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绣 苏绣之 (5)

 掌染草2012 2021-10-05

宫廷部分

苏绣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是最多的,无论是宫廷的朝服、龙袍、女装,还是民间的衣服和裙子等,苏绣的份额远多于其它地区的绣品。到清代中晚期,明显形成两个种类,第一是服装服饰类,包括宫廷、民间的各种服装服饰。第二是业内人所说的软片类,如绣画,贺帐、桌裙椅披等。因为种类很多,本书尽量把较有代表性的服装、绣帐等做一介绍。

龙袍;

图片

明黄绸地绣龙袍;清早期

    身长135cm,袖长185cm,下摆115cm。皇帝龙袍用明黄色,五爪,四开裾,乾隆二十四年以后列十二章,是皇帝穿用的标记,龙袍整体构图规范,立水采用上下竖针的走向,平金龙的鳞片成鱼鳞状并有重叠,彩云头、单云尾,是典型的清早期苏绣风格的龙袍。早期刺绣工艺的龙袍较少 

女朝服一式;

图片

皇后、皇太后、皇贵妃一式朝袍;身长140cm,通袖长200cm,下摆110cm

此朝服的刺绣工艺精细,构图、色彩协调规范,金龙纹较为流畅,平水较高而立水较短,年代应为道光期。

根据道光时期出版的皇朝礼器图,男女龙袍的区别除了袖子中间有接袖龙以外,女龙袍是左右开襟,而官员穿用的龙袍是前后开襟,皇帝是四开襟,这也是区别男式和女式龙袍的方法之一。

图片

淡青色刺绣女龙袍;

身长;138cm,;通袖长;189cm,下摆;120cm,马蹄袖宽;26cm 

二式女龙袍;

图片

八团花卉袍的款式和二式女龙袍完全相同。只是图案用花卉纹,查阅史料,这种花卉纹样的款式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人穿用,但是款式和工艺,以及各种花卉纹的变化,都很规范,符合宫廷服装的标准,而且传世数量明显比八团龙纹袍多,说明适应穿用的人较多。我们知道,八团花卉褂是镇国公夫人及以下品级的命妇穿用,【以上品级穿龙纹】花卉袍很有可能是从镇国公夫人开始由龙纹改为花卉纹,为镇国公夫人以下品级的龙袍二式。

不同阶层穿不同颜色、不同纹样的女袍服。

乾隆以后,女袍服颜色变化是黄色、红色、淡蓝色等。

纹样的变化是正龙、行龙、夔龙、花卉。

而前开襟的女褂全部都是石青色,没有其它颜色。

纹样的变化也是正龙、行龙、夔龙、花卉。

应该注意的是品位低的不能穿高品级的色彩和纹样。而高品位的人可以任意穿用底于自己品位的服装。所以就出现了黄色八团花卉袍

图片

黄色女龙袍二式;

身长;140cm,通袖长;187cm,下摆宽;122cm。

皇子福晋、亲王、郡王福晋以下到县主可使用香黄色和龙纹,所以香黄色的八团袍构图多数是龙纹。这种黄色花卉八团应该是福晋等能穿黄色的人群穿用。由于年代的变迁能使颜色发生变化,明黄、金黄和杏黄等颜色很难准确界定,具体的款式又没有差别,对于社会上流传的宫廷女装来说,要确定是什么人穿只是一种推断,但这种黄色和款式能肯定是宫廷皇族女士穿用。

图片

红色缎地八团花卉袍;

身长142cm,通袖长212cm,下摆宽115cm。此件八团袍工艺精细,色彩艳丽,主体花纹是绣球花。绣球花也叫八仙花、紫阳花、粉团花等多种称呼。意义上绣球花代表多子多福,是宫廷服装常用的纹样。采用五彩平绣的针法,绣工非常精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