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安全篆刻艺术】中华民族24孝文化篆印集

 紫雨轩书院2017 2021-10-04

作者简介:

戴安全 男

生于一九五六年

重庆市人

业余爱好国画书法篆刻

几十年积累制印近万方 

其作品参加过多次展览

希望各位喜欢和提意见

期望与爱好者交流交友

岁过甲子,进入暮年;忙碌一生,无所作为。

唯有篆印,与此相融;浩劫余生,有所作为。

中华民族24孝文化篆印集

  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孔子曾言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孝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起点和基本内容。孝的教育在我国绵延几千年,《尚书·康诰》中已有周公重视“孝”“友”记载,他认为人之罪恶莫大“不孝不友”。孟子在《梁惠王上》中也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他指出了道德教育必须以“仁义”为核心,以“孝悌”为基础,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也就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孝经》、《礼记》更是对儒家孝道理论的总结,也是对孝道教育理论的总结,是中国古代孝道教化的纲领性著作,统领着中国几千年教育。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建立在儒家的孝道教育思想基础之上的,它是一种充满人文性和道德性的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做人为目的。这是一种“成人”而非“成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面向人生的,培养目标是完善的人格。孝道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人的道德高尚为成功标准。道德高尚的第一目标是拥有 “仁”,“仁”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第一概念,也是全德之名;孝是仁的根源,又是仁的实践,所以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以孝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孝为实践的原则。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也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先为其易,后为其难;先自近始,后乃及远。沿着由至亲到远人,由个人到国家的发展进程,不断扩充,最终达到博爱的目的。孝却是入德之门,为道德的起点,为一切道德的动力,达成理想的人格的基础。而理想的人格是拥有社会性和协调性,以社会为本位,以树立社会责任心为目的,“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鼓励学生从社会出发,使学生明确个人在家庭、国家、天下关系中的地位,达到天下的太平盛世。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孝文化教化的作用下,孝文化塑造了人格,孝道观念深入人心,讲究孝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特征,而且是中国人的最鲜明的国民性。总结古人在孝道教育教化方面取得成功经 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

   为推广和普及孝文化,现将24孝文化故事与篆印相结合,图文并茂,编辑成集,以供大家阅览。同时也欢迎广大孝文化爱好者和篆刻家们批评指正。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刻木事亲

九、埋儿奉母

十、拾葚异器

十一、卖身葬父

十二、行佣供母

十三、扇枕温衾

十四、涌泉跃鲤

十五、卧冰求鲤

十六、怀橘遗亲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闻雷泣墓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弃官寻母

二十四、涤亲溺器



作者书法篆刻艺术作品链接

【戴安全篆刻艺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