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白领女性。 她很出色,工作上拼尽全力地去做事,生活中也有条不紊。大家眼里,她就是出色的现代女强人。 但是,小李不会轻易和其他人建立熟络的关系。 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人总是避开与人社交的可能性?正是因为小李知道自己的情况,工作之后也是在刻意地保持自己的“正常”: 她在青少年时期曾经被医生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01 边缘型人格:他们比较敏感 也许你也曾因为某些原因,例如失恋、父母离异等经历过“边缘状态”; 感受到脆弱,没有安全感,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幸福存在。 不要害怕,这些症状并不意味着你就是边缘性人格,但是这种情景带入可以让你感受到边缘型人格障碍所经历的感情变化。 如果我们说情绪变化是“波动”,那么他们的情绪变化就是“海啸”。 边缘型人格在童年时可能遭遇了家庭突变、虐待等情况,严重时会导致他们从“边缘型人格”变成“边缘型人格障碍”。这时就需要向专业的医生寻找治疗。 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会将这些“边缘状态”更加放大; 比如高兴的时候他们是发自真心的高兴和感谢,情绪低落下来的时候,也会很恶毒地咒骂。 他们对人际关系有更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他们信任一个人的时候,会寄托无比多的期待; 一旦状态破灭,他们又会无穷尽地自责、后悔,仿佛全天下的错都是他们自己导致的。 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说,被抛弃的恐惧始终藏在无言深处,而真实的内心和外在世界总是动荡不安。 尽管大部分的抛弃并没有发生,但每一次相似的经历来临,都会像真的一样,让他们感到非常痛苦。 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他们也许很快又会陷入另一段关系里,重复又一次的适得其反。 也许你认为抑郁症是“想很多”的疾病,那么边缘性人格障碍是“想太多”,但是他们真的很难控制得住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我们正在忽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危险,与其他精神障碍相比,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年轻人自杀行为和自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达10%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会死于自杀。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可以治疗的,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02 积极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小李被确诊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时候,正是高中,也就是青少年时期。 对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重要的障碍: 那就是,临床医生不愿意将一个青少年贴上污名化的、棘手的、难以治疗的诊断标签。 积极面对是让疾病痊愈的最好治疗手段。很多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因为病耻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 不仅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甚至会恶化病情。 有人会误认为青少年的精神疾病难以治疗,其实不然。在某研究评述中提到: 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理学也有类似成人的下降趋势。 在所有时间点以及在父母和青少年的自我报告中,青少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可以说,青少年阶段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其实在痊愈的概率来说,是大于成年人的。 这一点在其他精神疾病中同样适用,积极地看待治疗才是最好的心态。 03 鼓励他!击掌! 虽然“平等对待”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相互尊重上,确实今天很多人都还做得不够好。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一般见于童年时期的经历: 童年被虐待、突发性创伤事件、校园霸凌、父母的教育方式错误等,都会成为疾病的导火索。 他们并不想生病,只是想摆脱不好的状态,甚至是不美好的过去。 千万别不要把别人过去的不愉快当成谈资或者玩笑,不仅伤害当事人,也让人觉得这样的行为非常不礼貌。 做不到平等对待,也不要背后议论。也许在你眼里是“装逼”、“做作”,但是他们的痛苦,你又知道多少呢? 谁没有一、两件不愿说出口的事情,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你没办法拥抱他们,也请不要嘲笑。 毕竟生活已经够艰难了,就不要相互添乱啦。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心理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直接通过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泊恩心理全力为您服务。 〓 泊恩声明 〓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一次分享,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