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择善》选读之1.1章

 新用户3609scw2 2021-10-08

凡例(共十七条,选三条)

一:本书名《论语择善》,意在择众家之善者而从之,分注释、翻译、发挥三部分。注释旨在解释语词或历史背景。翻译旨在翻译。若注释与翻译还未能尽意的,再稍作发挥。

四:在两种情况下,会直接引用他人的注释,一:关于人物生平的介绍,历史背景的交代,或者一些比较复杂的名物制度的考证,一般多采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孙钦善的《论语注译》,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这三本书。二:某个地方注释得特别好的,比如行文简明扼要,分析深入浅出者,亦直接引用,注明出处。

五:本书最常引用到的,是以下六种书:

1:杨伯峻《论语译注》

2:李泽厚《论语今读》

3:钱穆《论语新解》

4: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6: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为简便起见,凡所引内容出自这六种书者,仅在引文前标出某某(作者)曰,不再一一注出书名。

学而第一

发挥:古人著书,往往不题篇名,后人为了区别,就以篇首二字(偶尔也有三字)作为篇名,并没有实际的含义。《论语》一书,共二十篇,每篇的名称,也都是以首二字或三字为题,这些都是随机的,并没有特殊的意味。有的注家认为孔子最注重学习,故以“学而”为开篇,这种说法是牵强附会的。《论语》二十篇中,每篇的章节,并没有按一定的主题编排,因此同一篇当中,忽而谈论政治,忽而品评人物,只有第十篇《乡党》看来最为集中,都是记录孔子平常的生活起居,可仍然是以首二字“乡党”作为篇题,而不起一个诸如《孔子晏居》之类的名字作为题目。这就更加可以证明《论语》篇题的随意性。另外,“仁”是孔子思想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目,可是第十二篇第一章是“颜渊问仁”,而这一篇的名称仍然题为首二字的“颜渊”,而丝毫不及“仁”,这也是一个有力的旁证。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论语》里面,单称子,即指孔子。    时:杨伯峻曰:“'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  

习:本义是小鸟学飞,引申为练习,复习。孔门传授的学问,像礼、乐、书、御等,一般都带有较强的实践性,不单纯指书本上的知识学问,因此翻译为复习实践。        说(yuè):通悦,高兴。      愠:恼怒。朱熹曰:“不愠不是大故怒,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愠。此非得之深、养之厚者不能如此。”(《朱子语类》卷十九)       君子:《论语》中“君子”一词,可以指道德高尚之人,也可以指地位高贵之人。前者以德言,后者以位言。此处君子指有德者。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复习实践,不也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探望我),不也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恼怒,不也能算得上一个君子吗?”

发挥:古代交通不便,朋友拜访无法预先告知,只能径自造访。试想,远方志同道合之人,突然而至,惊喜之情,不言而喻。故曰不亦乐乎。此种乐,在通讯发达的今天,已难以体会。王朔说:“孔夫子要搁今天,就一傻逼。有人从远方来看他,他会乐半天。”呜呼!徒有“无畏”之心,妄发“无知”之言,真真不可救药矣。

推后记:拙作《论语择善》,成于2014年8月。问世以来,颇得好评。然不善炒作,知者了了。心中不甘,乃突发奇想,何不择其精者,每日一章,发于公众号上。既可宣传此书,亦可令读者重温经典,于己于人,皆有益处,何乐而不为?请从今日始。又,所谓精者,或《论语》精华之章,或注释精彩之处也。

作者简介: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复旦大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工作以来,时勤时堕。前年颇知发奋,先后著《论语择善》,编《四库全书总目选》,点校《宋史翼》。教研之余,颇事笔墨。然外表沉潜宁静,内心张狂躁动。近来性情一变,作别青灯,抛却古卷,转玩公众号,专以文艺创作为事。扬才露己,任取笑于通人;掀天揭地,是快意于吾心。管他儒林文苑,过我诗酒生活。近作一诗,颇示己志,录之于下,以飨知者。诗曰:

          也曾静默慕沉潜,

          少年头角时峥嵘。

          板凳难坐十年冷,

          初心不使一尘蒙。

          可能骏马作喑马?

          到底书生是狂生。

          论语注成宣天下,

          记取莆阳吴伯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