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玉茹名中医学术经验总结及破格救心汤证治规律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0-04

目的:齐玉茹是山西省名中医,是山西著名老中医李可的徒弟,其全面继承了师父李可的学术经验,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自己治疗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齐玉茹名中医使用破格救心汤的规律是他学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尝试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齐玉茹名中医临床使用破格救心汤的证治规律,以求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内五科2012年4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住院患者病例共201例。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症状、舌象、脉象和用药情况,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病例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探索齐玉茹名中医使用破格救心汤的证治规律。


结果:基于数据挖掘,回顾性分析齐玉茹名中医使用破格救心汤治疗疾病的研究结果表明:(1)破格救心汤多用于治疗因外感寒邪而起病的高龄体虚患者,病程在半年内居多,患者平均年龄为68.60±15.50岁,年龄段在70-85岁居多,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


本方的中医主治病证涉及33个病种,主要为喘证、心衰病、肺热病和肺胀;西医主治病证涉及66个病种,主要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梗死。(2)破格救心汤的主要脉症为少神、失眠、纳差、喘、痰、咳嗽、舌晦暗淡白、苔白腻、双脉沉弱弦滑。


(3)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破格救心汤分为7类:第3类群处方使用120g熟附子或炮天雄,干姜用量大于或等于炙甘草,干姜为60-90g,炙甘草为60g。主要脉症中左脉浮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左脉沉滑、右脉滑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第1类群处方使用120g熟附子或炮天雄,干姜用量小于炙甘草,干姜为60g,炙甘草为90-120g。主要脉症中左脉沉弦滑、右脉细弦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第6类群处方使用200g熟附子或炮天雄,干姜用量小于或等于炙甘草,干姜为60-120g,炙甘草为90-120g。主要脉症中喘、双脉数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纳差、失眠、左脉沉弱、右脉沉弦滑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第2类群处方使用30-45g生附子,干姜用量小于炙甘草,干姜为60g,炙甘草为60-120g。主要脉症中渴不多饮、腻苔、左脉弱弦滑、右脉弦滑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痰、咳嗽、双脉沉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第7类群处方使用30-60g熟附子或炮天雄,干姜用量小于或等于炙甘草,干姜为45-60g,炙甘草为45-60g。主要脉症中疲乏、右脉滑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喘、舌色晦暗、右脉弱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第4类群处方使用30-60g生附子,干姜用量大于炙甘草,干姜为90-120g,炙甘草为60-90g。主要脉症中疲乏、少神、纳差、左脉沉、右脉沉弱出现的频率明显上升,右脉弦滑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第5类群样本量较少,故不予纳入。


(4)本方的主要加味药物为

砂仁、茯苓、沉香、生半夏、炒麦芽、五灵脂、肾四味和山药。


第3类群处方加味药物的使用频率与总体一致;

第1类群处方中沉香、泽泻、砂仁的使用频率上升;第6类群处方中茯苓、葱白的使用频率上升,生半夏的使用频率下降;第2类群处方中生半夏、五灵脂、炒四仙、生姜、茯苓的使用频率上升;第7类群处方中茯苓、沉香、五灵脂、砂仁的使用频率下降;第4类群处方中细辛、肾四味、五灵脂、桂枝、赤芍、白术的使用频率上升。


结论:本文在系统总结齐玉茹名中医对古中医学“一气-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气”理论体系的解读和他的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对齐玉茹名中医临床应用破格救心汤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回顾性研究,

结果表明:(1)破格救心汤多用于治疗因外感寒邪而起病的高龄体虚患者,多用于治疗呼吸、循环衰竭疾病。(2)破格救心汤对治的病机为水寒土虚火弱,阳气虚衰为本,浊阴内盛为标。(3)用药规律上,在选用附子种类方面,命门火衰者多用熟附子/炮天雄,阴寒内盛和阳气生发无力者多用生附子;在熟附子剂量方面,阳虚偏轻者用小剂量,阳虚偏重者用中剂量,元阳欲脱者用大剂量;在干姜和炙甘草配伍比例方面,命门火衰或兼挟痰饮者干姜用量多小于炙甘草,里邪出表或土虚失运者干姜用量多大于炙甘草。

(4)破格救心汤的主要加味药物具有补土运中、补肾纳气和化浊阴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