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俞穴和募穴

 wLJ0679 2021-10-09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九十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裏,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难经》《内经》《神农本草经》这三部书应该这么讲,作者不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一个非常有特色,很有趣的一个观点,那是学术比较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这些那么有智慧的文字到底是谁写的,不知道。《神农本草经》不知道是谁写的,据说是神农氏,也就是炎帝,我们所说的炎黄子孙,黄帝是轩辕氏,炎帝叫神农氏。

《难经》很多人考证是托名之作,《难经》很多本子上写的是秦越人,就是扁鹊写的。其实要考证的话,扁鹊那个时代实际上他有没有写《难经》呢?没有写。有的人说《难经》是华佗写的,这也无从考证。还有的人说《难经》也是像《黄帝内经》一样,成书春秋战国时代,成熟于西汉,是所有在中医领域,在医学领域上非常有造诣的这些人的一个汇集,是一个学术的论文集。(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难经》前后也能连贯,而且每一难之间言简意赅,也非常有深度。从头到尾还贯穿着,你说他是不同的人写的,比如一个班三十多个同学,每一个同学负责写三篇,合在一起,这本书是个什么书,你要是读到这样的书会发现,怎么前三篇是这风格,后两篇又这个风格,你读完了之后,感觉这本书是三十个风格。对不对?

像我们读了一些小说,那些小说很有意思。一开头写的很严肃,中间写的天马行空,结尾又非常严肃,后来一考证怎么回事呢?这个小说一开始是某某人写的,这人性格比较严谨,中间的时候,作者出差了。但是他的书还得连载,找谁写呢?找另外一个小说家,那小说家的脑子相当有想象力,天马行空。然后,龙飞凤舞给他写,把很多人物写的特别夸张,等原著的作者回来之后一看,这怎么办呀?还得重新找补,又开始进行结尾。这样的书非常有意思,从头到尾他风格还不统一。

但是《黄帝内经》就很有意思。《黄帝内经·素问》的风格非常统一,到《灵枢经》,你就会感觉到好像有点儿不太一样。无论是黄帝和岐伯之间对话也好,还是黄帝和雷公之间的对话,还是黄帝和鬼叟区之间的对话等等的。这些弟子们的之间的对话和岐伯之间的对话风格完全不同。《难经》从头到尾这八十一难,风格比较一致。所以在这里,我个人觉得《难经》应该不是很多人合在一起写,应该就是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而且学术观点都比较一致的人的一个合集。《难经·六十七难》里边讲的“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很有意思,讲到募穴和俞穴了,募穴在肚子,也就是在腹部、前胸这些地方叫募穴。俞穴在后背,那么他的意思就是,有阴病的话,行阳经的气,阳经有病的话,行阴经的气。所以募在阴,俞在阳,也就是说募穴在胸肚腹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阴经所过的位置。人体的阴面。那么俞穴,像五俞穴,什么肺俞穴、肝俞穴、肾俞穴、膈俞穴都在后背太阳膀胱经上,所以后背这些穴位,是俞穴,是阳面,所以整体的意思就是说前面有病针刺后面,后面有病针刺前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些论述都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意思。这就我刚才讲的,结合着我的这个临床和理解跟大家分享。(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