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剧本医生”樊苏华:一个行业的开拓者

 维玲6g4lmd899b 2021-10-08

“剧本医生”樊苏华:一个行业的开拓者
     
    早先,在看完《大鱼海棠》的粗剪版后,樊苏华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谨慎的态度,“片子的形象系统尽管和宫崎骏相似,但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但讲故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有些问题很明显存在。”
    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2001年上映,全球豪取票房2亿6000万美元。
    截至目前,占据动画电影最好档期暑期档并且排片一直领先的《大鱼海棠》上映11天,内陆票房4亿7000万人民币,势头已经明显减弱,注定无法成为《大圣归来》之后第二个爆款。
    《大鱼海棠》上映以来遭遇疯狂吐槽。和樊苏华当初断言的一样,大多数意见都集中在电影故事上。

    “剧本有病,得治!”
    这不是樊苏华第一次一语成谶。
    《全城通缉》上映前,片方请他看剧本。在樊苏华的四档评价体系里,这部电影被归为最低档,六十分以下。他的建议是:“不排除有赔钱可能,投资需谨慎。”结果这部投资5000万的电影,收回票房5000万,赔了一半多。
    “这个电影是悬疑片,但是悬疑却不是按照环环相扣、抽丝剥茧的方式来进行。两个小时的片子到一个半小时多的时候还在故弄玄虚,编剧只一门心思埋悬念,却不负责解悬念。等到好不容易解开了,给出的真相却又特别low。”樊苏华强调,“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好莱坞曾经无数次试错。你不遵循基本规律,观众就不爱看你的电影。”
    《坏蛋必须死》的参投方请樊苏华看剧本。他给出的意见是:有商业风险,剧本需要下大功夫修改,,改不出来最好别做。当时导演抵触情绪很大。樊苏华坚持己见:“我只说两条。这部电影剧本大概110个自然段落。90多段都快走完了,主人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是其一。其二,你去看国内外哪部商业成功的电影,在戏剧高潮时,不是主人公解决问题的?”
    这部电影拍了,也上映了,最后也赔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樊苏华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剧本医生,一个目前影视行业360行里还没有的职业。
剧本医生,顾名思义,就是给剧本“治病”的人。那么什么是剧本的毛病?樊苏华说:“不能形成对观众兴趣的吸引,好像一个姑娘没人爱。好剧本是大众情人、国民之花,人见人爱;烂剧本是长相很困难的姑娘,只有特定情况下对上眼或者口味重才会爱。”
    在樊苏华看来,剧本医生是研究观众兴趣的专家,具备四种基本能力。
    一、了解100年以来电影故事征服观众的基本压力结构和情绪情感曲线运动规律,熟知一波三折的戏剧冲突在电影故事里的表现方式,具有超强的冲突链条结构分析能力,把剧本冲突的分析,细化到每一个冲突的节拍。
    二、超级剧本视觉转换能力。看电影和看剧本是两回事,剧本很文艺很文学,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未必很电影。出色的剧本医生,就像是一台超级CT,透过剧本文字,可以捕捉到人物的最轻微的气息。剧本医生看剧本,和看电影成品差不多。
    三、点石成金的能力。剧本医生可以不以写作为饭碗,但应具有超强的识别能力,最好有创作经历和良好的文学修养;可以不设计每一个具体细节,但对剧本结构点必须如庖丁解牛,烂熟于心;不必捉刀代笔,却能点石成金。对症下药,辨证施治,药不见得贵,但疗效很明确。
    四、电影项目的市场效果预估。高明的剧本医生,不仅可以治病,且可以愈后。根据剧本体质,对愈后市场效果也敢于负责。

    故事方法论是观众兴趣的灵魂
    在微博上,樊苏华给自己取名“故事办主任”,“我们国家以前都是电影制片厂制,主管内容生产的叫文学部。好莱坞没有文学部,承担类似职能的叫故事部。我套用一下,也为了给大家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
    这个带有上世纪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诨号,也暗示了樊苏华近三十年的资深从业经历。
    在樊苏华看来,一个合格的剧本医生从故事的铺垫部分开始,就可以准确把握什么是故事的诱发事件,什么是冲突系列,什么是有效冲突场景,哪里是冲突序列,哪里是幕结构的视觉高潮,哪里是结构的重要转折点,哪里是第二幕假结尾,哪里是危机点的视觉符号,哪里是幕高潮;诸如电影的形象系统、推进节奏的释放点,主人公或者是复合主人公判定,复杂冲突场景里的桌球式冲突的妙处分析,如何使用观念对立营造冲突效果等等200多个技术判断点,都要烂熟于心。至于对类型片规律了如指掌,能够清晰辨别类型片固定桥段的质量,轻松捕捉类型片人物性格、动作的创新点等等,都是剧本医生的基本功。此外,还必须对中国电影观众的情怀转换具有清晰把握能力。
    樊苏华认为,不仅如此,剧本医生还要有大量的阅片量。“我曾有七、八年的封闭期,不做别的,就是把好莱坞、韩国、日本佳片、尤其是中国2002年以来电影全面市场化后的所有成功电影,一个个进行分析拆解。”对一个剧本“望闻问切”的能力,来自大量经典电影分析能力积累和大量烂片的批判把握能力的有效扎实的积累。
    在他看来 “一个出色的剧本医生,相关经验、学识的连续积累,20年可以说刚入门。”
    樊苏华对电影故事能否吸引观众兴趣,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形成一本《剧本医生手册纲要》的提纲。他希望自己参与项目实践的经验,能为他将来的著作带来更可靠的实用性。
    “电影电视剧也就一百年出头的历史,但讲故事的历史很长,最起码一两千年。”樊苏华说,“商业成功的电影有三条腿,剧本、导演、明星,缺一不可。一般观众并不关心导演在技术上有多牛。说到底,大家进电影院看的是相似的生活体验,是人心。他们希望看电影的同时,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随着故事一起欢乐和痛苦。”
    “而只要你仔细研究过戏剧史和电影史,熟读过各种戏剧电影理论著作,思考过为什么全球电影市场好莱坞会成为最大赢家这个问题,慢慢地,你就会看到几个能把观众兴趣和故事规律之间的联系讲清楚的、手里拿着火把的大师级指路人,就不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绊住,就能在国产电影中看到和好莱坞经典影片极其相似的形式特点。”
好医生看病,首先要坚信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医术,不能仅靠经验和感觉。

    资金大潮下,形成对故事认识的共识最要紧
    我们都会发现,按人口比例来说,韩国的编剧能力比我们要强。这一点大家都有相对一致的看法。樊苏华说,你不能认为冰岛的足球队是从只有我们一个县那么多的人里面选的,就认为他们不厉害,没有战斗力。
    樊苏华认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的电影工业历程,起步很早,但是却赶了个晚集。
    好莱坞称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霸主,其实是原本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很明显,欧洲才是在封闭场所、固定时间长度里讲故事,吸引观众兴趣的高手,欧洲戏剧辉煌了2000年不止。电影电视剧包括网剧讲故事的这点本事,离开了欧洲戏剧积累的基本经验,比如戏剧冲突推动,比如幕结构段落积累,是无法想象的。那么很明显,两次大战的发生,搞乱了欧洲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在难以接受精神痛苦中,怀疑否定一切的思潮占了上风。美国人不仅在二战结束后成为经济版图的霸主,电影行业也占据了绝大部分全球市场。美国人用欧洲人创造的经验,打败了欧洲人,又毫不客气地把他们搞电影革命技术突破全数吸收为故事传统服务。
    我们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分看重欧洲电影革命时期电影的左倾倾向,把这个东西动作时髦和正宗使用了,结合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验,导致了文艺片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艺术教育和产业发展需要脱节比较严重。
    目前的资金推动型电影工业化热潮,包含了成功的机会,更孕育着严重的泡沫。
大家在寻找自己的项目时,比较容易形成对名人的盲目依赖。而故事的基本规律不会改变,风险正在不断积累,不断考验行业从业者的智慧和判断力。
    总会有清醒的投资者,认识到故事规律的重要价值。近年来,樊苏华目前已经实际参与了20个左右的电影、电视剧、网剧的剧本诊断修改流程,和团队的磨合与相互启发,都共同对这些项目产生着有价值的影响。
    “从2002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就标志着中国电影人开始追求故事情怀与市场效果的高度统一。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面临的市场环境高度相似,连现实题材走过的情怀关注点也都依稀可辨,似曾相识。好电影毫无例外都会满足观众的兴趣规律,有效传达创作者对生活的高明见解;烂片总是千奇百怪地违背兴趣规律,思想性也从来就谈不上。”
    建立对故事规律的高度共识,是目前影视产业最重要的命题。
    “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樊苏华非常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