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保鸡丁

 zhb学习阅览室 2021-10-07

作者:吕永超

第一次吃“宫保鸡丁”,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

我曾问本地一厨师:鸡丁之前为何加上“宫保”二字?这位厨师说,朝廷后宫中每餐上的鸡丁菜肴,就叫“宫保鸡丁”。我一笑。中国菜点命名,大体上可归纳为写实与寓意两类。鸡丁写实,“宫保”寓意。倘若依厨师所言,那太牵强附会了。

其实,“宫保”与丁宝桢有关。丁宝桢是清咸丰三年进士,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清朝总督是地方最高长官,被尊称叫“宫保”。丁宝桢对烹调十分讲究,在任四川总督时,每逢家宴,必上自己做的肉嫩味美的花生炒鸡丁款待客人。以后,人们便将丁宫保家的这道特色菜称为“宫保鸡丁”。不久,此菜进入清宫,成为宫廷菜系中的一道佳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保鸡丁”很快成为广大民众百食不厌的珍馔,后经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至今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名菜。丁宝桢很幸运,因菜名记牢他的人,恐怕比“宫保”而记住他的要多得多。

“宫保鸡丁”归属煳辣类菜肴的典型代表。川菜除了麻辣以外,还衍生出糟辣、煳辣、香辣、鲜辣、酸辣等多种并不雷同的味型,构成了川菜迷人的辣韵风情。

煳辣类“宫保鸡丁”重在煳辣味型,它并非把菜肴或者调味料炒煳了吃,而是当干辣椒节和花椒颗粒投入热油锅时,经过高油温的激发,辣椒节和花椒粒在变煳的临界点前弥散出来的一种香气。煳辣所用的干辣椒节,以四川二金条为好,至于花椒,当然是大红袍了。虽然这两样东西和麻辣味的主要调料是一样的,但是所成味道却截然不同。煳辣之香,把麻、辣味觉转换为生命意味中的触觉和视觉。

在非正宗川菜酒楼饭店,烹调“宫保鸡丁”时,往往用麻辣或香辣替代煳辣,这是张冠李戴。麻辣,是川菜最正宗、最霸气的一种辣,成味既麻且辣,色泽红艳如火。麻辣味型有着冷热菜的分别,冷菜中的麻辣,具有麻、辣、咸、香,味道醇厚;热菜中的麻辣味相比冷菜,又多出了个“烫”字。在调制麻辣味时,有一点非常关键,也往往被人所忽略,那就是加糖。糖,融合百味,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承上启下。麻辣味型,成为它最直接的叙事文本。在不断调和中,通过麻辣的认知,来确定糖的地位,确定自身的存在。

香辣是在麻辣、煳辣等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味道,调味过程中,它借用了大量的呈香料,比如花生、芝麻等等,让好吃的嘴们在嘶嘶抽气中,感受到一种复合的香。典型的香辣味要属街头的老式串串香。一盆烫好的原料,只需要在辣椒面、花椒面、熟芝麻、碎花生粒和孜然粉兑制的干味碟里沾上一沾,其辣、麻、香的味道和特色便突显出来。在流行菜肴中,兔头和鸭唇对这一味型的运用算是比较成功的。原本是边角余料的东西,在经过卤和炸以后,入锅用上述调味料一炒,就变成了想着看着都要流口水的美食。

“宫保鸡丁”有荤素两种,相异在主料,前者为鸡肉,后者为熟面筋。可喜的是,同名两款菜能调出辣香酸甜麻味,实在过瘾。无论荤、素“宫保鸡丁”,味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再好的东西没有味也是人所不愿吃的,再好的味老没有变化也是要吃腻的。创制名菜的关键技艺,主要是为味服务的,味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鉴赏名菜的核心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味。味的制约、调和、选择,是创制名菜过程中的要点,也是最难掌握的技巧,对味的操纵不是简单的靠各种技术手段,而是要进入较高的思想境界。至味的获得,需要至美的渴求。红尘炽烈,物欲汹汹,精神常无栖所。只有从世俗的夹缝中,为自己营造一种情绪,为心灵垦植出一片浓荫,以脉脉情愫给心灵以抚慰和关怀,才能“逸出世网”,创造心境,使自己时常有“清泉”洗涤心灵的市尘,并在美的萦迂下,蔓生出至味。

由此,我想到中国诗文。它往往以“味道”来评判其优劣,语词的有限与感觉的精繁,导致了“通感”的发展,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与饮食文化的一大特征。所以,陶潜才“被褐幸自得”,“养真”于“衡茅”之下;陆游才有“鄙夫五鼎少,达士一瓢足”“惟有著书殊未厌”,而“得意烟霞”的自适。

把“宫保鸡丁”说成“宫爆鸡丁”,还是说得过去的。爆是一种烹制方法。中菜烹制方法共33项。多年以前,我编了一个顺口溜:氽涮熬烩炖焖煨,煮烧扒炸熘相随;爆炒烹煎溻贴蒸,酿烤焗熏灼和醉;卤酱拌炝与拔丝,挂霜蜜汁别大意。每种又有细别,各有严格的工艺规程,丝毫错乱不得。十年寒窗,可以造就一个秀才;十年学艺,很难培养一名厨。社会上所谓速成厨师培训班,完全相信不得。

“宫保鸡丁”还难在切配鸡丁上。这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就是中国菜肴如何定量。鸡丁多大才是标准?有人说大如拇指,有人讲小如无名指,很难统一。不能像汉堡包、炸薯条等外国快餐,把各种主料、辅料都予以量化。这也是中式快餐难以推广普及的根本原因。中国菜品种丰富,特色鲜明,有不同的“帮口”,一系一格,并不雷同。何况许多菜系资格古老,如果探寻其发展源流,大都是“千岁寿星”了。像鲁菜、鄂菜萌芽于春秋战国;川菜、素菜发韧于秦汉魏晋;陕西菜、河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兴盛于隋唐两宋;蒙古菜、回族菜、北京菜、广东菜,风行于金元明清。上海菜虽说年轻一些,也是个“双百老人”;仿膳菜这个“小弟弟”,早就“年过古稀”了。至于孔府菜、谭家菜,也历经沧桑,名声显赫;而满族菜、傣族菜,至今仍保留历史烟尘,有其殊风别韵。它们好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整个来看,有总体风格,各个住所又有不同谐趣。没有必要照搬外国的做法,他国月亮不比咱中国的圆!

喜吃“宫保鸡丁”。这些年,嫩仔鸡上市,就买回宰杀取出鸡脯肉,剞上十字花纹,切成小拇指大的方块,加精盐、绍酒等码味后用湿淀粉拌匀,在热猪油中与花椒、花生仁等翻炒,适时入滋汁起锅。可别忘了下生姜。民间有“上床萝卜,下床姜”之说,一盘“宫保鸡丁”,少了好姜也会减色。

(原载于2021年9月27日《东楚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