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放任孩子的“天性”

 昵称503199 2021-09-18

钱志亮 洞见 1周前


图片

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管教的父母

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放任孩子的“天性”00:0014:05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一凡朗读音频
图片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上海迪士尼乐园内,一位扮演维尼熊的员工在和游客互动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孩子冲过来,挥舞拳头对着他的肚子一顿猛捶。

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制止了那个孩子,之后带着被“殴”的扮演员工离开了现场。

通常游乐园里都有明确规定,游客不能攻击人偶。如此形式的猛捶猛打,很容易导致扮演人偶的工作人员受伤。

在和孩子家长沟通过程中,没想到他们完全没有愧意,态度特别强硬地回怼工作人员:

“道具服又不会被打坏,干嘛非得为难小孩。”

“道歉了你还想咋地?”
图片
家长不但不借机好好教育一下孩子,反而一个劲儿为孩子开脱,孩子则在一旁沉默扣手,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公共场所嬉戏打闹、随便破坏别人的东西......

社会上的许多“熊孩子”,就是这样在父母的纵容下、为他找借口推脱责任中成长起来的。

正如作家稻盛和夫所说:

“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但与自由结对成双的义务,却几乎不教。”

这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培养、社会适应、人际交往都是不利的。

01

  • 为什么要尽早给孩子立规矩。

杜布森博士著作《勇于管教》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

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这个栏杆就是“规矩”。

规矩,让人们行为有界限,从而拥有了相对的自由。

在安全问题上立规矩,比如不碰插座、不在街道上嬉戏打闹、不从过高的地方往下跳、不给陌生人开门......保障了孩子的安全。

在人际交往上立规矩,比如有话好好说,不能打人、抢别人东西;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不能随便乱动别人东西......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礼貌有教养。

在行为习惯上立规矩,比如早睡早起;多阅读少玩手机;少吃甜食......

让孩子身体健康、更自律优秀。

在公共规则上立规矩,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坐公共交通要安静,不能打扰到别人;垃圾要扔到垃圾桶,不能随地乱丢;遵守红绿灯;不插队......

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正是在各种规矩中,孩子才能够对世界有更成熟深刻的认知,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明事理、有同理心、言行得体,成为一个教养好、三观正的人。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活泼调皮是天性,不应该太计较,长大了就好了。

实则不然。

在教育学领域,3-6岁,通常被称作“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未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父母的话对他来说就像“金科玉律”,更愿意听从。

当孩子到了初中,进入青春期,很多行为习惯、思维观念逐渐成型,这时候的孩子个人意识非常强,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父母的话对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很小,再想改变就难上加难,常常造成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立规矩要趁早。

3-6岁给孩子立规矩,遇到的阻力最小,效果也最好。不能在这个年龄段,放任孩子“为所欲为”。

不管不骂不罚,养不出优秀的孩子,但并非指随意的打骂就能立好规矩。

真正的严格,是有方法的。

为了帮助大家给孩子立规矩,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优秀的教育公众号——女儿派

关于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我建议你,一定要关注女儿派,并且认真阅读这三篇文章,会有很大的收获。
  • 从小“被管”和“没被管”的孩子,12岁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 不想孩子越来越难带,6岁前就要这样立规矩

  • “立规矩”和“不立规矩”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扫码关注“女儿派”,

回复“ 7 ”即可阅读以上3篇文章

02

  • 给孩子立规矩,家长要做好榜样。

7月11日,一段游客为哄孩子开心徒手拔孔雀羽毛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事发地点位于河北秦皇岛一景区,一个白衣女子伸手去抓孔雀的尾部羽毛,并用力将其拽下,将羽毛递给了身边的孩子。

被拔掉羽毛的孔雀受到惊吓,迅速跑到远处,飞到一个高地上。

景区工作人员称,不管拔毛会不会对孔雀的身体产生影响,但从心理上,孔雀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惧怕人类。

图片
在立规矩这件事上,家长的言行示范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3-6岁的孩子,可能听不懂家长讲的道理,但一定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因此,为人父母,言行需谨慎,要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榜样。

想要孩子守规矩,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公共场合不喧哗、不破坏环境、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不插队。

包括家庭里的规矩也是一样,想要孩子早睡早起、少接触电子产品,家长要先以身作则。

否则,给孩子教再多的道理都缺乏说服力。

03

  • 给孩子立规矩,要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有些家长建立了规矩,可是不能坚决地执行。

看到孩子哭闹、撒娇,或者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就随意更改,由着孩子来。

比如,说好的一天只能看30分钟动画片,这一天来了客人,孩子趁忙乱之际跟家长撒娇想多看一会,家长不想跟孩子纠缠,就同意了。

这样,规矩就失去了效用。次数多了,孩子就觉得规矩也是可以打破的,越来越不愿意遵守。

因此,家长采取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很重要,不要因孩子哭闹、胡搅蛮缠而责备孩子,但也坚持自己的立场,让孩子明白,定好的规则,必须遵守。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

“我知道你还想再看一会儿,但我们之前说好了,就要遵守规则,对不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用一种理解、积极、鼓励的语气和孩子沟通,会让孩子对自己感觉良好,从而更愿意守规矩。

在其他事情上也一样,必要时候可以有一些惩罚措施,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正如一则新闻里报道的,一个孩子从自家窗户向楼下泼墨,导致多家住户晒在阳台上的衣服都被污染了。

家长不仅让孩子写检讨发在业主群里,还带着孩子一家家道歉,并和孩子一起把污染了的衣服洗干净。

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只有切身地付出行动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才能从思想上深刻地理解规矩,约束自己的行为。

比如告诉孩子不能高空抛物,就可以先和孩子说清楚危害性,然后和孩子定好规矩:

如果往楼下扔东西,就罚打扫楼下2周的卫生,并由家长监督执行。

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代表家长随时随地都应该顺应孩子的这种“天性”。

在特定的事情和场合中,家长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诚实、勇敢地直面错误,自我修正。

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是的,爱和规矩并不冲突。

有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才更有营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