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李振华脾胃理论治验举隅

 博采杏方 2021-10-05

□ 赵林灿 赵兴业 郑春艳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学临床70余年,深究岐黄之道,崇尚仲景学术思想,对脾胃理论认识有独到之处。笔者把学习李振华脾胃理论及临床经验的点滴体会分述如下。

脾胃病脾虚是本,胃实是标

  这是李振华对《黄帝内经》及仲景“脾胃学说”继承和发展。他明确提出了治疗脾胃病补益脾气的重要性,即“脾虚是本,胃实是标”。《黄帝内经》曰:“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仲景《伤寒论》云:“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故李振华曰:“西医通过胃镜确诊的各种胃炎,属脾胃气虚者90%以上。”

  通过学医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深切体会到李振华所谈的正确性。有的医者不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治疗脾胃病时,惯用大量的理气之品,理气太过最易损伤脾胃之气,满胀非但不除,病情反会加重。而笔者遵李振华之道,即便是满胀较重,亦不能一味理气攻伐,而是用理气药的同时,加入补益脾胃之气的党参、白术、云苓等,除胀效果较为可靠。

  患者李某某,女,62岁,2006年3月首诊。刻症:满胀,打嗝,嘈杂,胃疼15年,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数服中西药物,效果不佳,来院求治。观其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滑。辨证:湿阻脾胃,肝胃不和。治则:益气化湿疏肝和胃。方药:党参15g,白术15g,云苓18g,元胡15g,柴胡5g,香附12g,木香8g,陈皮12g,砂仁8g,白蔻仁8g,海螵蛸18g,煅瓦楞子30g,炒白芍24g,炒内金30g,甘草8g。用药3剂,诸证减轻,以此方加减用药30日,诸症悉除。2007年5月复查胃镜,未发现异常。循李振华“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辨证,治愈了大量的脾胃疑难杂症,疗效极为可靠。

肝宜疏,脾宜健,胃宜和

  李振华对湿热互结的各型脾胃病,不但发展了理论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疗法。《黄帝内经》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李振华说:“重视湿热互结,湿热缠绵,病理是阴阳寒热交错,重则分湿和热的偏盛,治湿当以温药和之,助脾运以化湿,清热苦寒燥湿清热,但寒凉太过易伤脾阳,热减及时加入健脾利湿之品,同时佐以疏肝理气之品,气行则湿行,湿去则热无以存。”李振华的理论,环环相扣,较为深刻的阐述了“湿热互结”的各型脾胃病;“湿热缠绵”热与湿的关系和治疗方法,体现了肝脾胃同治的原则。为此李振华提出了治疗脾胃病的“九字方针”:肝宜疏,脾宜健,胃宜和。循李振华之道,余研制了半夏建中合剂Ⅰ号、Ⅱ号。

  半夏建中合剂Ⅰ号

  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5g,黄连6g,黄芩10g,大黄10g,海螵蛸10g,云苓15g,半夏12g,炒白芍24g,干姜5g,竹茹10g,炒内金30g,柴胡10g,佛手12g,甘草6g。

  主症:口干、口苦、嘈杂、满胀、大便不爽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滑数。

  半夏建中合剂Ⅱ号

  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5g,桂枝6g,炒内金20g,炒白芍15g,黄连6g,海螵蛸10g,煅瓦楞子20g,猪苓10g,泽泻15g,柴胡6g,香附12g,知母12g,陈皮12g,木香8g,甘草6g。

  主症:胃疼,满胀,早晚时有口干,口黏,嘈杂,舌质淡红,苔白腻,中间微黄。

  上两方相结合应用于各型胃炎(中医辨证为湿热互结型):热偏重者用Ⅰ号方3~8剂;脉现沉滑,舌质淡红苔白腻,中间微黄者,为湿重于热者,则用Ⅱ号方,可达“气行则湿行,湿去则热无所存”的良好效果。

  用上两方治疗“湿热互结”的脾胃病(各型胃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病历。

  患者徐某某,女,68岁。2006年8月就诊,患糜烂性胃炎12年,多方投医,时好时坏,经常胃疼、口苦、胃中嘈杂、大便不爽,观其脉象沉弦滑数,舌质红苔黄腻;复查胃镜示:糜烂性胃炎,滑动性食管裂孔疝,HP(﹢)。遂用Ⅰ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黄连10g,干姜3g,海螵蛸18g,黄芩15g,大黄10g,柴胡6g,佛手12g,竹茹10g,炒内金20g,甘草6g,连服6剂,诸证见轻;脉象出现沉滑,舌质淡红苔白腻,中间微黄,继用Ⅱ号方:党参15g,白术15g,黄连6g,桂枝6g,半夏15g,海螵蛸18g,煅瓦楞子30g,炒内金20g,猪苓10g,泽泻15g,炒白芍24g,竹茹8g,柴胡12g,香附12g,佛手12g,木香8g,甘草9g。

  嘱忌食甜酸辣油腻之品;用此方加减用药30日,血液化验HP(幽门螺旋杆菌)转阴,一年后胃镜复查,胃黏膜正常,HP(-)。

理气而不温燥伤阴

  李振华对“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萎缩性脾胃病,有其独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曰:“胃阴虚少见,且较难治,可见病历属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少见的难治之病,且多癌变。”李振华采取在养胃阴的基础上,加“理气而不温燥伤阴”“益气而不燥”的药物。以上原则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疗效很好。在治疗实践中,遵李振华原则,遂用沙参麦门冬汤再加西洋参、百合等益气滋阴;加萝卜种、郁金、佛手等疏肝理气而不伤阴;慎用或不用芳香理气之品;可使脾胃之气恢复,满胀得除。应用李振华之理论及治疗经验,治愈少见难治之中医辨证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30余例,疗效较可靠。

  患者梁某某,男,58岁,患慢性胃炎已20余年,辨证为胃阴不足型。2004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胃镜检查发现多处黏膜白斑,胃黏膜萎缩,遂诊断为癌前病变。后来我院求治,经辨证后药用:西洋参10g,白芍15g,海螵蛸20g,麦冬15g,生山药30g,萝卜子18g,佛手12g,北沙参15g,炒内金20g,生百合18g,甘草9g。以此方加减服用4个月,服药100余剂,诸症悉除。一年后复查胃镜示:胃黏膜白斑消失,病告痊愈。2006年3月再次复查胃黏膜正常。这充分说明李振华“脾胃理论”的正确性及其在辨证、临床施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