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电计量

 巨空龙成长确定 2021-10-06

第三方检验服务龙头:广电计量。中国第三方检测检测市场约2000亿元,但龙头华测检测、广电计量的市占率分别仅为1.0%、0.5%。相比海外对手SGS的5%市占率,公司市占率提升空间大。广电计量大部分子公司在2016-2019年设立,新设子公司需要2-4年才能扭亏为盈。按照扭亏期计算,公司目前正处于业绩快速释放期,公司今/明年收入增速目标约30%。21.9----------------------------------------------------------------------------------------------$广电计量(SZ002967)$ 

汽车和新能源业务拓展规划?

汽车是第二大下游业务板块。从去年十一月开始,汽车测试需求快速恢复,上半年已经恢复到两位数以上增长。定增在汽车检测也是投入重点,上半年增加了几家主机厂资质认证。增加了上海智能驾驶、新能源领域测试能力。汽车智能软件也在提升布局,之前在北京就有所布局。现在加大人才引进。广电计量相对于友商,本身就在电、物理性能这块能力都是具备的。自动驾驶的电子兼容测试都是原有有优势的领域。汽车测试综合能力还是处在比较领先位置。

新能源业务价值量和以前的区别?

我们是按照项目统计的,按照汽车计量校准、环境可靠性、计量校准、材料等口径统计。比亚迪、力神、宁德时代纯粹是测电池包的,但是仪表盘、导航测试、尾灯测试很那判断是不是属于新能源。汽车测试需求主要是新车型推出相关的,如果新车型推出速度比较快,业务就多。70%的业务是和车型研发相关,30%和量产有一定关系。真正来自整车厂的测试需求不是太高,主要是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首先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认可以后,给一个资质,传递到供应商系统。车的销量和业务量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

和吉利合作情况?

吉利合作比较稳定。在五十家主机厂中,合作量比较大。但是每个主机厂对供应链管控模式也不一样。吉利质量管控是完全委托第三方来做。吉利第三方实验室认可模式也在变,之前入围数量特别多,后面缩减到5-6家,去年又扩容到十家。广汽研究院就在广州,自己测试能力比较强,自己就承担了质量管控。

其他家有没有可能拿到这么大量?

吉利是全部委外,我们接近1个亿,另一个量比较大的是长城。特斯拉合作量不算特别大,主要是计量校准这块。小鹏也在合作。现在汽车检测业务价格会不会下降?价格最艰难的时候是去年,去年价格放的较低。今年还好。去年几家外资实验室主动降价,对价格冲击比较大。对传统测试,随着供应商增加,价格肯定是下降的。但是一直在上新能力。整体价格还好。

投入产出比下降?

下降原因一是新设备投入产出投资有所拉长,国企采购周期比较慢。二是竞争导致投入产出比下降。内部有一个监控,从可行性监控来说,如果某个领域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就不会投。

汽车检测投入IRR?

可研IRR基本要超过20%以上。采购内控流程比较长,影响了投入时间。这块也在做调整。军工订单变化情况?军工确实是目前增速最快的板块,也是重点投入的领域。从订单情况看,需求量比较大,竞争对手也有很多。从我们自己感觉来看,去年上半年基数比较低,今年增长非常快,这也是正常的。这几年军工需求都是比较旺盛的。军工测试需求也在做一些变革,比测试验越来越多,对第三方实验室要求比较高,同时几家供应商比较,对第三方实验室要求越来越高。比测试验也导致测试周期拉的很长,完成难度也是在增加。

军工测试是终身负责,质量不允许出差错。军工业务成本和毛利率变化?

军工也是招标模式,整体价格要比民品好。毛利率能够保持。但是竞争加剧,不过招标也不是全看价格。内部也会做调整,毛利低的不会做。销售费用率一直在下降,华测谱尼就没降,

销售员工数量增速很慢是什么原因?

广电计量一直走大客户策略。前五的客户年交额都在不断增加。100万以上的客户占比也在提升。我们下游主要聚焦军工、汽车、航空、轨交、电力,作为国企和龙头合作。和大客户合作稳定后,销售费用就是会下降。去年和华为体系合作收入6000万,就用了3-4个销售。我们也要求构建精英型市场队伍,对素质要求比较高,数量要求不高,人均销售额已经接近300万,我们是最高的。

军工也是明显的大客户为主。军工业务合作模式?

单个单子会比较大。小的也是几百万。小客户都要求现金回款。小客户放弃的比较多,一年一万多块钱的都放弃了。今年成立了电商部门。加大中小型客户维护。

食品、环境、化学分析占总收入比例没怎么提高,后面怎么规划?

要根据各个业务板块势头,计量校准、电磁兼容是传统优势业务,下游需求也比较旺盛。化学分析主要是有害物检测。食品、环境还处在培育阶段,14、15年投入比较集中,布局有点快,一直也是瞄准政府采购业务,实验室投入标准很高,背上了很重的包袱,前几年规模虽然上来了了,但是环境食品一直在拉后腿,最近投入都放缓了。我们自己的想法是食品环境每个版块自己能够盈利。食品是09年向第三方开放,环保是13年开放,社会民营机构特别激烈,有些业务竞争已经白热化,政府采购价格下降也比较厉害。食品环境进入调整期,我们有意识的在减少政府采购承接,加大企业客户开发。上半年看收到一些效果,今年目标就是食品能够盈利,环境盈利问题不大。我们的强总部模式是区域维度还是业务条线?我们内部叫全国一体化,管控都在总部。市场、技术都是总部最强。6月份收入不达预期,就是因为广州总部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很多实验室能力不强。我们经常会承接比较大的单子,会调动多家子公司一起做。

食品环保是不是不适于强总部模式?

我们承接政府业务比较多,每个地方实验室能力都很全,一旦订单不饱和,毛利就起不来。我们实验室水、汽、噪声都做,华测每个实验室只做一个,实验室之间有调配。我们受制于订单量不够,实验室都建成了综合性的,造成样品不饱和。华测利润率那么高,因为华测食品环境量是最大的,专业化程度非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