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通俗读物推荐

 zweieiz 2021-10-04

图片

通俗读物推荐——李达《经济学大纲》
  《经济学大纲》是由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写成的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著作。此书于1935年被北平法商学院印制出版,并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充当了各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材。
    作为一部以普及、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己任的著作,本书在写作技巧上可谓是做到了“通俗简练”与“纲举目张”。同时,在内容的安排上,本书也不是单纯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简单复述”,而是依据李达同志本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及对当时中国国情的考察,在坚持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经典理论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试分述本书的几个特点。
     一、“纲举目张”的框架结构

图片

    李达曾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过如下定义:“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构成过程中生产关系的总体,即社会的经济构造。”这个定义,可以看作是全书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李达同志又做出了如下的阐述:
    首先,经济学既然是研究“社会构成过程”中的诸生产关系,则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所谓“人类社会的构成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推动这一过程的动力又是什么呢?为回答这个问题,作者首先考察了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活动——劳动,并通过对“劳动”诸要素的分析进而得出了如下结论:“当劳动力、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结合为一,而参与社会对自然的斗争时,即造出特定社会中的生产力。”从而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即“生产力”的组成过程展现在人们面前。
    当然,光考察生产力的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完整的展现社会的“经济构造”及其运行过程,作者又对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番考察,并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即适应于生产力的各种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之总体,就是社会的经济构造。”从而向读者揭示了整个社会经济构造的组成与运转方式。
    以上的例子,即向我们展示了本书写作的一个核心(经济学的“对象”)及一条最为主要的脉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这个“核心”及“脉络”,基本上是贯穿本书始终的,而对于它们的不断深入地阐述,则构成了本书内容的主体。由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可谓是 “纲举目张”,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很容易让读者抓住本书论证的核心,并通过作者层层递进的论证过程而对经济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理解与把握。
  二、“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
      “深入浅出”也是这部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征。
     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大多数概念都有些晦涩难懂,因此,想要将其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并使人们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多少是有些难度的。然而,作者却极其善于利用接近生活的、通俗化的例子去对一些晦涩的概念进行阐释,从而使初读者产生“昭然若揭”之感。
    在阐释“商品拜物教”这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概念时,作者摒弃了以往“就理论而理论”的“学理化”的阐释方法,从视觉感官上常见的“错觉”现象入手,通过对“错觉”现象的解释而延伸到人们对货币的态度上,并举例说:当黄金由一种装饰品而充当了交换媒介时,“人们就以为金子的本性中,不单可以用做装饰品、金牙等物,而且具有可以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特殊的自然属性。”从而将“商品拜物教”的本质,即“直观的只能看到物的关系,而不能看到物的关系背后所隐藏着的生产者间的关系,因而认定物的本身中间有某种不可解的'能力’。”揭露了出来,并基于此展开了对这种商品经济下不正常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以上一例,即向我们展示了本书在论述上“深入浅出”的特点。

图片

      三、基于国情的观点创新
      本书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其结构与安排上的精妙,更在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首先,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上,作者基于历史各发展阶段上生产力水平的不同及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分为如下五个: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并依据“发展的哲学观”对这些经济形态的过渡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出这些经济形态的过渡不是“突变的”而是“渐进的”;不是“完全否定的”而是“互相包含的”,并据此提醒人们,“各经济形态各有其特殊规律,而一种经济形态向他种经济形态的转变也是特殊的。”因此,我们“不能研究一种固定了的,事实上不存在的经济构造,而是要研究历史上可变的经济构造。”
     其次,基于以上“发展的经济观”,作者进一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做了规定,即我们要研究“广义的经济学”,而不是“狭义的经济学”。所谓“广义的经济学”,即除开“狭义经济学”所研究的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外,还需要关注“先资本主义经济的诸形态”及各经济形态发展规律在中国的具体表现。至于作者为何要采用这种研究方法,其在书中已经给了我们比较详细的答案。
     在作者看来,经济学“在其自身的本质上,是历史科学。它所处理的东西,是历史的材料,即不断变化的材料。”因此,为要揭示出经济学的这种“历史性”,我们唯有对人类发展每一阶段的经济形态及其转变方式加以研究。同时,作者还认为,他“并不仅是为了求得经济学的知识才去研究一切经济构造,而实在是为了求得社会的实践的指导意义才去研究一切经济构造。”由此可知,作者在写作时是带有极强的现实需求的——他想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分析,教导人们学会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用以改造当时中国的经济,从而达到改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目的。
     以上,便是有关《经济学大纲》特色的一些论述。在我看来,此书作为一部通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著作,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作为一名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更应该从这类著作中汲取营养,并在将来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加以应用,以取得比前人更大的成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