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解读】从取法到得意——试读一菴《感》诗并悟杨疯子三重文化人格

 爱旅游的寒江 2021-10-07
从取法到得意
——试读一菴《感》诗并悟杨疯子三重文化人格

雨打秋声近,

竹摇夜灯長。

寒来又暑往,

蛩叫摧眠香。

酒后禅心悟,

觉清灯燭黄。

欲问神仙处,

何为景度狂?

山雨无意品评一菴该诗作形式上的一些东西,因为山雨“得意忘言”,根本就不屑于也无暇为表皮的东西去跟诸文友喋喋哓哓。
诗题还是要说一下的,《夜读杨景度神仙起居帖有感》,典型的诗书兼擅的传统文人笔调儿。
夜读,雨夜,酒后,觉清,读帖,有感:“何为景度狂?”
雨声,天籁也;竹影,心画也;寒气,清酒甘醴也;蛩音,去尘世嚣喧之后,绝唱也。
烛光摇曳,禅意缤纷。
一菴披衣静坐,恍惚间,与杨景度同窗于衰唐,中进士,官秘书郎。
长歌诗,善笔札,工颠草,以衰时乱世官员、书家名世,人称“杨少师”。
书,初学欧、颜,出身名门,必重儒而尚法。然世事难逆,一个朱(温)将军结束了泱泱李唐。作为遗老,曾受父责,自闭佯狂。
法唐追晋,由儒而道,郁郁八十二载,游走于伊洛庙祠寺院间,哀时愤世,心枯如佛或为狂。
《韮花帖》,字体,介乎行和楷之间。山雨认为,其心境己逆盛唐儒士之端严工稳,步法疑似蹒跚。但布白却意外舒展阔朗,透着清秀之气,让人感受到的更多是散淡与洒脱。
从创作时间上看,绝非年少轻狂时作。如果,其“谏父”掌故确为史实,该作应为“谏父”佯狂之后。
昼寢醒饥,得食珍馐,握笔散怀,落墨而尽意。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行书,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创作,此时,杨疯子笔力沉练而老道,旷达却有度,虽错落也有致,气势开张类颜(真卿行)书,朴茂雄浑,更显不得已的颓废中还挺着不甘屈服的脊梁。
这叫山雨想到了八仙中的吕祖吕洞宾,戏牡丹,不象是中过进士的,仗剑悠游,又风神清隽,所到之处,立麻玉宇澄清万里埃。山雨相信,杨疯子之所当了“贰臣”,还历唐末五代,尽享天年八十有二,他并不象我们想象得那么潇洒,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心静性圆,一定程度上,本性己屈服于天之性,即阴阳折冲而归于和,是为合道。
“随波逐流”,如果是在“弄潮”之余,无可厚非。这是山雨为杨疯子所作人格之“辩护”!
狂草《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这两帖,创作季节一冷一热,内容均涉养生话题,仨一看,似与朝政公务无关。笔势则更加恣肆纵横,变化多端,点画一片狼藉,线条扭曲不安。《神仙起居法》在草书中,时时夹入一些行书,后人称之为“雨夹雪”。
山雨窃认,杨疯子生不逢时,无法一展自已兼济天下的文人报负,应时顺势,只能独善其“生”。善生,并不意味着他老人家就心平气顺,所以,跃然纸上的,仍然多是郁结于心的不平之气。
草书,最适于表情达意。杨疯子“工颠草”,大约就缘于此;他不是不会工稳,不是不会潇洒,时局逼疯了他,文化品格直接映照着病态的人格。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山雨的感觉是,作为由唐而宋,由法而意,作为枢纽式人物,杨疯子,即一菴所言“杨景度”,是时势造的“疯子”,“疯子”反过来又造出了一个新的文化时势。五代以降,山雨认为,就已没了尚法的楷书,宋代,苏黄米蔡,汲唐取晋,锐意革新,各擅优长,书风总体趋于尚意。
回望景度杨疯子,亦儒亦释亦道,多重人格,承前启后,别开生面,绝处逢生,悲欣交集,欣欣而向荣。浴火重生,涅槃之后又出的一代书法大家及其遗风印迹,值得后来者尊重和仰望及凭吊。
山雨  辛丑正秋之末 于古沙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