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考研|《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园子汇总~

 江南一鱼6jvvqc 2021-10-07

艮岳





《中国古典园林史》P279-285

(1)这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技艺的最高水平。

(3)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加以高度概括、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4)建筑发挥重要的成景作用,但就园林的总体而言则又是从属于自然景观。

图片




西苑琼岛





《中国古典园林史》:金代 P344-P345;元代 P360-P362;明代 P364-P366

清初 P374-P376;清 P469-P484

图片

清中叶、清末↑↑↑




静宜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492-P499

静宜园是一座具有“幽燕沉雄之气”的大型山地园,也相当于一处园林化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全园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共有大小景点五十余处。乾隆题署的二十八景(勤政殿、驯鹿坡、翠微亭、蟾蜍峰、青未了、来青轩、隔云钟等等),从这些命名来看,大部分都与山地的自然景观有关系。

图片




静明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500-P508

静明园面积约65公顷,它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前者突出天然雅致,后者着重园林经营。总体上不仅山嵌水抱,而且创造了以五个小型水景园而环绕、烘托一处天然山景的别具一格的规划格局。

玉泉山的主峰高出地面五十余米,如果按山脊的走向与沿山湖泊所构成的地貌环境,则全园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景区:南山景区、东山景区和西山景区。

图片




畅春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381-P386

【畅春园】是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位于北京西北郊东区,明代皇帝李伟的别墅“清华园”废址上的修建大型人工山水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江南籍山水画家叶洮参与规划,江南叠山匠师张然主持叠山工程。

畅春园的确切面貌,因为园已全毁,遗址也夷为平地,只能依据目前查找到的一些文献和图档材料知其大端。园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

图片




圆明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388-P390,P513-528

这座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图片




清漪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545-P580

清漪园的建成对西北郊全局的作用:

首先考虑的是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

这两处彼此接近的水面却得以不被墙垣分隔,构成个完整的风景小区,从而加强了万寿山玉泉山在景观上的整体感和一定程度的联属关系。

其次,考虑“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

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之后,构成了万寿山和两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此三者,又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这样的布局显示了西北郊整体的环境美,同时也为三山五园之间的互相借景、彼此成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最晚建成的清漪园,对这个庞大园林集群的有机整体及其环境全局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说,这是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图片




避暑山庄





《中国古典园林史》P386-P388,P529-P545

明清以来第二座离宫御苑

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总体布局: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图片




慈宁宫、建福宫、宁寿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史》P484-P486

慈宁宫建于明代,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十年(1751年)重加修葺,一直作为历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

慈宁宫花园为慈宁宫附园,花园内的许多建筑物都供佛藏经,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

花园平面为长方形,面积约0.69公顷。

建福宫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史》P486-P489

建福宫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面积大约0.4公顷。又名西花园。

宁寿宫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史》P489-P491

宁寿宫花园又叫乾隆花园,是乾隆预为其坐满60年皇帝之后归政做太上皇时颐养休憩时而建。设计以建福宫花园为蓝本。

地形地貌:地形狭长花园布局

图片




寄畅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402-P407

水池偏东,池西筑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园林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则以建筑为主。主体建筑为嘉树堂

图片




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398-P400 , P624-P630

今日之拙政园

面积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园。

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部归园田居荒废后修建为新园。

图片




留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631-P637

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如今西区荒疏,东区和中区是全园的精华。

图片




网师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619-P624

网师园面积:0.4公顷,是一座紧邻邸宅西侧的中型宅园。园林的平面略成丁字形,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各景点围绕水面展开布置。

图片




退思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594 - P595

总体上呈左宅、中庭、右园格局,层层深入,渐入佳境。园名有“退则思过”之意。

中庭正厅为一幢船亭(旱厅);侧旁“岁寒居”可框景,通过月洞门进入退思园,布局比较疏朗,中央水池面积不大但曲岸参差,山石花木穿插得宜,环池建筑均贴近水面,尺度密切,被誉为“贴水园林”。

图片




个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611-P614

个园位于扬州新城的东关街,园主黄应泰,面积约0.6公顷,紧邻邸宅后面。园名取竹字的一半为个园。园子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个园的假山堆叠精巧,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

图片




苏州狮子林





苏州狮子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虽未单独介绍,但它既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又作为圆明园、避暑山庄中狮子林设计的蓝本。还是值得我们了解一下的。

狮子林的空间布局采用环游式布局,以求小中见大,达到多方胜景的艺术观赏效果。

图片




瞻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602 - P603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瞻园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山、水、石是主景。主体建筑静妙堂将园林划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较大,假山约占三分之一。山前为水池,池东岸沿墙建游廊。西岸为土山花木自然之景。

图片




独乐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300 - P301

司马光的独乐园在中园书中提及篇幅较少,很多同学都没有注意到。在北林2016年的理论考试中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所以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看书要看全面一些哦。

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非常朴素洛阳诸园中最为简朴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容、格调相吻合,深化表现意境。

图片




小盘谷





《中国古典园林史》P608 - P610

【小型园林常见做法】

一、绕过花厅,往北忽见假山水池豁然开朗,这就是小园林设计经常运用的收、放对比手法。

二、水榭与隔岸的太湖石大假山遥遥相对,这又是小型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与山石隔水池相对互为观赏的格局。

图片




瘦西湖





《中国古典园林史》P614 - P619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为我国的湖上园林代表。乾隆年间是瘦西湖园林集群的全盛时期。长达十余里,两岸鳞次栉比的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也有寺庙园林、公共游览地、茶楼、诗社、以及为迎接皇帝南巡而用“挡子法”建成的“装点园林”。

本节主要说的是位于瘦西湖南端转折处的“丁溪”一段,形成四座相对独立的园林集群——“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社”、“倚虹园”。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