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降20度!寒潮吹袭河南湖北,南方高温要凉了?分析:靠台风助力

 地理那些事 2021-10-06

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秋老虎、高温、秋雨、冷空气、寒潮、初雪等又成了“高频词”。

寒露降至为何我国南北“景象”不同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就要来了,作为秋季的第5个节气,它的来临通常意味着北方地区的冷空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且时而有冷空气南下扩张,带来更大范围的降温和降雨。

然而,今年却有些“特殊”,由于入秋以后副高仍然是异常地偏北偏强和西伸,以至于我国南方不少地方在其副高的笼罩之下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增压而“高烧”不退,并且由于副高势力较强,导致冷空气南下受阻,再加上太行山、秦岭、大别山等山脉的阻挡,北方冷空气也很难向南方扩张,这种自然的“屏障”作用大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

所以,当前我国北方和南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下面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和连日阴雨天气的双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海平原等地气温持续偏低,不少地方10月才开始却冷出了11月的感觉,尤其是京津一带、石家庄、济南、西安等地最高气温只有10-15度,而北京延庆、百花山、门头沟灵山等多地的山区温度持续走低,还出现了降雪的情况,这也是北京2021年的第一场雪,不少地方已被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甚至还有部分积雪,堪称“一夜入冬”、十月飞雪。

除此之外,由于冷空气持续加码,最低气温10℃等温线也继续向南推进,目前已抵达华北南部至山西关中一带,受此影响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北部也出现了4-8度的降温,局地最大降温幅度达12-15度,安徽有的地方24小时内降温幅度甚至超过20度,堪称“准寒潮”来袭。而且这种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与2008年出现在我国南方出现的“雪灾”有点像。

不过受大别山等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冷空气南下的进度并不像华北平原“一马平川”那样“顺畅”,因此有游客在大别山顶拍到北方冷锋云系所形成的“云海”,看来经过几次冷空气的“助推”冷锋云系大规模翻越大别山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湖北北部刚好位于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的南麓,此次鄂北降温就是就说明冷空气的前沿已经抵达。

南方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入秋以来持续的偏北偏西,我国江南、华南的多个省份大部分仍受副高的控制,而副高属于一种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在它的笼罩之下气候干燥高温少雨,因此我国南方不少地方虽然在节气上“入秋”了,但实际上却过着“盛夏”,尤其是湖南、广东等地,35度的天气比比皆是,其中湖南中南部的衡南县、永兴县一度达到38-39度,完全是“秋老虎”的升级版。

“准寒潮”来袭江南的高温还能挺多久?

寒露将至,随着冷气团势力的增强,副热带高压的范围也被压缩而出现了南撤东退的情况,江南一些地方的高温也将逐渐消退,从而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但是南方经过一个夏天和“秋老虎”的“烘烤”,热量储存较多,因此降温的速度不可能像北方“一夜入秋”那么迅速,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尤其是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受山地地形的层层阻拦,冷空气一时半会很难翻越,因此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还需要注意防范连续的高温影响。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转机,而关键之一就是要看台风活动情况。目前“TD热带低压”已经出现,这将有利于吸引冷空气南下。并且超级计算机计算结果表明,西太平洋上或将有新台风生成,因此也将会进一步引导冷空气南下,所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要想加入全国性的“大降温”而全面降温入秋,还得看台风的发展情况,所以本月10号到13号或是拐点,冷空气或直奔广东、福建沿海,广东等南方地区的朋友要准备秋衣秋裤了。

总结

现在已经到了“深秋”的节令了,冷空气南下活动越来越频繁,所以降温也是很猛烈。尽管受副高异常北抬和我国内陆山地地形的阻挡,冷空气难以翻越,所以出现了我国北方大降温,甚至北京等地还降下了第一场雪,而我国南方却停留在艳阳高照宛如过盛夏的高温天气。

不过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的加强,因此我国自北向南也必然会经历一次乃至更多次的降温过程,只是在当前的“模式”下,这种降温尤其是南方的降温要来得比较晚,但一定不会“缺席”。

而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等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持续降低,这是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征兆”,而超算显示今年拉尼娜重现的概率或将达到70%-80%,并且亚欧大陆内部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也或将加强,所以亚洲内部冷高压加强以后,南下的冷空气也将更强,因此今年我国受比较强的寒潮影响的概率也将加大。

当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由于气候的波动性变得更大,因此既有出现高温极值的情况,例如今年美国的死亡谷地表温度就达到过81°,也有出现低温极值的情况。低温极值与所谓的冷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今年到底是冷冬还是暖冬,这个还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