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我—心意的运作②

 5258ma 2021-10-07


《就在当下》

---临在与释放简明指南

有时,虚假的自我就是不能原谅自己而继续前进。当“我”想到这件事,立刻“我”便感到羞愧,相信“我”很可悲。“我”无法接受“我”犯了错误。

虚假的自我相信,要想生存下去,它必须得是完美的。假我相信,如果它能以不同的方式记住过去,它便能够改写过去,那么它就不会遭受自我怀疑,不会认为“我是”一个有缺陷的人。

这个带着过去和未来的“我”,此时此刻在哪里呢?如果不进入回忆,你能找到那个觉得自己很可悲的“我”吗? 试一试,你自己亲自见证一下。

如果我决定,去完全感受“我”很可悲的感受呢?如果我有觉知地选择去感受内在的感受,而不试图改变感受、不试图改变过去的事件呢?我会怎么样?假我会说,“你不能那样做。

如果你真的允许自己感到悲伤、恐惧或后悔,你肯定会发疯而死的。”

对于假我来说,错误就像死亡一样。假我认为它必须完美。为什么?“除非我很完美,否则没有人会爱我,每个人都会拒绝我,我可能会死掉。”

记住,假我始自于童年时期,作为婴儿的我们,生存与否完全取决于照顾我们的成年人。

所以,假我运用智力,持续不断地思考着如何在别人眼中保持完美的外在。

虚假的自我无休止地思考着,“我怎样才能改变过去?我怎样才能改变这个或那个?我本可以这么做的,我本可以那么干的。我必须确保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因此,我们在思考、思考、思考,调整、调整、调整。为什么?要摆脱那种恐惧感,最终是对死亡的恐惧。“如果我能改变所发生的一切,我便不会那么难过了。如果我能对所有人隐瞒真相,我便不会感觉那么糟了。”

所以感受(情绪)创造出一种幻觉,觉得过去真实无比,因为感受出现在身体中,在当下此刻是存在着的。因此,即便感受是关于过去的,你仍然能在当下感受到身体里的感觉,这便制造出了“过去被投射到当下”的幻觉。换句话说,感受(情绪)创造出了一种幻觉,认为对发生之事的回忆是真实的,然而这又创造出了一种“认为假我是真实的”幻觉,尽管假我只存在于念头之中。

因此,下意识的重复性思考、感受以及意愿,都只会增强对“我是谁”的虚假意识的认同。

基于虚假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的解读,其制造出的感受,是幻觉链中最强大也是最薄弱的一环。我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试图去压抑、改变或逃离过往的痛苦感受。

我们的习性是不去真正面对感受并感受我们的感受。一旦痛苦的感受出现,我们便下意识地按照既定的逃避模式做出反应。

我们抓挠发痒的地方,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在挠痒痒。对感受的逃避与压抑始自幼年时期,甚至发生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我们很快明白了自己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生活依赖于我们是否保持沉默。是的,所有这些心意的反应模式都是在下意识地、毫未察觉地进行着的。

下意识的反应模式造就了二元性的错觉,并将知觉继续禁锢在心意的虚幻世界。

在BG第7章第27诗节。奎师那说道,iccha,意思是欲望,“我想要”, dvesa的意思是“我不想要”——这就是心意最主要的反应模式,这便会在心意-身体中产生出积极和消极的感受。

假我-心意“探测”到它自己制造出来的感受,又反过来对感受做出反应:制造出更多相同的感受。

由此,纯粹的知觉被“捕获”在心意之中,体验到二元性的幻觉。“我在这里,但我却感觉我在那里”,这句话就最好地表达出这种二元性幻觉。

你越是困陷在心意的思考之中,便越会感到与你真实存在的分离,然而真实的存在却总是在这里,在当下。随后,你不仅感到与你自己相分离,还会感到与生命之源与神之间的分离。

正是这种与源头相分离的痛苦,是我们一直苦苦寻觅着想要去克服、去消除的痛苦。

当知觉认同于念头和感受时,一种虚假的“我”意识便显现出来。

我们相信自己是心意,相信念头是真实且重要的。当心意下意识地(不被察觉地)做出反应,或者没有观察到对由“我想要或不想要”而产生的感受时,这便使得假我的幻觉完好无损,并且无休止地运作下去。

最终,对反应性心意的认同,使得生命从一个身体“迁徙”到另一个身体,不断出生。

我很喜欢帕拉宏撒·尤迦南达(Paramahansa Yoganda)的这句话:

“不要依赖死亡来将你从不完美中解脱出来。你死后和活着时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什么改变了,你只是放弃身体。如果你在死前是小偷或骗子,你不可能只是通过死亡就成为天使。

如果这都是有可能的话,那就让我们现在一起跳进海里,立刻变成天使吧!无论到目前为止你所成就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死后你也会如此。你会带着同样的本性转世。要想改变,你就必须付出努力,这个世界则是你付出努力改变自己的地方。”

认同于念头、沉浸在心意的虚幻世界的知觉,便是生死循环的原因。我们未来的物质身体,正依据我们此刻知觉的质量而被创造着。

因此,就“继续认同心意或者打断重复性思考的循环,从对心意的认同中解脱出来”而言,感受是这个链条中最有力的一环。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学会有意图、有觉知地去完全感受自己的感受。

长久以来,我们处理情绪痛苦的习惯性方法,不是去质疑念头或感受情绪,而是去试图逃避。但另一方面,一旦你有一点点稳处于临在,那么你就有充足的光芒任你使用。

你可以选择将思考与感受的模式带入知觉之光中,将知觉释放到当下的现实里来。你苏醒过来,看到存在的真相。

你越是临在,就越能够更容易地见证到念头、感受和身体的感觉。你越是临在,就越能自由地做出选择,来管理念头、感受和身体的感觉。

你可以选择不去迷失在故事中;或者,当你确实迷失在故事之中,又可以立即选择临在。

在此之前,你真的没有选择过上觉醒的人生,因为在你学会临在之前,都会一直处于一种下意识(无觉知)的梦境状态,即便眼睛是睁着的,就像:你在熟睡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睡着了。

摘选自《就在当下》第7讲 第198—201页 作者:Satyadeva Da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