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五课:《披麻皴法》技法详解

 秋鹄书屋 2021-10-04

#国风大典#作品《千里江山》

山水技巧包括:

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

今日课程重点讲解披麻皴法

披麻皴又称“麻皮皴”,是线皴法的一种,其他皴法均由披麻皴演化而来。

长披麻皴:笔大而长、一气浑成、淋漓活泼。

短披麻皴:笔小而短、由淡至浓

文章图片1

实操分享: 1、整体构图:最简十字构图法

文章图片2

注意:

① 切记:最高峰(或最高点)不要画在画面的最中心的分割线上,可以偏左侧一些。

② 使用墨(浓淡之间)或铅笔勾勒出整体的山体轮廓,先把主体的三座大山画出,然后补上周边形似三角形的小山体和草垛。

③ 三角形的山体右侧线条可以抖动画出,使形态上具有一些转折。

文章图片3

2、通过披麻皴法使用线条描绘山体,逐步体现出山体的凹凸感、层次感、空间感,突显出上节课所讲到的石分三面的效果

披麻皴的线条要注意:

① 线条画出两头尖的、飞起的感觉;

② 线条切勿平行,要长短虚实结合;

③ 把笔头分开捏平,侧锋皴出也可。

文章图片4

山体走向使用长披麻皴来完成,线条从上往下顺着山体画;靠近山体处、边缘处使用短披麻皴来完成。

山体前后的距离感和形态的体积感,可以通过墨色深浅以及多覆盖一层披麻皴达到此效果。

文章图片5

3、部分山体也可以通过先勾勒结构线,体现出层次感和凹凸感,然后再皴,披麻皴要穿插画出,切勿平行。

此种画法就是先有形,再出体,完成所谓的“形体”。

整体画面中空白处突显“凸”;墨色较重处突显“凹”。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4、层层铺色:使用兼毫笔或羊毫笔通过线条方式画出;

墨色中的部位在铺色时也要深一些,受光处要留白;

整体色彩上呈现出近处偏暖、远处偏冷的效果。

铺色大致为五层:① 第一层【赭石】:沿着皴线条上色,记得阳面留白哦~

② 第二层【三绿】:铺色重达到上重下浅,即阳面颜色厚、阴面颜色浅的效果。

③ 第三层【三绿+藤黄+钛白(后两种颜色只需针尖大小)】:沿着皴法山体的走势方向上色使衔接更自然。

④ 第四层【三青(或使用酞青蓝+钛白来代替)】:沿着山体走势从上至下画出,盖住受光面,注意暗面不太画太满!

⑤ 第五层【赭石】:从下往上在暗面皴法较重的部位上色,注意控制水分。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5、整体画面干后,在山体遮挡部位补上一层披麻皴,无需补太重。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这也正是近两节课中山石画法所体现出来的哲理,我们此时沉思一下这句话,是不是也深有感触呢~

其实博大精深的中国画,包含许多人生哲理,历代名家都把绘画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潜心专研绘画艺术的同时,也从绘画艺术中享受着美,并提炼出人生的哲理和精髓。

所以学习国画不仅仅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也不仅仅是画画本身的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绘画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绘画艺术也是创造生命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