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二战最强加农炮——170mm K18加农炮

 阿里巴巴yht 2021-10-07

题图:在突尼斯作战的170mm K18加农炮

在二战开始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师属火炮的“榴弹炮化”,用榴弹炮取代了原先的加农炮,因为其弯曲的弹道和更轻的重量更适应进攻性的作战行动。不过在师以上的军级和集团军直属炮兵部队中大口径加农炮仍然存在,用于执行远距离炮击任务和反炮兵作战。

1939年时,德国国防军中最普遍的野战炮(加农炮)是105mm K18(德国人称之为10cm野战炮)。105mm K18和著名的sFH18 150mm榴弹炮共用一款炮架,所以两者在外形上很相似。105mm K18的19000m射程是sFH18的1.5倍,但是相对的,炮弹重量只有15公斤,炮弹威力严重不足。口径更大的150mm加农炮就只有一战时期生产的K16了。1938年德国国防军开始装备150mm版本的K18加农炮以及新设计的K39 150mm加农炮。这些新款150炮的共同特点是减少了炮弹重量以达到25公里左右的射程。国防军对此很不满意,导致这两款火炮分别只有101门和64门的产量。

德军装备的sFH18 150mm榴弹炮

国防军需要一种在射程和威力上均超过现有150mm加农炮的火炮,并且重量也不能超出标准型150加农炮太多。克虏伯公司在研究后决定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测试过的170mm口径,准确地说是172.5mm,不过德国人的文件都粗略地将其称之为17cm火炮。克虏伯将这款170mm加农炮装在了210mm迫击炮的炮架上,并且将其命名为“重型炮架版17cm加农炮”(17 cm Kanone 18 in Mörserlafette)。

K18三视图,上面两幅为整体运输状态(紧急情况)第三幅图为射击状态

该火炮的运输并不容易,火炮要拆分成炮管和炮架两部分。炮管会安放在特殊的炮管运输车上(总重11375公斤)由12吨的Sd.Kfz.8半履带运输车牵引,其余的炮架组件(12000公斤)则交给另一辆Sd.Kfz.8。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该炮也可以不拆分由一辆Sd.Kfz.8单独运输,不过此时半履带牵引车处于极大的工作负荷中,速度只能降至4-6 km / h(分开运输时可达20km / h)。而且此时牵引车加上火炮有着25m的长度,对驾驶员的技术是不小的考验。考虑到老款的150mm K18和K39也都必须拆开由两辆Sd.Kfz.8运输,17cm K18的机动性并没有比轻量版的火炮逊色。

运输状态的17cm K18,注意其炮管已被取下

K18(此处和下文中的K18均指17cm K18)发射的主要弹种是重达68公斤17cm K.Gr.39高爆破片弹,弹头内包含的炸药重量就有7.35公斤。射程更是达到了28公里。轻量版的增程弹为62.8公斤的17cm K.Gr.38(Hb),虽然炸药质量随之削减到6.02公斤,但是射程进一步增加到了29500米。

不拆分炮管的运输方式,只能进行短途运输

克虏伯还为K18研制过一些特殊的弹药:重71公斤的17cm Pz.Gr.43穿甲弹,能够在3000米的距离上击穿以40度角放置的200mm装甲。其余的还有17cm Be.Gr.43混凝土穿甲弹和17cm Br.Gr.43燃烧弹。但这些弹药基本都没怎么使用过,因为K18在德军军一级炮兵单位中普及时德军部队已经处于战略守势了,远程压制炮兵的主要任务回到了压制敌方预备队和反炮击作战,使用高爆弹就足够了。

K18火炮有着两组共五种发射药:主发射药(Hauptkartusche),重量16公斤,与之相配合的是前置发射药(Vorkartusche)1与2,分别重为12.95和1.35公斤;另一组则是独立发射药(Sonderkartusche)1与2,分别重为14.98和4.89公斤。其中独立发射药可以单独作为炮弹推进力,而主发射药必须和前置发射药配合使用。主发射药,前置发射药1和独立发射药1均由铜制药筒装填,用于保证大口径火炮横闩结构的气密性。而小当量的前置发射药2和独立发射药2则是由小包装填,使用时塞入同名大规格发射药的药筒中,用于提升发射药当量。

左侧两种高爆弹,右侧依次是主发射药,独立发射药1/2和前置发射药(注意图中编号为3/4对应本文中1/2,本文为德国官方文件编号)

火炮有以下四种发射模式:

1.最小装药模式,只使用独立发射药1,此时炮口初速为620米/秒,射程为18.3公里

2.独立强装药模式,在独立发射药1的药筒中塞满2型小包,此时炮口初速为740米/秒,射程为22.7公里

3.普通发射模式,使用前置发射药1加主发射药的组合,此时炮口初速为860米/秒,射程为28km

4.强装药模式,在普通发射模式的基础上,在前置发射药1中塞入2型小包,此时炮口初速为925米/秒,射程为29.5公里

强装药模式详解,注意2型小包紧贴药筒壁

在实际使用中,强装药模式并不会频繁使用,因为925米/秒的炮口初速对火炮炮管的磨损太大了。此外,火炮根本无法达到每分钟2发的理论射速,火炮也没有1500发的理论寿命,实际只有800发左右。这个数据只有150加农炮的一半和105加农炮的四分之一。

K18主要编成在军级及以上规模部队中的混合摩托化炮兵营中,每个营有3个装备有3门K18的炮兵连组成,也就是有9门火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编组包含数量不等(通常低于5门)火炮的特殊炮组(batteries)。

Sd.Kfz.8正在牵引一门火炮。因为其承担了德军中几乎所有型号重炮的牵引工作,使得该型半履带车分配给各炮连的数量都不足

根据1943年1月通过的规定,一个独立K18炮连拥有3门火炮和7辆Sd.Kfz.8半履带车,以及38辆其他车辆。人员包括3名军官,33名士官和179名士兵。但到了人员与车辆短缺的1944年春天,编制中汽车数量减少到29辆,士官减少到28人,士兵减少到143人。如果炮兵连隶属于某个固定的炮兵师,那么这个数字会进一步减少到22辆汽车,25名士官和128名士兵。当然,对于固定作战的要塞炮兵连来说,通常情况下手里只有1辆Sd.Kfz.8,2辆其他汽车和107名成员(2名军官,20名士官,85名士兵)。

K18火炮的批量生产于1941年1月开始。总共生产了318门炮:1941年91门,1942年126门,1943年78门,1944年40门,1945年3门。截至1944年1月,一门炮的成本为117000帝国马克,与一辆黑豹坦克的成本差不多。但是一门火炮需要两辆Sd.Kfz.8牵引车(1辆的成本是46000帝国马克)和一辆炮管车。因此1门炮的总成本远远超过了200000帝国马克,这是一款相当昂贵的武器。

虽然K18的生产在1941年1月就开始了,但是它的第一次亮相要等到1941年年底的北非。1941年11月,应隆美尔的要求,装备有K18火炮的第772海岸炮兵营编成了第4炮组前去增援非洲装甲集群。不过迎接他们的不是德军兄弟们的笑脸和肉罐头,而是英国人的巡洋舰。在11月8日晚,炮组所在的船只被英军击沉,所有的重炮全部沉入了海底。虽然炮组人员基本都被救起,但是火炮是没法捞了。于是在当月,不得不再次派遣了一个K18炮连——第902摩托化炮兵连前往北非。到了年底,第149师的第4炮兵连和第772师的第4炮兵连(1942年4月改名为362炮兵连)也接收了K18重型野战炮。隆美尔不想让这些火炮充当固定岸炮的酱油角色,而是为其编入最低限度的车辆(原本这几个连都是以要塞炮兵连的配置组建的)使其能够跟随前线部队移动。1942年7月,3个炮兵连被整编进第523海岸炮兵师(只有部分炮兵连实现了摩托化),该师现在拥有7门K18野战炮(第362炮兵连3门,其他炮兵连2门)。在阿拉曼战役中,170mm K18野战炮的炮群位于前线的中心区域,在意军第132阿列特装甲师、拉姆克伞兵旅和德军第15装甲师阵地后面。

在利比亚的K18

1942年9月13日,位于利比亚的数个K18炮连终于脱离了523海岸炮兵师的建制,重组为第2非洲摩托化炮兵团第1营,此时重型火炮连终于拿到了足量的机动车辆可以进行有效的长途机动了。但是迟迟到来的摩托化并没有帮到德国炮兵们——撤退到突尼斯的途中该营被迫丢弃了大部分的重装备,只有2门K18得以保留。至少有一门K18火炮在被英国人缴获以后用于朝它的前主人开火。

在突尼斯作战的K18

1942年K18的主秀场在列宁格勒和塞瓦斯托波尔。1942年春在列宁格勒附近作战的第84炮兵团的第2营使用的主要装备是6门240mm迫击炮,到5月初时,其中的4门已经无法使用了。6月该营拿到了3门K18作为补充。为了统一指挥,该营和同样使用K18的第503和507海岸炮兵连编成了重炮炮群。炮击是非常有效的但又十分有限的。出现这样矛盾的原因来自于火炮弹药的短缺,炮组只能进行低强度的炮击,严重削弱了炮击的效果。在预想的配置中,1门炮的弹药基数是100发,后勤天真地认为对于这样的一款重炮而言,100发足够打上10天的。可是东线高强度的战斗表明,100发可能连1天都顶不下来。

不久第502海岸炮兵连被调往塞瓦斯托波尔,在那里参加了对该要塞的第二次也是决定性的攻击。这次限制它发挥的仍然是弹药不足的问题——从6月2日到7月3日,第502炮兵连只发射了360枚炮弹。考虑到该连有3门K18,360发炮弹仅仅只相当于每门炮打出去一个多基数。要知道这是一整个月的高强度攻坚战!我们来做个对比,170mm K18的前辈,150mm K18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部署有2个连(6门炮),数量只是第502炮兵连的2倍,却打出去20倍于其的弹药(7200发)!如果我们细翻第502炮兵连的日志就会发现,即使前方抱怨不断,后勤仍然是以100发为弹药基数交付的——在6月19-22日,第502炮兵连发射了44发炮弹,用尽了现有的弹药储备,之后的6天就只能无所事事。6月28日,后勤送来了一个基数的弹药,炮连只用了1天时间就把它们全部打出去了。

一门被盟军缴获的K18加农炮

除了在列宁格勒和塞瓦斯托波尔附近作战的部队外,1942年在东线只有一个K18炮兵连——第453摩托化炮兵连,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的第3装甲军。

1942年底,第一批专门组建的K18炮兵营正式服役。这批K18炮兵营(第557、763和764营)脱离了海岸炮兵的职能范围,正式进入前线炮兵的编制中(在此之前的K18炮连在名义上都是“兼职”)。

第557炮兵营在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只短暂地进行了一段时间地炮击作战,很快就又调去维拉圣焦万尼(Villa San Giovanni)干海岸炮兵的老本行(可以看出德军重炮的稀缺,在各处不停补漏)。763和764营的经历则丰富得多,他们配合同样装备K18火炮的第677海岸炮兵营在安齐奥附近对盟军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炮火攻击——18门火炮在1944年2月16日到3月3日共打出去4084发炮弹(2月29日达到了每天600发的记录)。出于射程上的优势,K18不仅能够轰击盟军前沿阵地,还能直接打击到其部队集结地,仓库,机场甚至是临近水域卸货的船只!

在安齐奥地区开火的K18

44年另一支战斗在西线的K18炮兵部队是隶属于党卫军第一装甲军的党卫军第101重型火炮营。该营拥有2个K18火炮连,却因为弹药短缺问题几乎无法投入战斗——为该营K18储存的4.3个基数的弹药大部分储存在比利时,在诺曼底开打之后再想把这些炮弹运到诺曼底简直是天方夜谭(前线极端缺乏运力)。不得已之下,在安齐奥滩头出尽风头的763炮兵营被火速调至卡昂附近,但在携带的弹药打完之后也开始无所事事(毕竟补充的弹药也在比利时)。整个诺曼底战役期间,这两个炮兵营都因为弹药短缺的问题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K18在西线最后的战斗是在阿登地区,3个炮兵连被加强到进攻部队中,在短暂的进攻中发挥了相当有限的作用。

东线K18们的经历则要坎坷许多。1944年初,列宁格勒附近集结了最强大的170mm K18炮群,有2个营级单位(第680炮兵营和第84炮兵团第2营)和2个独立的连级单位(第503和507炮兵连)。这里集结了共7个炮兵连,拥有21门K18火炮。这些火炮在列宁格勒战役的最后阶段为德军的防御作战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不过好景不长,5月在克里米亚,东线炮兵一次丢掉了8个连的装备——第145和149海岸炮兵营(各包含3个连),第2训练炮团的第6炮兵连,以及攻打塞瓦斯托波尔的“老兵”第502炮兵连。不仅仅是装备,人员方面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第149营只有39人幸存,第502炮兵连也只有28人成功撤退。

一门被遗弃在意大利的K18火炮

1944年夏天的巴格拉基昂行动期间是东线的K18炮群最后一次成规模的作战。第620炮兵营的第2连和第982独立炮兵连防守奥尔沙,第817炮兵营的第1连在莫吉廖夫地区支援作战。在战役期间,K18的主要任务是轰击敌人纵深目标,包括仓储基地,火车站和机场,在苏军战役准备期间给其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但是巴格拉基昂行动的结果对于这些火炮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半以上的火炮都被毁或被迫抛弃。另外大量的特殊车辆在撤退时被抛弃,其中就包括专门用于运输K18火炮炮管的运输车。

截至1945年2月1日,德军还有73门K18火炮在役,不过近一半(34门)的火炮部署在次要方向——意大利,挪威和希腊,换句话说就是因为部署在这里才得以幸免。

被美国人运回本土测试的K18加农炮

毫无疑问,17cm K18加农炮有着出色的威力和优秀的弹道性能,机动性也没有被轻量级的火炮落下太多。但想要发挥其冠绝群雄的射程优势,必须借助于空中侦察的弹道修正,随着战争后期德国空军失去了战场的绝对制空权,K18引以为傲的反炮兵作战也无从展开。再加上后勤供应这个常年困扰K18火炮的问题,使得原本想作为一款“特殊目的”火炮的K18,大多数时候也只能作为一款普通的重炮去使用,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部分参考资料:

  1. Bryja M. Artyleria niemiecka 1933-1945. – Militaria, 1996

  2. Bryja M. Tam, gdzie wzrok nie sięga // Poligon. – 2013. – №4

  3. Gander T., Chamberlain P. Enzyklopädie deutscher Waffen 1939-1945. – Motorbuch Verlag, 2004

  4. Fleischer W. Schwere Artillerie im Einsätz. – Waffen-Arsenal, Sonderband 77

  5. Харук А. Артиллерия Вермахта. – М.: ЭКСМО, 2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