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仑”大解密 续(一)——昆仑是什么?

 渐华 2021-10-07

“昆仑”大解密 续(一)——昆仑是什么?

【追责声明:本人“九代世系”、“循环昆仑”、“夏商周世系”及《诗经》部分篇章解读,属个人重大研究成果。全部相关系列文章及证据,本人以“川中薭(稗)草”网名发出。任何人未经同意,不得引用和公开宣讲;学界采用,必须预先商谈获本人授权。今后凡发现任何公开的讲座、出版物、论文……有与我的研究成果雷同,或以我的成果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的,本人都将毫不手软地动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严厉追责!】

“昆仑”示意图

一、“昆仑”是华夏族群民间的“青龙山”。它的特征:“久”、“大”、“远”。

这座巨大的山脉,以“九”数分组,自成集团;又以“九”数“分形”,开枝散叶。

这就是你我炎黄子孙,远祖世代延续而来的“九族”、“九祖”集合。

“昆仑”起于何处?它起于地下,潜伏而出,不知所出。

“昆仑”来自何时?它来于远古,蜿蜒而至,不知所来。

因此,无人知道它的起点,也无人知道它走向哪里。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会世世代代存在,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华夏民族祖先的象征意义

既然“昆仑”“不知所出”“不知从来”,又如何“分形”,如何为“祖”?

答:以“襄山”“丘”分形。襄山为始,九山一祖(组、族);以“丘”分形,“宛丘”为始,九丘一祖(组、族)。

何以为证?

答:《说文解字》【卷八.衣部】:“息良切。《汉令》:解衣耕谓之襄。从衣声。”

《说文解字注》:“《汉令》:解衣而耕谓之。’而’字依《韵会》补。此襄字所以从衣之本义,惟见於汉令也。引伸之,为除去。”

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后人,已经堕落和沽名钓誉者居多。包括今天身居庙堂,混迹清北的骗子教授专家,他们都已经解释不清许慎的原文本义了:何以为“衣”?

“炎黄子孙”是他们分家时唱的赞歌;也是他们争利时用的武器。他们哪怕一点点的精力都不曾真正付出,浑噩至今。

薭(稗)草曰:“解龙衣为’耕’,穿龙衣为’袭’”——我看哪一个骗子教授专家,将来会剽窃盗用我的成果?!

你的太祖传到你儿子,已经到了九代。纵使你家有皇位还在继承,那也是嫡系的事,与你孙子无关了。从你孙子开始,已经步入“解衣耕”!——这是基本的游戏规则,人人都该遵守。

但是,刘秀未必会遵守;刘备也不愿遵守;李世民不愿遵守;赵光义也不愿遵守;朱棣不愿遵守;雍正也不愿意遵守。所以,他们的后人替他们还债,天公地道!

何以“过了九代”?

薭(稗)草答曰:“⑧鼻⑨远①太②烈③天④高⑤曾⑥祖⑦父⑧自⑨子①孙②曾(孙)③玄(孙)④來⑤晜⑥祍⑦云”……

这是“十八代”世系,从“远”开始。这是正史和民间“慎终追远”的含义。《宋史.太祖本纪》整到“僖祖”,那是搞笑的。

如果你的“远祖”当初没有“袭”到油水,你太祖以下,至“你儿子”止,九族结束;你孙子,则在九族之外,就该“解衣为耕”了——这就是“农民”。还好,“士农工商”,第二等。

所以,“襄”,上是你“太祖”,下是你“孙子”,他是下一个九代的“太祖”!这就是循环。

这是“家庙”中的排位,如果你是“烈祖”,你孙子还是你孙子,但是他后代给他上庙号,是“高祖”。

啥,正史不是这样的?我不是告诉过你,我在刨祖坟嘛!

《谥法.襄》:“辟土有德、甲胄有劳、因事有功,谓之襄”,

为啥要“辟土有德”?因为这一代,祖先功绩与你无关了——“天理”要你“自力更生”了!继续躺赢?不存在的!

所以,这一代,也叫“太”——《谥法》:“克启行祀谓之’太’”!——重新开始吧。

说句题外话:经常看到有“脚罗”子孙,跑到洋人地盘,天高皇帝远,身穿“黄袍”,主持“大典”——这是有多无耻,又是有多无知的人,才会干的事?!洋人不管,天看着呢!

解释了“襄”,再来看“丘”。

以下是B赌B科对“丘”字奇葩的解释——

“’丘’看上去像并峙的山峰,即’两丘突兀之形’,其本义就是指’小土山’或’小土堆’。不过,在古文中,“丘”偶尔也指以大山,如昆仑山古称“昆仑丘”。到了金文阶段,原像小土山的部分讹成“北”形。”

——薭(稗)草说,本义是“垭口”好不好?

“’一丘之貉’。丘,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薭(稗)草说,那是指的“一条沟里的貉”、“一根藤上的貉”、“一个种传下来的貉”、“一套模子做出来的貉”、“一水(儿)的货”,好坏成一窝,好不好?

《说文解字》【卷八上】【丘部】“去鸠切[qiū]。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邦之居,在崐崘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象形。凡丘之属皆从丘。今隷(隶)变作丘。

许慎他解释不清,就一股脑“堆”出来——他比现今尸位素餐满嘴放炮的专家好多了,好歹把“一曰”也列出来存疑,留给后人。

为啥“从北从一”?人在丘南!这是我对咸阳长安评价“无昆仑之资”的根本原因!!!——它不可能是“昆仑”!

为啥又“从一,地也!”?

奇了个怪,“地也从一”,“天也从几”?

“天也从六”啊。

这正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转化时代。天干的易转,视角的变化,其中的滋味和是非对错,自己去回味呗。

我一直怀疑,“丘从一”的解释有问题——不然孔老二的三辈人,为啥错到一塌糊涂?

四、“昆仑”的所有“余脉”和分支,就是华夏民族持续永远的“家”

(略)

预告:何为“祖”,何为“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