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刷新认知的安慰剂

 大红门16 2021-10-06

图片

能够聆听何须阅读

点上方绿色标示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赞赏晓书童

我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

望得到您用金钱的称赞。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刷新认知的安慰剂

HI,我是晓书童。今天是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上班,明天开始就是国庆大假,有没有喜不自胜?甚至今天的心情比明天正式放假的时候还要更开心,上班都要哼着小曲,这可是黎明中的高歌。

在这一年之中位数不多所有人都拥有大好心情的早晨,上班的路上我就陪你一起吧。分享我的付费新专辑“转述《万万没想到》”中一期很有趣的节目,预祝你假期愉快。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东西可能会改变你的世界观。就算你早就听说过这个效应,今天说的最新进展也很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

咱们先想象一个场景。假设你最近总觉得头痛。也可能因为没休息好,也可能因为工作紧张压力大,总之就是难受。于是你就去了最好的医院,托人找到治疗头痛最好的医生。这个医生特别不好约,你预约之后等了一个星期才见到他。

你一见到这位医生就感觉放心了。他的形象、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都特别专业,而且态度和蔼可亲,一看就是一位素质过硬的好医生。他详细询问了你的病情,然后安排你做了全面的检查,什么 CT 之类的项目都上了。你折腾了半天,拿着检查结果回到医生的办公室,医生仔细研究了所有的片子和数据,郑重地对你说,你这个病比较严重,但是现在国际上刚刚有人研究出来一种疗法,我能给你治好。你需要服用一种很贵的进口药,价格是1000块钱一片,每天两片,一个月见效。幸运的是这个药已经被列入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你自己并不用花很多钱。你回去一定要按时吃药,而且必须使用温开水,饭前服用。特别要求,吃药期间绝对不能抽烟喝酒,生活起居都要有规律,以免影响药效。

你千恩万谢地告别医生,到药房拿到了一瓶珍贵的进口药。你一看瓶子上的单词都不怎么认识,药丸的形状也很不同寻常,感觉特别高级。

你按照医生的吩咐吃了一个月的药。效果非常好,几乎感觉不到头疼了。

回到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告诉你,他给你吃的其实就是普通的糖。你是吃了一个月糖豆,把病治好了。

这就是“安慰剂效应”。你在整个求医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极大的心理暗示,你特别相信这个药有效,结果这个药就真的有效!

安慰剂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现在医学界依然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所有医生都知道,安慰剂效应的确存在,而且效果强大。

当然,真实行医过程中医生大概不会故意给病人开安慰剂,这么做就算特别有效,你也不能让病人花进口新药的钱吃糖豆。医学界更多的是使用安慰剂测量真实药物的有效性。

比如你发明一种号称能治疗抑郁症的药,那么在这个药被批准上市之前,要做一个有效性实验。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吃你这个药,另一组吃的则是外观和味道完全一样,但成分是糖豆的安慰剂。实验一般要求“双盲”——也就是病人和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是怎么分组的。让所有人在一样的环境中治疗,那么唯一的区别就是真实的药效。

安慰剂组的病人的病情往往也会缓解。那么吃药组的病人,如果不显著好于安慰剂组,就说明这个药并不有效。

这些道理非常简单,是每个现代人都应该知道的医学常识。

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可就不是常识了。

吃药治头痛是安慰剂效应这个我们容易理解,毕竟头痛是个常见的小病,很多头痛本来就是心理作用。那要是关节炎、后背痛、哮喘这些实实在在的病呢?那要不是吃药,而是手术呢?

所谓手术类安慰剂就不是吃药了,而是“假手术”。

有很多人长期感到膝盖疼,有一个专门治疗这种病的手术叫“关节镜膝盖手术”,美国每年要做大约70万例。手术的原理是说人之所以膝盖疼,是因为他的半月板有退行性的磨损,手术要打开膝盖,对半月板进行修复。这个原理直截了当,而且手术后病人的确感到不疼了,所以应该没问题吧?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医生们都是这么做的。

但新的研究说,你做个假手术,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这个研究是这样的:招募一些病人,事先告诉他们会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做真手术,一组做假手术,而病人并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个组。假手术和真手术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手术前几天病人要节食,手术时好几位医生和护士联合行动,病人被全身麻醉,如果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意外醒过来,他还能看到电视屏幕上显示自己的膝盖已经被打开了,正在做手术——只不过那是录像而已。真实情况是,假手术中医生也会切开病人的皮肤,留下一个伤口,然后也按照手术流程包扎好——但是并没有做什么关节镜膝盖手术!

结果是,做了真手术和假手术的病人都表示手术很有效果。后来医生告诉安慰剂组的病人你其实做了一个假手术,病人的反应往往是目瞪口呆。

2014年一个综合研究比较了53项实验研究,涉及的手术包括哮喘、肥胖症、帕金森症、胃酸反流、后背痛等不同类型的手术,结果是其中一半的手术,假手术和真手术的疗效完全相同。

还有研究则显示,像治疗膝盖痛和治疗椎间盘突出的这些常见的矫形外科手术,效果都不比假手术更好。

所以现在有医学家说,手术的安慰剂效应不但不比吃药的安慰剂效应弱,反而更强。假手术做得越是郑重其事、手术开刀对身体的损伤越深,安慰剂效应就越强。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可能人的精神会影响身体。病人看到手术做得这么严肃,医生如此地尽心竭力,就相信这个手术一定有效,然后身体就真的有积极正面的反应。

另一种解释是统计学上的“回归均值”。本来病人感到的疼痛就是个主观的感觉。经历一次大手术,皮肤毕竟被切开了,因为这个手术而带来的疼痛,可能比原本的长期疼痛重得多。那么等到手术疼痛过去以后,病人一比较,就觉得原来的那个疼痛也不怎么疼了。

还有一种解释,则是疼痛的来源本来就很奇怪。就拿治疗膝盖疼的手术为例,本来,医生的想法是你膝盖疼肯定是因为你的膝盖里哪个地方有毛病。核磁共振一扫描,发现半月板有磨损——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于是手术修复半月板。可是问题是,你如果扫描一下正常人的膝盖,会发现他们的半月板也有各种磨损!其实每个人的膝盖里都可能有各种毛病,但是别人为什么就不疼呢?

事实是疼痛和损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这个疼痛来得就很奇怪,那折腾一番不疼了似乎就不怎么奇怪了。

那既然这些手术的效果并不比安慰剂好,为什么医生们还在做这些手术呢?这可能是因为医生也不知道。真正大规模的严肃研究开展得并不多,医生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方法都是这么做,而且这么做的确有效,那就都这么做呗?

使用“随机实验”这个科学方法判断一种疗法的真正疗效,是把现代医学从传统医学里区分出来的重要一步。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看到,即便在现代的主流医院里,仍然有很多主流疗法通不过这个检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人呼吁搞“循证医学”,也就是要对每一种疗法都做这样的严格检验。但是目前局面离这一步还差得很远。

不过我们今天真正得到的并不是对医院的抱怨,而是这个思维方式:到底什么叫“这个东西有效”?

给老人花很多钱买了电视广告大量宣传的补品,老人吃了之后表示有效,那你能说这个补品真的有效吗?

一瓶20块钱的矿泉水,有人喝了认为比2块钱的好喝——那到底是水真好喝,还是因为价格带来的安慰剂效应?至少对红酒来说,我听说过好几次随机实验,只要品酒的“专家”不知道他们喝的酒多少钱一瓶,就无法把200美元的红酒和20美元的红酒区分开来。

更大的道理是,想要在复杂世界里获得一种确定的因果关系,有时候非常困难。一个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说他是因为有这样那样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了这些那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亲测有效”,那你能说他做的那些事情真有效吗?有些可能就是安慰剂效应,就算不做、只要“心诚”,也有效。也许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运气好。

了解安慰剂效应,善于使用科学方法,是我们“防忽悠”的最佳办法。下次有人再鼓吹什么东西有效,请你问他一句——

敢不敢做个随机实验?!

说完了安慰剂效应,我们再说一个科学观念上的新进展,可能直接对你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先讲两个故事。老王进入40岁以后,明显地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前了。他白天稍微工作一会儿就会感到很劳累,四肢乏力,常常犯困。老王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不好,晚上躺在床上总爱想事情,有点焦虑。情况好像越来越严重,老王甚至觉得已经有点抑郁了,他赶紧去看了医生。

医生的诊断结果的确是长期失眠导致的身体不适。医生给老王开了一些有助于睡眠的药,可是老王仍然抱怨睡不好。最后医生让老王佩戴一个智能手环,他要实时记录老王的睡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几周之后,医生看着老王的睡眠数据,感到非常不理解。老王的睡眠质量相当好。他每天都能连续睡八九个小时,不管按什么标准,这都已经足够了啊。

老王以为自己没睡好,他的身体表现就好像真的没睡好一样。

小张今年20多岁,她正在减肥。小张知道,要想保持身材,就必须尽量吃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有时候小张的午餐就是一点水果和蔬菜。但是小张也深深地体会到,“健康食品”真的都不怎么好吃……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根本吃不饱。小张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她只允许自己每周吃两顿正常的、好吃的、能吃饱的饭。

有一次参加公司活动,小张看现场提供的蛋糕很不错,做得很漂亮,感觉应该好吃。小张决定破戒一次,她走上前去拿起一块蛋糕。这时候旁边有个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她,这个是低热量的健康蛋糕,你多吃点没关系。小张就连吃了两块。确实很好吃……可是确实没吃饱。

小张不知道的是,那个工作人员说谎了。这个吃蛋糕的活动其实是一个实验。现场有一半的人被告知这是健康蛋糕,而另一半人则以为这就是正常的、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蛋糕。人体内有一种“饥饿激素”(ghrelin),能促进脂肪吸收,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并且让你感到很饿。吃一顿正常的食物之后,饥饿激素的水平应该下降。这也是那些相信自己吃的是正常的蛋糕的人的表现,他们不饿了。

但是小张和她所在的这一组的人,他们的饥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另一组。他们以为自己吃的是健康蛋糕,他们以为自己没吃饱,他们的身体就真的像没吃饱一样,拼命吸收和储存脂肪。

老王和小张的情况,叫作“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

你已经听说过“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一个人觉得自己身上这儿疼那儿疼,到医院医生给开了个药,他吃下去感觉真的好多了——殊不知,那个所谓的药的成分就是淀粉,根本没有对症的作用,是个安慰剂。病人所谓的“感觉好多了”,其实完全是心理作用。然而有意思的是,对很多病症,在最科学、最客观的检测之下,研究者发现服用了安慰剂的病人不仅仅是“感觉好多了”,而且他身体的硬指标,比如血压之类,也真的变好了。

人的思想,可以切实地,影响人的身体状况。

而所谓的反安慰剂效应,则是这个人本来没事儿,因为自己以为自己有问题,结果就真的有了问题。老王睡眠没毛病,小张吃的其实是个正常的蛋糕,可是他们的身体反应就跟失眠和吃了健康蛋糕一样。

反安慰剂效应的极端例子是自己能把自己吓死。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个病人被医生诊断是肝癌晚期,过了几个月他就死了——可是解剖显示,当时的医生是误诊,他根本就没有肝癌。他不是死于癌症,他是死于以为自己有癌症。

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思想到底是怎么影响身体的,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我想说的是这里面并没有一个什么神秘莫测的、统一的机制——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作用原理不同的几种机制,而且大多跟大脑让身体分泌某种激素有关,比如刚才说的饥饿激素。

心理压力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其作用在于影响皮质醇的分泌。长期的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身体内部发炎。

我们最想知道的当然不是机制,而是这有什么用。

我们如果把压力当作挑战,而不是威胁,压力对你的健康就不会有危害。这就是心态的作用。我们需要改善心态。老王之所以有失眠的各种症状不是因为他真的睡眠不好,而是他以为自己睡眠不好。研究表明,“抱怨睡眠不好的人”,各种症状远远多于那些“睡眠不好但是不抱怨自己睡眠不好的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睡眠足够,哪怕你明明睡得很少,你在很大程度上就不会有什么睡眠不足的症状。

所以小张应该以享受美食的心态去吃每一顿饭,哪怕她吃的是健康食品。她应该说服自己,这顿吃得很好、很多、很饱,让身体减少饥饿激素分泌。

有个实验,找来84个在酒店里工作的清洁工,她们的身体状况一般,普遍有点血压高。实验人员告诉其中一半的人,说你们做的这些打扫卫生的工作,每小时要消耗200卡路里的热量,这其实已经满足了美国医学界给的锻炼标准——你们干活儿,其实就是在锻炼身体啊!对另一半人什么都没说。

结果短短一个月以后,那些被告知干活儿就是锻炼身体的清洁工,平均体重下降了一公斤,血压也下降到了正常水平。而另一半人没有这些效应。

这个结果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清洁工的心态直接地、自动地影响了健康;还有一种解释则是那些被告知干活儿就是锻炼的清洁工,她们干活儿的时候特意更卖力气了。

如果是后一种解释,那这个效应就不怎么神奇——但结果似乎更符合第一种解释!有人做了一个长期跟踪研究,考察了6万人的“健身心态”和他们20多年来的实际健身状况。结果是心态比实际的锻炼更重要。哪怕两个人的实际锻炼时间长度和锻炼水平一样,那个自以为练得好的人,他的死亡率会比那个悲观的人低很多。

所以我们要积极承认自己在锻炼。千万别总说自己的锻炼水平不如别人。别忘了打扫卫生也是一种锻炼。

心态对“抗衰老”的影响就更大了。有一个研究,让一群七八十岁的人在一起假装自己年轻了20岁——哪怕只有5天,他们的关节炎症状也减轻了,站得也更直了,大脑反应也更快了,连智商都提高了。

如果你心态年轻,你能比别人平均多活7.5年。如果你整天说自己不行了,真是老了,你甚至可能会提前38年得上老年病。

……所以,心态真的很重要。

我们最后再说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安慰剂效应。

生活中有些人早上要是不喝几杯咖啡就无法工作,说咖啡能让他们头脑清醒——但是,有研究表明,喝咖啡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个安慰剂效应。事实上,哪怕你给人喝的是清水,只要你告诉他这水里有咖啡因,他喝下之后也能感到精神倍增!

关于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哪怕你知道这是安慰剂,它还是会对你有用!这是一个重大好消息,这意味着安慰剂效应不是一个害怕被拆穿的戏法。你大可以放心了解相关的研究,做一个理性的、清醒的明白人,同时你还能享受安慰剂的好处。

我了解了这些研究,感觉简直是人生何处不是安慰剂。下次看到有人说他如何如何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在心里问问,这到底是他被迫如此,还是他的主观心理把自己变成了那个样子?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非常主观的世界之中的。

那么了解了心态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时刻考察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你得学会“三省吾身”。《论语》里说的“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都是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动力。

从今天讲的这些科学知识的角度来看,对我们最有用的“三省吾身”,应该是下面这样——

装什么病?

卖什么老?

你干活儿就是锻炼身体知道吗?

35期音频节目转述《万万没想到》,整张专辑只要69.9。并且我还为老同学向喜马拉雅争取到了专属福利,通过音频下方海报的二维码购买节目有8折优惠,56块钱不到就能搞定。

扫码付款之后需要用购买的微信账号,登录喜马拉雅收听。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说我这么多年以来的陪伴,确实给你带来了温暖与收获,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