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害怕被抛弃,频繁自残自伤......孩子是否有精神科大夫未识别的这种病?

 晴日心理 2021-10-05

孩子总是害怕被抛弃,很难跟朋友、老师甚至家人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情绪波动很大,情绪切换很快,而且愤怒的时候容易冲动行事?

孩子觉得生活很空虚,频繁自残自伤,还有自杀念头,甚至有自杀的尝试?

孩子被诊断为非典型双相情感障碍,规范服药却效果不佳?

这有可能预示着,孩子罹患了边缘型人格障碍。

国内主流精神科缺乏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识别意识。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干预,部分专家甚至认为如果青少年达到了症状标准,也应尽快确诊,及时得到干预。

现在,国内部分精神科大夫也开始关注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虽然目前国内外仍未就“青少年是否可以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达成一致,但未来临床上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相关案例。

有的患者和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变化,开始对此更加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以下的视频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点击可浏览,欢迎点赞、关注视频号“晴日心理” 

视频里提及,关于青少年能否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仍然有争议。但从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临床指南和社会时事来看,这个争议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比如《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认为,若症状达到标准且超过1年,青少年也可以诊断人格障碍,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除外。

比如视频里说到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布雷斯提出,只要患者符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就算未满18岁,都应该及时诊断。

又比如2019年,我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心理科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他们用儿童边缘型人格障碍检测了国内984名学生,发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

而且,我国今年新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指出,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从精神医学诊断标准来看,有非常恶劣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多数符合人格障碍的特征。现在刑事责任年龄都在下调了,人格障碍诊断年龄的下调有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

对于患者家庭来说,这个变化喜忧参半。

临床中很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其实并不属于典型的双相Ⅰ型、Ⅱ型的患者。他们所谓的轻躁狂/躁狂发作,很有可能是因为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而愤怒、暴躁、打人毁物。

那如果随着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诊断趋势的“兴起”,这部分孩子又满足诊断标准,就有可能会被改诊断为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我国,双相障碍是“6种重性精神病”之一,这个定性和归类给患者、家属带来很大心理压力和病耻感。但边缘型人格障碍就不是。

所以,令人喜的是,“重性精神病”这个标签被摘掉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不过,令人忧的是,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听起来乐观一些,但在诊疗上却不一定是那样。

目前主流精神医学、心理学仍认为一旦患上人格障碍,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效果都很有限。

对此,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美国著名的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专家布雷斯不同意。他发现由传统认知行为疗法(CBT)发展而来的辩证行为疗法(DBT)能大幅度改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症状,甚至可令患者逐渐康复。这种方法对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尤其明显。

布雷斯的团队对这种方法有丰富的经验,这也是他能大胆提出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要及时确诊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不但能诊断,还能有效地缓解,甚至治愈。

可是,目前DBT在我国远未能普及,缺乏真正专业、有经验的、又能结合我国文化的DBT治疗师。国内绝大部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仍停留在传统的CBT、人本主义、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疗法上,对人格障碍还是非常低效的。

所以,无论孩子诊断为双相障碍,还是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父母都不要掉以轻心。在主流精神医学看来,这两种病的治疗难度都较大。

我们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结合大量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临床心理干预经验发现,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根源也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曾遭受过“感觉被抛弃”的创伤;以及完全外归因所致。

我们可以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对这些心理创伤予以高效化、精准化修复,并引导患者加强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再结合深入的家庭治疗、学习障碍干预、人生规划等,这能高效帮助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康复。

不过,我们这项技术同样未能复制和普及,广大患者若把希望都寄托于此,恐怕也不现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将DBT与部分TPMIH进行有机的整合,或许会创立比DBT更有效、又比TPMIH更容易普及的技术。不久的将来,这或许是一个出路。

不过,如果患者家属能够掌握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双相障碍、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根源,孩子的心理活动规律,修复心理创伤的技巧;那么主流的精神科治疗加上父母积极、科学的应对,其实也能帮助孩子加快康复。

后续我们将在晴日知识课堂推出人格障碍文章专栏中,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将是其中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家庭看清这个精神心理障碍的“真面目”,免于恐惧,加快康复,实现人格上的积极逆转。



家长怎么帮助抑郁、双相孩子加快康复?

扫码加入“晴日知识课堂”

购买高级会员,一年内免费畅享所有专栏内容


热门文章:

孩子得抑郁症是因为想太多?父母快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错误认知

抑郁症康复者3年后的来信:我如何在一个月内从混沌走向光明?

中科大发现抑郁症发病机制新进展,是社会应激惹的祸


热门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