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人文:苏轼,苏辙两兄弟被贬途中过境平南,桂平,贵港的传说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1-10-04

大文豪苏东坡,大名苏轼,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不应该陌生。在文学史上,他的全才之能,几千年来少有比肩的,纵观宋史,他更是老大般的级别存在,就文学地位说,他应该是排前面的。

吟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写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写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下笔,那是“宋四家”之一;画画,那人,竹,石,木,泼墨就成。

要再说他身上的其他名头,那就更多了。

美食家,坊间也可以说是大吃货,一首《食荔枝》诗,天下人都知道他有“日食荔枝三百斤”的肚量,吃到不愿回家;东坡肉,一道猪肉菜,用他的名字千古流传;宋代流传的小册子更是记下他的不少关于美食的言论与诗意。

他还是个喜欢修堤的工程师,徐州,杭州,颖州,惠州等地,他做过官的地方,几乎都有苏堤传说,有诗为证:“东坡处处筑苏堤”,讲的就是他造福一方的好心肠。

说他是教育启蒙家,也一点不夸张,流放琼州,由此琼州一方有人开始识字入仕,出现了科举人才。

这么一位文学大家,有学问的人,在古代应该是备受重视的,应该是国家栋梁之才,但事与愿违,苏轼的仕途经历却不怎么好,随着时局,一会被重用,一会被贬谪,人生起起落落,于是,就有了现在在广西流传的苏轼故事了。

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因为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再次执政,与之有矛盾的苏轼也就不好过了,被取消河北定州知州职,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到岭南惠州(今广东惠州)。

他的官号还有个“惠州安置”,这是什么呢?说白了,他得到个虚职,这“安置”实际上也是宋代针对曾经是高级官员的人的处罚,说直白一点,就是流放,把曾经在朝堂上有地位的大官贬到边远地区,不让他们再有机会干涉朝政。

又过两年,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苏轼再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传说在宋朝的官制中,官员被贬发往琼州(现在海南岛)当官,那几乎是仅比抄斩轻一级的处罚了。

就是在惠州往海南的贬途之中,苏东坡路过了广西。

从惠州到海南,光看地图走的交通路线,直接在广东境内走陆路,拉直线的走法按理说最近,当然,这只能是以现代道路交通条件来说了。在宋代,岭南的开发程度还是比较低的,真要走陆路直线,看着近,那不见得方便,坐船走海路,那风险更大了。

所以,苏轼去琼州上任,走的是弯道,惠州——广州——新会——新兴——德庆——梧州——藤县——容县——高州——雷州——徐闻——过海。

这个路线是考证度最高的路线,其他不说,就说大文豪在这沿途留下的千古诗篇可都被当地地方志史籍所隆重记载,并流传下来,藤州的《藤江》,高州的《冼庙》等等。

但是关于苏轼这个从惠州贬行琼州的路线,在各地却衍生出很多的故事传说。

有一种说法是,苏轼到梧州后,并没有直接南下走容州,高州,而是先向西行,到藤州(藤县),龚州(平南),浔州(桂平),贵州(贵港)转了一圈,之后才南下容州,高州。

苏轼的这个行进路线,是不是真实的呢?

首先,苏轼到梧州后,为什么去藤州呢?那是因为他听说他弟弟苏辙在藤州,和他一样,苏辙获罪都差不多,也差不多是同时间接到了朝廷的贬令,为化州别驾,安置雷州处分

同在南贬途中,两兄弟在藤州相聚,并由此开始了兄弟俩人生中最后一次相聚,一直到苏轼渡海别离。

苏氏兄弟相聚藤州,最后同行一月余,都经过了哪里,有没有西行龚州(平南),浔州(桂平),贵州(贵港)三地呢?正史中是找不到准确记录的,但在三地的地方志上,坊间故事中,却有相关的传说。

到龚州,那是因为慕名游访周敦颐、程颐及程颢在平南畅岩读书讲学诸遗迹。

到浔州,只是过路,当时还没有桂平城,浔州治桂平县的官府办公地点还在西山上,所以现在桂平西山的武陵桥(西陵桥)边有苏轼的传说。

到贵州,那就是专门探访大孝子梁诏故事,并在留有诸多遗韵在当地,如:东湖,南涧,访孝子梁诏题赠“瑞松”、“甘露”、“薰风”诸额匾等手书,不过年代久远,真迹已无,现今东湖,南涧之书是清代本邑人,官至四川按察使,布政使的璚仿东坡所书

苏轼有没有到过三地,这种说法从清代道光年开始,当地有人开始考究,并有清同治间桂平补用知县王俊臣的《东坡自藤来浔访梁诏说》,清代贵县人陈璚的《东坡先生至贵县辩疑》等文流传。

不过历史近千年,苏轼行踪早已深掩与历史尘埃之中,虽说三地都有东坡传说,但巧合的是,三地都没有东坡诗篇所流传,不如其藤州——容州——高州这一路线的著名。那为什么三地会产生东坡传说呢?

其实还是他的行程安排出现了空白,才引人无限的想象。

据苏轼的诗篇解读,他是当年的四月十九日从惠州出发,五月十一日前后到藤州见到了弟弟苏辙,然后一起走上被贬官之路。不说兄弟俩几时在海边分别,就说他们在六月初五时,已经到了雷州附郭海康县县城了,史载时任海康县令亲出城郊迎接的。

那么,从五月十一到六月初五,这中间藤州到雷州的二十余天他是怎么耗的呢?前人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分析,苏氏两兄弟从藤州出发,直走容,高,雷一线,大概只要十五天就可以到海边了,那比正常多出近十天的时间,苏氏兄弟哪去了?

这就是苏轼在藤,龚,浔,贵,容五州转一圈的重要依据了。

前人认为,苏氏兄弟从藤县由水路直上,经过龚,浔,贵三地后,再从贵州走陆路到容州,林州,再去高州,就是这十天内完成的。但按苏轼的风格,每到一地,必留下一两个诗篇,至于为什么三地都没有留下千古诗篇,却仅仅在现贵港留下苏轼的几块题匾文化遗韵呢?

应该说还是地方的历史原因,据说苏轼一行在藤州西行,最主要目的,就是到贵州访大孝子梁诏,对于龚州,浔州只是算路过。

在龚州游周程读书岩,远离龚州城,地偏及路程匆匆,也就没有什么文化遗韵了;当时的浔州更是没有什么文化可言,当时的浔州州治,桂平县治都在西山,最多算是个办事处一样,桂平城还没有影子,桂平西山也没有什么开发,比荒山强那么一点而已。不存在什么优美风景,深刻人文之类,他也没有多作停留的必要。

至于贵州的梁诏旧居,东湖之类地方,都在当时城外不远,举步即到,他有充足的理由逗留,并写下几块匾额,留下今天津津乐道的文化遗韵。这方面留下遗憾的,就是没看到有东坡诗词遗留。是历史遗忘流传,还是没有创作呢?那难说了。

不管苏轼有没有绕道十天,转了平南,桂平,贵港三地,现在实难查证,这是事实也好,附会也罢,有没有诗词流传,这都不重要了,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无来风,总之,东坡故事已经成为三地的人文故事,流传下来。

只是贵港的东坡事常闻,网上也很多文章介绍,平南,桂平的东坡故事也就少听说了。就像平南周程读书岩,桂平西山西陵桥,传下来的东坡故事,在非正式的旧书旧文中,只是一言半语,可信度更低,有心想编点故事,附会下大文豪的名气,都不知从何编起。

历史真相如何另说,事实上,这广西之途也算是大文豪人生最后几年的轨迹了,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遇朝廷大赦,苏轼北返,他的返程再次路过现在的广西地界,最后在1101年七月终逝于北返途中的常州。

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改天再聊苏轼在那条返程路线的故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