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动力:小而美的“国产哈雷”

 咏春拳爱好者 2021-10-06

公司创始人赖国贵曾说,“开拓进取,实干做企业,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时间,都是不会过时的价值观。”春风要立志成为一家世界级受人尊敬的动力企业,做“国际优秀动力娱乐设备的供应商”。

证星研究院认为: 但凡中国人能做的,且能做到性价比的,未来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天下。

春风动力,从国产走向世界的秘诀是什么?是如何在国内'禁摩令'下做摩托车生意?他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01:坚持创新发展之路,差异化另辟蹊径,打磨大国“工匠心”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03年,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摩托车配件厂。

春风动力从创始之初,就不同于传统的摩托车厂。就要了解他的前世今生,就要从他的创始人赖国贵说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开始创业的赖国贵,凭借满腔热情与兴趣,开始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着手摸索摩托配件的制作。那正是摩托逐渐兴起的时代,产品设计变化很快。他们的产品刚生产不久,便面临着淘汰的威胁。

随着市场上热销的摩托款式的改款,他们的成果终究逃脱不了被当做废品贱卖的命运。有了这样的经历,使得赖国贵深刻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90年代,日本铃木摩托风靡一时,与国产摩托风冷发动机不同,铃木摩托采用的水冷发动机有着动力足、噪音小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当时的国内这块却是一块空白。

有着远大抱负的赖国贵,一头与团队扎入了水冷发动机的技术攻关,期间多少进军水冷发动机的同行,大都半途而废。只有赖国贵团队,坚持了下来。经过近3年的奋斗,终于在1999年,落地了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摩托水冷发动机。

不过当时国产发动机并不受市场待见,赖国贵团队只好再次钻入了水冷摩托的研发与设计,“既然采购厂商不看好,干脆自己用!”。公司以坚持自主研发,切入摩托整车,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最终他们的产品迎来高光时刻。与同期出口产品相比,售价可以贵将近2倍。

不同于当时的国产摩托厂商的定位,春风团队选择了向中大排量摩托发展方向。依靠水冷动力技术核心竞争力,看准摩托娱乐市场,而不仅是代步工具。一开始就寻找摩托高端娱乐的差异化需求。

没有什么比“酷”更令年轻人喜爱!回过头来看,不得不钦佩管理层独特的战略眼光。

所以从一开始,春风就贴上了靠科技吃饭,靠创新赚钱的标签。精益求精,不甘平凡,成就了春风初始的“工匠”心,并且不断流传。

春风动力坚持自主品牌打造,打造国际化“CFMOTO”自主品牌,产品聚焦全地形车+大排量摩托车。公司过去4年收入CAGR为28%,净利润CAGR为31%,可见深受市场欢迎。

那么公司产品市场空间如何?有着什么样的优势?

02:全地形车大市场,出口龙头地位稳固,欧洲市占率遥遥领先

全地形车,俗称“四轮摩托车”,兼具性能性、实用性与娱乐性为一体。且几乎不受道路条件限制,沙石地或者泥泞的路面均不是障碍。吴京主演的“战狼”电影中,全地形车就是由春风赞助。

文章图片1

根据Polaris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2017年全地形车的市场空间约92亿美金,未来将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地形车全球的市场空间将达174亿美金,折合人民币约1125亿市场空间

文章图片2

公司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七大全地形车生产商,全地形车主打出口,2019年全地形车出口市场份额高达74.4%,连续六年全地形车出口金额排名第一,出口龙头地位凸显。

文章图片3

欧洲目前是公司全地形车主要战场,公司2019年欧洲市场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 31%,过去3年CAGR为27%。

由于欧洲市场全面执行欧IV排放标准,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一定程度“劝退”了传统全地形车制造厂商战线,日系品牌退出了欧洲道路/农机类全地形车市场,北美品牌仅仅征战农机市场。

这就给了国产厂商新的机遇,公司作为国产全地形车产品型号性能多样,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作为自主研发出口龙头企业,春风在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英德瑞西葡等)市占率占据领先地位,其中公司ATV产品,欧洲销量第一!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全地形车市场,地广人稀,存在大量的农场户外作业需求和户外休闲运动需求,是全地形车的发源地,也是公司近几年增长的亮点之一。

公司2019年北美市场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14%,过去五年CAGR为40%左右。而当年北美地区市场占全地形车销量的73%,考虑到公司现在市占率仍然不足2%,北美市场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依据预测,2020年春风在北美市场市占率有望达3.3%(全美第7),北美受到疫情影响下,消费者空闲多补贴多,且骑乘类运动感染风险相对较少,需求自然增加。公司未来进军北美销量前5大有希望。目前公司产品以成为竞争对手测评对标对象,与北极星、庞巴迪、本田等一起比肩。

可以看到无论是欧洲发达国家的选择以及北美国家评比方面,无一例外显示出了发达国家/地区对春风产品的认可。

我们认为公司首先得益于掌握核心优势,掌握多种形式大排量水冷发动机的自研与生产能力,符合并优于摩托车国IV、欧IV、EPA等法规标准等。通过优秀的产品为公司赢得广泛市场与口碑。成了公司进军海外市场的关键。

另一方面又通过略低于市场价格来体现其的高性价比。帮助客户建立高性价比的产品形象,又不至于价格过低而产生质量较差的产品认知误区。有点类似华为的国内外定价策略。

文章图片4

由于全地形车的销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未来欧美疫情的逐步控制,使得经济逐步恢复,全地形车的需求也会稳步释放。

未来伴随UTV/SSV等新产品的推出和销售网络完善以及提价大趋势,预计公司全球全地形车市占率由2019年6%上升至2025年10%。有着不小的空间。

03:国内大排量摩托发展迅速,过去五年CAGR56%,人均或有十倍空间

众所周知,在早年禁摩令的推出下,两轮摩托车市场可不好过。

我国两轮摩托车整体呈下滑趋势。行业销量在2011年达到高峰2462万辆,自此一路下滑至2019年1371万辆,2019年的销量仅为高峰期的56%。要说腰斩并不为过。传统代步摩企日子可不好过,而春风动力可谓如得“春风”。

文章图片5

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人们对摩托车的需求从代步逐渐转向娱乐,C端休闲娱乐属性加强,我国摩托车休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

大排量250cc及以上两轮摩托车却持续保持增长,2019年250CC二轮摩托销量为114.24万辆,250cc以上二轮摩托车销量为17.72万辆。过去五年250cc及以上二轮摩托车CAGR为56%。

从人均消费量来看,日本、欧洲和美国中大排量摩托车年人均消费量在7.4~11.2辆/万人之间。而我国人均销量仅1.0辆/万人,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还有十倍提升空间。

文章图片6

得益于公司管理层的精准差异化路线,公司在国内大排量摩托车赛道中崭露头角。

2018-2019 年春风250NK均斩获250级别销量冠军,去年3月新推出的产品,1秒光速售罄。可见打造爆款车型的能力很强,有能力应对潜在的竞争压力。过去五年公司两轮车销量CAGR为40%,需求持续增加肉眼可见。

文章图片7

2019年国内公司大排量摩托车渗透率仅3%多一点。预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对娱乐的开始有所追求。未来5年左右,公司大排量摩托车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1.2%。

公司能够获得如此成绩,与几方面原因密不可分。

04:“国”字背书认可,禁摩令开始灵活,加码布局前沿制造

1.)产品实力

春风动力凭借优秀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从国内200余家备选企业中脱颖而出,公司CF650G型国宾车,成为中国恢复来访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制度以来唯一用车,作为中国最高外交礼仪配置。凭实力“国”字背书,当仁不让。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同时春风更将当家运动型街车CF650NK打进曼岛TT赛事,成为史上首家进驻曼岛TT的中国摩托车品牌,并与川崎等知名品牌分庭抗礼。此外还创造过,“双人单骑单个国家最长摩托车之旅”的世界纪录。多种荣誉加身,原来国货也可以如此优秀。

此外公司近年引进欧洲顶级工业设计团队,深度挖掘消费者消费与心理需求(酷、时尚、娱乐、个性化定制)。同时依靠本土产业链优势带来的高性价比(进口品牌相同排量产品的指导价格是国产品牌的2-3 倍),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文章图片10

2.)外在因素

过去10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飞速发展,交通拥堵不堪,有时候开车出行还不如步行来的方便。汽车带来的便利边际减弱,灵活便捷经济实用的摩托车需求提升。

随着城市管理水平增强、电子眼等技术带来的管理成本下降、以及骑手整体素质的提高,“城市禁摩”或许有望得到松绑,行业角逐也许才刚刚开始。

文章图片11

依据公安部数据,2020年摩托车新注册登记826万辆,比2019年增加249万辆,增长43.07%,近两年保持快速增长。可见市场本身是大有需求的。

3.)内在实力

前文提到,公司本身定位就与同行实行差异化竞争,且掌握一定的核心优势(发动机等),掌握着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中的部分话语权。例如先后参与起草5项有关全地形车的国家标准等。

同时,公司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建造现代化制造中心,使得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等大幅提升(30%左右)。

2013年开始,公司就开展组织架构调整、硬件技术改造等系统基础建设工程,且领先国内同行布局多年。实现了人、机、料等要素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

据生产部经理介绍,曾经春风动力的发动机车间因缺少158mj-3配气摇臂及摇臂轴而停产。指挥中心收到反馈后,生产部、品检部迅速联动,“不到10分钟,所有物料全部到场,生产就恢复了”,生产协同效率极佳。

“做国际优秀动力运动设备的供应商”。并不是一句空话,春风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从制造转向智造。

05:联手KTM延伸产线,聚焦电动化趋势,提升高端市场竞争力

春风在倾力打造自主品牌的建设同时,也在不断向国外优秀厂商“取经”,公司联手奥地利顶级摩托车制造商KTM成立合资工厂,强化品牌和技术。

春风先从KTM的中国销售代理做起,逐渐向CKD制造、合资方转变。双方成立春风凯特摩托机车有限公司,春风动力占股51%,扮演的角色重要性不断升级。

由于KTM整车产品出口到中国的关税税率为30~45%,国产化后性价比将显著提升,以KTM 790DUKE为例,假设零部件全部国产化并降本10%,合资车型终端售价有望较进口车型下降30%以上。未来将于CFMOTO品牌高低搭配抢占更多市场。

双方计划投产5万台高性能国产KTM摩托车,合资工厂新产能有望在近期逐步投产,为公司2021年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届时对于春风及KTM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公司进军两轮电动车扩充产品线。

“一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我们还是对整个市场的前景做了一个判断,如果用于代步用车的话,很可能会被电动车挤占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运动竞技和休闲电动车这块,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这方面的诉求不断被开发,这一块应该说是非常广阔的一个蓝海市场。”

公司19年拟投建年产5万台电动车建设项目,入局两轮电动车领域,产能预计2022年左右建成投入使用,有望成为日后新的增长点。


证星研究院总结:上面分析了基本面,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估值。

依据上文数据综合预测:①.先看全地形车,2025年全地形车市场约1125亿,公司做到10%的市占率,按照目前8%净利率,约做到9亿的净利润;②.再看国内250CC及以上大排量摩托车由于已知19年的销量规模,保守按照15%的增速来看待。届时公司做到11%的市占率,按照官网250CC均价1.8万计算,8%净利率,约5亿左右利润规模。

公司2025年做到约14亿左右的净利润,2020年净利润预测中值为3.5亿。我们认为如果行业景气度能够持续维持,公司做到每年32%左右的业绩增速,或许问题不大(未计算电动车等产品等)。当然如果竞争对手降维打击,禁摩令趋严等演变,那么就得看的保守一些。

那么基于上述数据预测,公司过去一年时间以来,虽有着不小的涨幅,但也属一定的估值修复。目前价格不算特别便宜,不过也在一定合理区间。考虑到当前春风动力立足自身品牌及技术,聚焦消费升级大趋势,随着合资工厂以及电动车产能的逐步落地。中长期来看,具备一定成长性。不过公司短期波动较大,稳妥起见先做跟踪覆盖。

这是一个消费摩托浪潮兴起的时代,春风动力,未来会不会成为国产“哈雷”?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限摩政策收紧、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

本文仅对公司逻辑进行梳理,不做任何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