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风俗“七不出,八不埋”是啥意思,有啥讲究,有没有道理?

 关山听风 2021-10-08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看到“七不出,八不埋”这条俗语,很多人可能自然联想到,在我国农村流传较广的另一条农村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九九出门多是非”或者“七不出,八不归”。有的人认为,前面那条俗语是不是搞错了,“八不埋”应为“八不归”吧?

这条俗语没有错,农村确实存在这样一条俗语,而且与出门和归家的禁忌俗语,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是,是两条俗语是两种不同的风俗禁忌,农村风俗方面来说,其民俗含义是不相同的。这条俗语主要流传在长江中游一带的一些农村地区(此地区也非全部如此,只是个别地方)。也就是说,这条俗语反映的是这些地方的风俗禁忌,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有这种说法。

这里先得解释一下“七不出,八不埋”的意思。

“七不出”,是指有女儿的人家,不能把出嫁的日子,选择在农历每月逢七的日子,即每个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事实上,这里不仅只是女方家时逢七不能安排女儿出嫁,同时暗含男方娶亲的日子,也不能选定在逢七的日子。

“八不埋”,是指办丧事的程序之中,不能把出殡(安葬)的日子,选择在农历每月逢八的日子里,即每个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这三天。当然,农村通常有两种埋葬方式,一种是把老人送到墓地后,当天就落圹(即把棺材放在土穴中安定好位置,之后就再也不能丝毫的移动)、掩土、堆坟,叫“热葬”,另一种埋葬是,少则要等上几日,多则等上一个月,才能落圹、掩土、堆坟,叫“延葬”或者“待葬”。“延葬”是旧时很多地方规矩,这种安葬的方式相对要麻烦一些,要孝子到墓地日夜守护,现在这种守护的习俗大多消失了,但这种安葬的方式在农村依然存在。因此,“八不埋”,也包括了这种另行选择安葬(落圹、掩土、堆坟的时间)方式的日子。

那么“七不出,八不埋”这种农村风俗,到底有什么样的说法呢?

现在很多人认为,女方出嫁和男方娶亲(事实上是一回事)不能选定农历逢七的日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封建社会时期,有一种休妻制度,封建社会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又叫“七出之条”,七出也称“七去”。因为逢七出嫁,即“逢七出”,农村认为这对婚姻不吉利。二是老人去世后,农村有做“七七”的说法,因为七与丧事有关,也为农村所禁忌。而“八不埋”,过去农村人把老人去世称为“归西”,“八”让人想到甲鱼的另一种俗称,“归”谐音“龟”,两种动物合在一起是农村人常用来骂人的话,因此为农村人所忌讳。

现在也有一些人,围绕“七”和“八”两个数字,在行为和道德方面的类型,例举出多种出各种说法。这些说法,有的地方确有其说,有的是现在一些人的一种猜测。

比如,有些人认为,“八不归”的意思是有人在外违反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中的任何一条,因为怕给祖宗和家人丢脸,不敢回家。这种说法显然是用现代人思维方式牵强附会得出的结论。试想一想,“八不归”是农村的一种风俗,是针对所有外出回家的人而言的,而不是只是对那些外出时做了出格之事的人而言的。再说,难道过去凡是出门的人,一旦出门就都要做出格的事吗?这种说法实在太荒谬了。

又比如,现在有人说,“七不出”指家里没有备足“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用品,因担心家里而不能出远门。这种说法也是十分荒唐可笑的。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富裕人家才备足这七样日常用品,而普通百姓家里,家里只有“柴、米、油、盐”足了,像“酱、醋、茶”就是普通人家来说,不是必备之物,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家里可有可无,只要不饿肚子就行了。再说,所谓“出门”,在过去没有远近之分,不定要去上百里上千里的地方才算是“出”。例如,农村手艺人到别人家去做事,从行业规矩来说,第一次挑着工具出去,哪怕是在本村,也算是“出门”。再例如,过去从事狩猎行业的人,就是到村里附近打猎,当天还能回家,也算是“出门”。如此等等。

事实上,农村的说法主要是因为逢七和逢八的日子不好,不吉利。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农村流传的一些俗语,可以充分印证这一点。下面例举几个古荆楚之地关于农历逢七和逢八日子中的禁忌俗语。

1、“七不吵,八不闹”

这条农村俗语意思是,在农历逢七和逢八的日子,家里人不能吵闹,家里人也不能与外人吵闹。事实上,我国农村过去普遍有这种说法,但是,长江中游一带的农村这种说法显得比较独特,与我国其他地方存在很大差异。

我国农村多数地方都有每月不能吵闹的特定日子,既不能骂人,也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很多地方把这种日子定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因为这两天为农村敬神和家庭敬祖的日子,很多人家在这两天,早晚要给家里的神龛或祖先牌位点灯烧香。因此,很多地方忌讳吵闹、骂人、说不吉利的话、做不吉利的事等,尤其忌讳对神灵和祖先的亵渎语言和行为。“七不吵,八不闹”与初一十五两天的禁忌是一样的。事实上,这些地方也大多遵守初一十五的规矩,但他们同样也把逢七和逢八加入进来,主要是他们认为,这两天日子很怪异,做事很不太顺利,也就认为很不吉利,因而才有了“七不吵,八不闹”这种农村习俗。

2、“七颠八拗,阴阳怪窍”

“七颠八拗,阴阳怪窍”,这条农村俗语中的“七”和“八”,也是指农历逢七和逢八的日子。意思是说,每月逢七和逢八的日子,非常不好,遇事很别扭,会遇到多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做事很不顺利,如果这天去办事,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也就因为如此,农村认为,逢七这天是不宜确定为结婚的日子的,主要是怕结婚后,新婚夫妻感情不和,生活不顺心,争吵不断,且婚姻不得到头。逢八不能安葬老人,主要是农村在老人落圹进,通常这样的大事,不能放在这种一个别扭的日子里。农村的这种说法,与我国古代的一个词语“七扭八拗”有类似之处,这个词的主要意思,也是很别扭、不通畅之意。我国古代还有一种成语“七疮八孔”,意思是窟窿多,通常用来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而农村也有则有“七疔八瘌”、“七病八痛”、“七灾八难”等,指人的运气不好,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病痛、灾难比较频繁。

3、“逢七不开锣”和“头八发,二八、三八拿刀杀”

“逢七不开锣”这一句就更体现了农村人对逢七的日子忌讳了,范围也更宽了。过去,农村人家遇到红白喜事、祭祀、节庆等,都有敲锣打鼓、奏乐、放鞭炮的习俗,以烘托热闹的气氛。这里说明,一些农村红白喜事和祭祀等活动,凡是与敲锣打鼓相关的事情,非常忌讳逢七这天开始。

“头八发,二八、三八拿刀杀”这句话中的“头八”,即初八,二八,即十八,三八即二十八。每月初八的日子还是比较好的,红白喜事、建房、祭祀等都是好日子,但是,逢十八、二十八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拿刀杀”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比喻做事的结果非常坏、非常凶险,也就是不宜做。

像这类俗语在古荆楚之地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为了说明逢七和逢八的日子,不是好日子。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七不出,八不埋”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民间风俗通常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言。是过去人们缺乏科学知识,对一些神秘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采取的一种消极的回避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趋利避害,过上安稳的生活。

总而言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七不出,八不埋”这种说法,是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的地方风俗,只是个别地方的风俗,这种风俗不具有普遍性。如今这些地方的农村,大多数人思想已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不再相信这些落后而迷信的风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