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在孩子该立规矩的年龄,放任他的“天性”,付出的代价太痛!

 IF枕边育儿 2021-10-08


北京一辆高铁上,发生了一起纠纷,是两个女子因为孩子,而起了争执。孩子在车厢一直闹,影响到了其他乘客。

一位女子看不过去,站起来让这位妈妈好好管下孩子,结果得到的回应是:“爱咋咋地,有本事你报警!”

两个人发生了口角,带孩子的妈妈甚至动手打女乘客,朝着女乘客扇了一巴掌,叫嚷道:“我就没自觉,怎么了?

嚣张的气焰,仿佛自己孩子一点错都没有,错的是这一车不让孩子吵闹的乘客!

好在事情很快得到了压制,两名女子被乘警带到了工作室教育,双方就此事道歉熊孩子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

有位朋友说,他家亲戚的孩子很调皮,她画了3个星期的画作,被熊孩子用一瓶墨水一倾而泻,全都毁了,他很心疼,但却遭到亲戚的道德绑架:“你是他小姨,别跟小孩子计较”

没过几天,这个熊孩子在一家琴行,用可乐“洗”了一架价值60多万的钢琴,家长再怎么狡辩,也逃不掉了,最后赔偿了19.8万的折旧费,一瓶可乐“19.8万”,这次真的记住了。

朋友说,这件事发生时,亲戚还是护犊子,觉得孩子只是小,并没有当回事,真担心以后,孩子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尊重不等于放纵


作家稻盛和夫曾说:“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但与自由结对成双的义务,却几乎不教。”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家长,打着“尊重天性”的旗号溺爱孩子。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情,跟在屁股后面收拾,不对孩子做任何教育。

“上海迪士尼噗噗熊被打”的事情,你还记得吧?在小熊跟观众的互动结束后,打算离开,突然有小男孩从人群中冲出来,扑到他身上,用力锤他的肚子。

迪士尼工作人员赶到后跟孩子的父亲交涉,结果得到的回应是:“如果有损坏,他们会赔偿,孩子已经道歉了,还想怎么样?”

这样的家长,才是熊孩子出没的“助推剂”,家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个劲儿地为孩子开脱,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你想,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所谓“规矩”,就是让孩子有边界感。比如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规则,在人际交往上,不能动手打人、抢东西等等。

温柔且坚定的执行,别让规矩成了摆设

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适应规则,也是对他成长的最好保护。心理学家认为,3-6岁是“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儿童规则敏感期也在这个年龄段,此时给孩子立规矩,也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或许,刚开始孩子听不懂你讲的道理,但会模仿你的言行,谨言慎行的父母,才能教出有规矩的孩子。

比如,你希望孩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自己要先做到,包括遵守交通规则。我带大宝去旅行,每次他都很乖巧,从不大声喧哗。

因为他知道:“这是公共场所,不是家里。”我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不影响、不打扰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基本素养。

其次,温柔且坚定的执行。

立了规矩,却很难执行下去,尤其是遇到孩子哭闹、撒娇的时候,父母忍不住就心软了,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家长?

本来说好了,一天只能看15分钟动画片,可是你手上正忙着,家里来了客人,为了怕孩子捣乱,就同意多看一会儿。

这其实是教育的好时机,记得用积极、鼓励的语气跟孩子说:“我知道,你还想要,但是咱们定好了规矩,对不对?我相信你是个守规矩的好孩子。”

如果他一直坚持,必要的时候可以惩罚一下,别让孩子钻空子成了习惯。

最后,借助媒介巩固。

孩子们的记忆时间线短,很快就容易忘了一些事情。但如果你能抓住机会,经常跟孩子科普,他会慢慢形成肌肉记忆,以后也会记得了。

比如用动画片,绘本,真实案例等,跟孩子进行点对点的讲解,他会慢慢明白。我家二宝比较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睡前故事40册》,每天晚上都要缠着我讲上几本才肯睡觉。

书中有40个婴幼儿常见的情况解读,包含性格培养、情商培养、规则感建立、自我情绪管理四大主题,内容比较丰富。

教孩子学会表达,自我保护以及如何跟其他人相处,这些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小场景,通过故事延展道理,孩子一听就懂了。

一套书40册,每个都是一个小故事,讲了一个小道理。书本巴掌大小,适合孩子阅读,薄薄的十几页,几分钟就读完了,符合孩子的认知。

书中都是小动物作为主角,孩子听得很入神,也喜欢。这样跟孩子讲道理,胜过你耳提命面的叮咛。

枕边育儿寄语:

爱和规则是并行的。有原则的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别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思想、行为逐渐成型,再想改变,就真的很难了!立规矩,要趁早!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