵重的礼品,说明曾楚两国的友好关系非同一般。

为了表示对楚国的尊重,曾国将这口镈钟也作为曾侯乙的陪葬品,摆在这套编钟最下层最显眼的位置。

一年后,即公元前432年,楚惠王也去世了。

虽然楚国信守诺言,一直不攻打曾国,但在天下大势面前,无论是楚国,还是曾国,最后都难逃灭国的命运。

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国君嬴政先后消灭等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秦朝,自称秦始皇。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从公元前221年至1911年清朝灭亡,我们称之为封建帝制时代。

6

1977年9月,一支部队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平整山头、兴建厂房时,偶然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曾侯乙墓

1978年3月,以湖北省博物馆谭维四为队长的考古队开始实地勘察

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编钟、镈钟以及其他一万五千多件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从公元前433年到1978年,它们已经在地下整整埋了2411年。

在南方酸性土壤的侵蚀下,曾侯乙的尸骨和棺木早已化作了泥土,但曾侯乙编钟却依然完好无损,就算用现代工艺也很难将其仿制。这一切,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据说,曾侯乙编钟是演奏给上天听的声音。

编钟由铜、锡、铅三种原料铸成,为了发出天籁之音,三者的配比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黄金比例。

据现代科学家测试,当含锡量控制在13%至16%之间、含铅量控制在1.2%至3%之间时,既能够保证音色浑厚丰满,又能够保证钟声快速衰减,声音和声音之间不会混杂在一起。这在没有任何精密测量工具的战国时代,铸造难度之高,简直无法想象。

曾侯乙不仅是擅长演奏的音乐家,更是精通音律的音乐理论家。曾侯乙编钟上刻有3775字错金铭文,介绍了同一个音在不同国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方便不同国家的人看了后知道该如何演奏。

因此,曾侯乙编钟的每一次敲响,都在告诉世人,中国最早的乐律史,在这里。

7

1978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只奏响过3次。

第一次是1978年8月1日下午2时。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以《东方红》为开篇,整场音乐会经历了两个多小时。

第二次是1979年国庆节。新中国成立30周年,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联合举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曾侯乙编钟原件展出并现场演奏。

第三次是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大型交响乐《1997:天·地·人》。经中央特批,破例使用编钟原件采音录制。当年3月的一个晚上,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厅内,来自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舞剧院的6名演奏家,在谭盾的指挥下,用曾侯乙编钟原件完成了交响乐《1997:天·地·人》编钟部分的演奏。

堂下之乐,以钟为重。

当乐师们手拿钟锤,敲向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编钟时,一时间,钟鼓齐鸣,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话说,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那一刻,身为炎黄子孙的你我,是否会湿了眼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