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乐通宝背福十”折十大钱品鉴

 天府源泉 2021-10-05

公元1403-1425年,是明成祖朱棣执政之时。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册封为燕王。建藩北平。燕地与蒙古接壤,朱棣经常奉命出塞巡边,筑城屯田,多所建树。他曾屡次出征,威名大震。

明太祖死后,皇太孙朱允炆于1398年即位,由驸马梅殷、太常寺卿黄子澄、齐泰等人辅佐。年号(1399年-1402年)“建文”,前后共四年。

梅殷、黄子澄、齐泰等人谋略,主张削藩。有几个封王已被加上罪名,予以废除。即将轮到对燕王朱棣的清算。朱棣闻声后与他的大臣张玉、朱能等密谋,斥齐泰、黄子澄为奸臣,用“清君侧”名义,在建文元年(1399年)至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对建文帝夺取政权的战争,起兵“靖难之师”。建文四年破京师(今南京),夺得帝位。朱棣即位后,改元“永乐”,并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永乐年间(1403-1425年)是明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最为强盛的时期。朱棣自称“永乐大帝”。

据《明会典》记“永乐六年”开铸“永乐通宝”铜钱。但《春明梦余录》“作八年”。

由《续通考》言:“成祖六年铸永乐通宝钱,至永乐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

所以,永乐六年开铸应为可信。当时只在京城开铸,九年后在沿海省布政司铸造。至“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后,又在北京设“宝源局”铸造。

朱棣是个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他在继承洪武体制的基础上,又大力拓展疆土,弘扬文化,发展经济,并吸取北宋败亡的教训,迁都北京,大开国门,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派郑和七下西洋,使所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交往贸易分直接贸易与赏赐二种外流途径。使“永乐通宝”铜钱成其为明政府专铸的国际贸易币,馈赠钱。在通往南洋的东沙、西沙,郑和沉船的钱币中,二次清理“永乐通宝”都占半数以上,并且有清一色的“永乐通宝”新币。当时的波斯湾诸国,瓜哇国,旧港国,锡兰国,日本都喜欢和通用“永乐通宝”。日本等国还屡屡遣使索求铜钱,贸易中专要中国铜钱,一时间明“永乐通宝”在日本已成主要货币,后还曾以1:4, 1:6与继钱共行。从日本屡有大批的永乐钱出土,反而在国内明代窖藏中,永乐钱的比例极小,连在永乐墓葬的发掘中,也基本不见“永乐通宝”。

由于“永乐通宝”是专铸的国际贸易币,其铸工颇为精良,风格也很统一。成为明朝最精美的制钱。据安徽泉友汪有民考证并撰稿《永乐通宝考达》(《安徽钱币》2001年2月版)。述他耗十余年收集的“永乐通宝”版别有百余种。他归纳为“大样宽边型”、“硬笔形型”、“普通型”、“异寶型”、“粗字型”、“雕样型”、“星纹型”、“月纹型”、“小样宽边型”、“小样普通型”等十种。

但“永乐通宝”多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重4克左右。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逸,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

目前发现的“永乐通宝”小平钱材质有铜,银质两种。

“永乐通宝” 少见折二以上的大钱,但又有折三黄铜大钱(背三钱)大钱问世。其钱径达到3.4厘米,文字清晰,形态古朴,据说传世仅一枚,为孤品,现存上海博物馆。此钱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当时正禁止用铜钱,应属试铸品并未发行。网传,“永乐通宝”如今没有发现有大型的折十钱(按明代“大观通宝”算,直径41 mm以上的为折十钱;按“洪武通宝”算,折十为43cm,所以,折十钱直径应在41-43mm之间)

老朽不爽,未收藏有“永乐通宝”小平钱。但侥幸藏有一枚“永乐通宝背福拾”铜钱。正面楷书,书法绝伦,笔势磅礴。直读“永乐通宝”,背穿上下铸有“福拾”两字。其铸工精湛,整体不妄为精美之币!材质为黄铜,熟坑藏品。

其币文深峻,字离地章高度竟有1.5mm之深。在微距摄影下可见笔画似如刀刻,笔划清晰,毫无粘连,起落笔均留有笔锋。四字均寄廓。“永”,“通”二字寄缘。内穿径8.5mm,穿廓1.0mm,外缘5.5mm币厚3.5 mm,重28.9g。直径达42.5mm,定义为折十不会有异!

此钱似同泉友汪有民考证的“雕样型”钱(汪文述:雕样型特征:(1)轮郭极为规整,粗细一致,似用工具所制成的方圆形;(2)文字笔划均匀平整,有手工雕刻风气;(3)文字略浅,肉厚。此型钱精整似雕母,风格大异,极少见,当非流通币其性质暂难定)。

该币地章平整,穿廓公整,穿内壁精修,外缘和边轮精修(倒轮,圆润)。

“永乐通宝背福拾”在钱谱上无载,藏界对其煲贬不一。有泉友有相同钱币展示,也有说此币种是赝作之品,明“永乐”年从未铸有而嗤之以鼻!

但见这枚藏钱包浆成熟老道,在镜头下形成的图像温润如玉,尤如腊制。币面色彩斑斓,地章上有坚实的结晶锈,钱币表面如油浸一样视之可人。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锈迹也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我自认为它是到代的藏品,具有打破“永乐通宝”无折十大钱传说的意义!

每一枚货币背后是中国文化,每枚古钱深层中都蕴含丰富的文化讯息。我们有责任从问世的各种制式的“永乐通宝”钱,进一步了解永乐大帝的文治武功和治国方略,同时,深入了解“永乐通宝”的历史真相。

2021年10月4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