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钢:学前教师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水晶苹果360 2021-10-08

南钢:教育学博士、上海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副编审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一个以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学前教师。

201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之后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从“大力加强”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不仅提高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而且指出了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其中之一,就是强调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学前教师来说,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学会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一项基本功。

一线学前教师长期扎根中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她们对幼儿、对学前教育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而对幼儿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独特认知和理解,也积累了大量的幼儿教育经验和心得体会,这是她们开展学前教育研究的独特优势。

但如何把优势转变为现实,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修炼,就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来说,这一修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在选题上,要学会顶天立地。选题是一篇教育科研论文成败的关键,而创新又是选题好坏的首要标准。

一般来说,教育科研创新应源于政策、源于实践、源于问题,就是要学会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状况,把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放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潮流中去审视。

所谓立地,是指研究主题应基于自身的教育探索和教学实践,应在实践中生成问题。

对学前教师来说,既要善于仰望星空,努力在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改革动态中,指导并开展自身的教育探索和研究实践;

另一方面,又要立足实践俯察大地,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探索和实践思考进行宏观审视,从而获得研究分析问题的良好视角,并从中生成研究选题。

具体而言,选题既可以是对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思和批评研究,也可以是对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既可以是对学前教育改革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探索,也可以是幼儿园治理变革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既可以是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是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之,选题既要呼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做出回应,又要体现一定的分析视角和理论框架。

二是在内容上,要体现深刻创新。内容是一篇科研论文的灵魂和核心,它强调深刻和创新两个维度,包括运用材料和提炼观点两个问题,其中,材料讲究充分有力,观点力求创新深刻。

就材料来说,应把握来源和使用两个方面,其来源一般包括政策文件、教学经验、实践案例、自我反思以及各类统计数据等,在使用上,则需要明晰研究的主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主题和问题需要哪种类型的材料才最有说服力,需要多少相关的材料证据,每则材料证据或数据的适用性和说服力在哪里,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做到材料的合理分类和有效使用。

就观点来说,需要本着一定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基于证据和材料,通过去粗取精、提炼概括、综合抽象等梳理纷繁复杂的学前教育现象,进而深入分析所要论述的观点,旨在揭示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共同原理和普遍规律。

一般来说,科研论文较为重视对规律的探讨和揭示,但它并不否定个性经验,因为有些经验或案例还会成为典型证据,这就应思考如何对这些证据和案例进行分析概括和反思提炼。

这是需要广大幼儿教师长期积累的一项功夫,也是理论思维发展的基本路径。

观点不仅应注重论证的严密性、深刻性和创新性,还要注重表述的精准性和通俗性,这直接关系到内容质量的优劣和高下。

三是在结构上,要把握逻辑主线。逻辑是指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和行文脉络,由于教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

因此,广大学前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大多遵循一种实践逻辑,即实践驱动型研究范式,体现在论文写作上,就是大多呈现出一种“问题提出—原因剖析—对策研究”的问题解决式写作思路

这一思路有助于激发广大学前教师的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提升其问题发现能力和反思能力,并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除了这一范式指引下的问题解决式写作思路外,还有政策导向型研究范式指引下的政策解析式写作思路、比较发展型研究范式指引下的对比借鉴式写作思路等。

但无论是哪种研究范式和写作思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教师的所想、所研与所写有很大差距。

因此,如何把所想(问题发现)准确地转变为所研(研究主题),再把所研转化为所写(行文思路),需要进行精心构思,包括文章如何进行总体布局、文章从哪里开始切入、如何展开思路和行文、运用何种分析视角解决问题、内容如何体现层层深入和螺旋上升、论述过程中如何始终聚焦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理论分析如何实现有机融合等等,都是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必须思考的。

四是在表达上,要实现明白晓畅。表达是科研论文的最终呈现方式,一般而言,科研论文的表达要做到简明、精确、清晰、流畅。具体而言,表达要回答“表达什么”、“如何表达”、“用什么表达”等三个问题。

“表达什么”要求学前教师必须清楚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对象,要做到胸有成竹、心无旁骛、言之有物;

“如何表达”要求教师在表达过程中要讲究遣词造句,要求表达做到清晰明白、通俗流畅;

“用什么表达”要求表达应讲究一定的修辞美和形式美,比如文字风格要尽量统一等。

同时,表达要体现中国立场、学科立场、研究立场和读者立场。

中国立场是指科研表达应彰显中国风格、体现中国气度、释放中国声音和传递中国智慧,积极构建学前教育科研的中国话语体系;

学科立场是指科研论文表达要体现学前教育的底色和特色,应以学科术语表达推动学科话语建设;

研究立场是指科研论文的表达应体现研究的风格,应有一种研究的味道,即是在“做研究”,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促使其将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经验呈现、案例分享和数字堆砌。

读者立场是指表达要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应以读者的身份来阅读和倾听文章的语言,并从中探寻语言表达的灵感和艺术。

五是在体例上,要做到规范准确。科研论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文体,它有其自身的要素、格式和体例要求。

具体而言,在体例上,一是要做到要素齐全,一篇科研论文应包括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课题来源等要素;

二是要做到格式规范,是指摘要的写法应符合五语步法,关键词应有助于提高文献的二次转载率,参考文献应符合国家关于各类出版物的文后著录规则等;

三是要做到体例统一,是指科研论文中的用词用语应规范统一,同类参考文献应采用相同的体例进行标识等等。

注:本文来源于人大幼儿教育导读公众号

学前智库

学前智库

学前智库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6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