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氏渊源

 平面居士 2021-10-07
第一篇 潘氏渊源
一.潘氏起源
一).「潘」出自季孙,姬姓。以国为氏
《广韵》、《元和姓纂》载,周文王后毕公子季孙,食邑于「潘」,子孙以邑名为氏
『姓谱』载: 周文王之子季孙, 食采于潘, 因氏焉。
『姓纂』载: 周文王子曰毕公高, 毕公高子曰季孙封于潘, 因氏焉。
据断代学最新推算,季孙封于潘为周成王时的公元前1038年,距今已三千多年。
    周, 古部族名, 始祖後稷, 定居于周( 今陕西歧山) 。周文王, 姬姓,名昌, 亦称西伯。统治时期, 国势强盛, 迁都于丰( 今西安沣水两岸 )。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武王灭商纣, 建周朝。
史载季孙封地“潘”为陕西泮水,渭水畔。
季孙时代系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前进的时代。
二).「潘」出自潘崇,芈姓,以字为氏
《通志.氏族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氏也。
《辞源》注: 潘, 芈姓, 楚之公族, 以字为氏
《潘岳家谱》载先祖潘乾。潘乾“盖楚太傅潘崇之末绪”。
『史记』载:潘崇, 楚成王时为太子太傅,楚穆王时“使为太师, 掌国事”。
芈氏潘公元前625年发源于长江流域的郢(今湖北江陵纪王城)。芈姓潘为黄帝裔孙。黄帝轩辕次子昌意,昌意子颛顼,颛顼曾孙季连。周文王时,季连之裔曰鬻熊事文王,其曾孙熊绎。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姓芈氏,居丹阳(归州一带)。芈姓源于公元前1038年。潘崇为楚之公族。
三).「潘」出自拔略罗(破多罗),姜姓,为鲜卑族俟汾氏所改
《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时有复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定居中原,后改汉姓「潘」氏。
『魏书』官氏志九第十九载:“神元皇帝时余部诸姓内入者…破多罗氏,后改为潘氏。…
『资治通鉴』:鲜卑人改汉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20年(公元496年)。
炎帝子奔北方,以祖有尝草功,呼为俟汾氏,孙名竞(燕昭王时),子孙居上谷潘县,遂姓潘氏。”此说之潘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汉晋时为幽州上谷, 其後称北燕,唐贞观八年改称妫州, 其地相当今张家口市、怀来、延庆、赤城、崇礼、张化、怀安、涿鹿等县治。
潘氏多源,除姬、芈、姜姓外,台湾高山族有用潘姓者。
民间有谱载潘崇为季孙裔,虽与史实不符,但体现了姬、芈同源于黄帝的史实。姬、芈、姜姓同出于无怀氏少典之后,同为炎黄子孙,同为中国人,同是相互平等的一员。各枝系虽有不同历史,但绝无贵贱高低之分。数千年来大家团结奋进早已融成一体,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潘氏郡望有:荥阳、广宗、光州等
汉晋间荥阳潘氏以禀德绝操著称于世, 为民称颂,更有“建安才子”之称的潘勖,西晋文坛“两潘”的潘岳、潘尼,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令潘氏儿孙充满自豪,荥阳遂为潘氏堂名。

二. 远古时代
      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传说远古时代历经二十二氏, 据『资治通鉴』〈外纪"卷一〉记述如下:
1.盘古天地(18000年),  2天皇氏(18000岁), 3。地皇氏(8000年)
4.人皇氏(4500年), 5有巢氏(100余代),  6.燧人氏(12000年)
7.包牺氏(116 年), 8。女娲氏(130年), 9。 大庭氏
10.柏皇氏, 11。中央氏, 12。栗陆氏
13.骊连氏, 14。赫胥氏, 15。尊卢氏
16.祝和氏(或混沌氏),    17。嗥英氏,    18。有巢氏
19.朱襄氏, 20。葛天氏, 21。阴康氏
22.无怀氏  
    神农炎帝  无怀氏有名少典者, 子曰神农, 长于姜水, 以姜为氏。以火承木, 故为炎帝。神农求可食之物, 因天时地利, 教民播种五谷; 作陶冶斤斧, 为来耜铧镞; 又尝百草酸碱, 察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民感之神, 号为神农
    轩辕黄帝 少典少子曰轩辕, 生于寿邱, 长于姬水, 改姓姬。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 暴虐百姓而弗能征。轩辕习用干戈, 之征不享, 诸侯咸来宾从。轩辕修德振兵, 治五气, 艺五种, 抚万民, 度四方。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志。诸侯咸尊轩辕, 代神农氏为天子, 是为黄帝。黄帝生于公元前2747年农历二月初九日 (阳历 3月12日) , 公元前2697年三月初三 (阳历 4月 5日) 登基
黄帝有子二十五人, 或居中国, 或居夷狄。
少典:《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按: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就是指远古部族名。
三.季孙系史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
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閒。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閒,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
慶節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髪,以讓季歷。
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修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謚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
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卜,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周成王时(公元前1038年)封毕公高季子季孙食采于潘, 因氏焉,季孙为潘氏始祖。
四.潘崇系史
楚之公族黄帝世系表:(本表依据『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1.黄帝 2.昌意 3.颛顼(高陽) 4.稱 5.卷章
6.吳回 7.季連 8.附沮 9.穴熊 ……
1.鬻熊 2.熊麗 3.熊狂 4.熊繹 5.熊艾
6.熊亶 7.熊勝 8.熊渠 9.熊摯紅
熊延 10.熊勇
熊嚴
11.熊霜
  季徇 12.熊咢 13.熊儀(霄敖) 14.熊眴(蚡冒) 15.熊通(楚武王)
芈姓:(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復居火正,為祝融。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楚国公族: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亶,熊亶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為后。熊楊生熊渠。
熊渠卒,子熊摯紅立。摯紅卒,其弟弒而代立,曰熊延。熊延生熊勇。熊勇十年,卒,弟熊嚴為后。熊嚴十年,卒。有子四人,長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嚴卒,長子伯霜代立,是為熊霜。
熊霜六年,卒,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熊徇二十二年,卒,子熊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儀立,是為若敖。
若敖二十七年,卒,子熊坎立,是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是為蚡冒。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弒蚡冒子而代立,是為楚武王。
武王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武王卒,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
文王十三年,卒,子熊艱立,是為莊敖。莊敖五年,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弒莊敖代立,是為成王。
成王惲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
太師潘崇:
成王四十六年(公元前626年),初,成王將以商臣為太子,語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內寵,絀乃亂也。楚國之舉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王不聽,立之。后又欲立子職而絀太子商臣。商臣聞而未審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實?」崇曰:「饗王之寵姬江羋而勿敬也。」商臣從之。江羋怒曰:「宜乎王之欲殺若而立職也。」商臣告潘崇曰:「信矣。」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宮衛兵圍成王。成王請食熊蹯而死,不聽。丁未,成王自絞殺。商臣代立,是為穆王。
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潘崇,使為太師,掌國事。
潘崇之后史书有记载的有:
楚莊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春,“潘尪入盟,子良出質”。
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晉伐鄭。鄭告急,共王救鄭。與晉兵戰鄢陵,“彭名御楚共王,潘党为右。”“癸巳,潘尪之党(潘尪之子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迁河南:
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楚軍敗,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阳)。
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潘蹇为淮阳太守。
潘乾居陈之长平。
(据“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五.俟汾氏史
资治通鉴外纪卷一上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曰女登,为少典之正妃,登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帝魁。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帝魁神农炎帝名也。
神农七帝(八帝) 帝临魁在位六十年,或云八十年;帝承在位六年或云六十年;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帝直在位四十五年;帝釐在位四十八年;帝哀在位四十三年;帝榆罔在位五十五年。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釐,帝哀,榆罔七帝,426年,袭神农氏炎帝之号。炎帝榆罔与黄帝战於阪泉之野,败,子孙或居中国, 或居夷狄。
也有神农八帝、520岁之说:八帝指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釐,帝克,帝哀,榆罔。
何承天《姓苑》说:“俟汾氏出自炎帝,其后以尝草之功,鲜卑呼草为'俟汾’,遂号为'俟汾氏’,后世通称俟(侯)汾,盖音讹也。代为鲜卑单于。”亦即'宇文’为'俟汾’之音讹,其意为'草’
关于俟汾氏,《资治通鉴大辞典》第411页记曰: “俟汾氏, 鲜卑氏族之一, 即俟汾(宇文)氏。敷衍其祖先为炎帝, 有尝百草之功, 鲜卑语称草为俟汾, 故以名其氏族。原为高车氏族之一。依附鲜卑后发展为俟汾(宇文)氏。或即俟分氏的异称”。该书同一页还记曰:“俟分氏  又作俟斤氏,高车氏族之一。高车为南北朝时对于铁勒或敕勒的异称,此为高车12氏族之一,史称高车十二姓。”。
匈奴古时在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一带, 后被迫北退, 居于蒙古高原. 唐虞夏商周时,在冀晋陕皆有分布,入侵时至豫、鲁,盖西周为其所灭。华夏族东却狄人, 西方却失于犬戎,自是陇西为胡人、鲜卑等之所在。
后东胡在大迁徙、大融合中演进:
<东胡>→<柔然>(蠕蠕)→<乌桓>→<鲜卑>→<慕容氏>→[前燕], [后燕], [南燕]。
公元1世纪末,塞外鲜卑逐渐向辽东、辽西、代郡、上谷四郡内移动,与原居其地的乌桓杂居,东汉桓帝时檀石槐(约公元157—181年)尽有匈奴故地,东西一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他将统辖地分为东、中、西三部约60邑,各置大人为首领,归其统辖:
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20余邑。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20余邑。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余邑。
俟汾(宇文)氏始祖葛乌菟为匈奴苗裔,原居阴山。据《周书"文帝纪》载葛乌菟,“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为十二部落,世为大人”,葛乌菟之后曰普回,普回子莫那(邮),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上谷(治今河北省怀来县)。居辽河东西以后,宇文氏始以匈奴酋长的身份统治鲜卑人,与鲜卑部落杂居,加入鲜卑部落联盟,逐渐鲜卑化,遂称鲜卑俟汾(宇文)氏。俟汾氏徙居辽西后衍分为宇文部。
公元289年(太康十年),慕容廆遣使附晋,被封为鲜卑都督。娶单于段阶之女为妻,生皝、仁、昭。333年(东晋咸和八年),慕容廆卒,皝继立。337年(咸康三年)皝称燕王,建宫殿,置百官,立王后、太子,劝课农桑,发展生产。
344年(建元二年)燕以2万骑伐俟汾部,并乘胜北追,自此,俟汾(宇文)部众大都归慕容氏统辖,后属北魏。
俟汾氏居上谷者后蕃衍多部,其中有称拔略罗者,北魏时(公元493年)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定居中原,494年孝文帝颁布了禁鲜卑服,限制使用鲜卑语,改姓氏籍贯、定姓族门第等一系列政令。太和20年(公元496年)俟汾复姓「破多罗氏」改汉姓「潘」。
『魏书』官氏志九第十九载:“神元皇帝时余部诸姓内入者…破多罗氏,后改为潘氏。…”
俟汾氏潘迁徙、融合历程:
「炎帝子孙」<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俟汾氏」<阴山>→「鲜卑俟汾氏」<上谷>→「拔略罗氏」→<中原>『潘』
大迁徙、大融合,促进鲜卑民族吸收中原文化,汉胡交融是中国社会的大进步。自此俟汾氏先民文风博广,兵卒勇猛, 民多健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