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笔记之《黄帝内经》版本沿革(上)

 野之老 2015-11-05
据查证,最早提到《黄帝内经》书名的是西汉刘歆的《七略》,但该书早已失传。
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当时既未确切指出《黄帝内经》就是《素问》和《灵枢》,也未见《素问》之名。
《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张仲景在序言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其后,晋-皇甫谧在《黄帝针灸甲乙经》中说:“按《七略》、《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首次提出《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针经》两部分。
《隋书-经籍志》录有“《黄帝素问》九卷(注云:梁八卷),《黄帝针经》九卷”,说明九卷本之《素问》在南北朝时已亡失一卷。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黄帝素问》八卷,《黄帝针经》十卷”。这说明至隋唐,《黄帝内经》仍以《素问》和《针经》两书分别传世,虽然卷数有少许变化。

《素问》流传至唐代,早已损残散失不全。正如王冰在次注《素问》时说:“世本批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王冰对照家藏的“张公秘本”,对残缺不全的“世本”做了大量的补亡、迁移、别目、加字和削繁等工作,加以注释和重新编次,使《素问》恢复到八十一篇旧数,并以二十四卷本行世。一般认为,运气七篇和《六节藏象论》中有关运气的一段,皆为王冰补入。王冰补入运气七篇后仍然缺少两篇,即《刺法论》和《本病论》,仅篇名存于目录中。到了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又出现了这两篇,并题名为《素问遗篇》。总之,经过王冰的补注工作,使《素问》得以较完整的本子继续流传。
至宋代仁宗嘉佑年间,高保衡、林亿等人奉朝廷之命校勘医籍,对已是“文注纷错,义理混淆”的王冰本再行考证,“正谬误者六千余字,曾注义者二千余条”,并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林亿等的校本即今之所见《素问》原型。宋以后的元明清各代,皆据此进行翻刻,未再改易。
明-顾从德宋刊本《素问》堪称善本,为今所据。

关于《素问遗篇》的内容,主要是讲运气升降、迁正退让等问题的。一般认为《内经》原本并无运气的内容,现《素问》中有关运气的七篇大论是王冰次注时参入的,而王冰在参入七篇大论时就明言《刺法论》和《本病论》已亡失,可见这两篇是伪书。
周学海《内经评文素问》对此二篇的评议说:“二篇义浅笔稚,世皆斥其伪矣。揣其时,当出于王玄启之后、刘温舒之前,绝非温舒所自作也。时有古义杂出期间,加入疫室者,先存想五脏之神,见于巢氏《诸病源候论》,即其分辨五疫、五疫成于三年,俱卓有精义,必有所受之矣。第篇中仅排次其位,而无所发明其理,注中更引用咒语,尤为鄙俚。故二篇者,纪数之文也,不当以义理绳之”。
另《新校正》说:“详此二篇,亡在王冰之前,按《病能》篇末,王冰注云:'世本既阙第七二篇',谓此二篇也。而今世有《素问》亡篇……仍托名王冰为注,词理鄙陋,无足取者”。
此二篇究竟为何人所作,至今尚无考证。文中载“小金丹”一方,为后世所习用,且临床颇有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