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春秋老师画语汇编之三

 昵称40044036 2021-10-09

图片



著名画家赵春秋老师在公益教学中,经常是边画边讲,妙语连珠,不仅讲自己的作画经验,还有画法画理,这里汇编整理出来部分内容,干货满满,跟老师学画画的朋友一定要收藏了慢慢品味,绝对会受益良多!



图片

赵春秋老师画语汇编(三)

怎么样才算是一幅真正的中国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什么才算真正的中国画,或者说,画成什么样或者怎么画才能算中国画表示很困惑。一方面呢,有人认为,只要是用毛笔画的,画在宣纸上,就应该叫中国画;另外也有一些人认为,只有像古代的人那样完全用笔墨来绘画,才叫作中国画。我个人认为,只要坚持使用传统的工具和材料,坚持传统的审美习惯,所作的绘画就应该是中国画。古代没有现代我们所接触的这些工具和材料,它的表现手段也受时代的局限,所以它呈现的面貌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现代人手段、方法、材料都比过去丰富,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拒绝那些在新时代里能够丰富和完善传统中国画技法的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在我看来,所有坚持以笔墨造型为手段、以传统的中国画审美为基础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有价值的,在坚持这样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下,所有能够让画面效果更加完美的手段和方式,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图片

论意境

中国画的造型,往往具有程式化,有一些符号化的东西,这些物象造型里面,蕴含着画家对这个物象的一些认识,一些情感。这个物象就是所谓的“胸中之竹”,而不是“眼中之竹”,它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眼睛看到的物象有一定的差距,这些物象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情景,就是我们所谓的意境。而这种物象,我们称作“意象”,中国画的意境是由很多个意象所组成的,而这种意境,我们又称作“诗情画意”,我们说,所有的审美,最高的审美叫做文学美,我们要把这种形象上升到诗意美的高度,那么画面才会富有内涵,更耐人品味,枝桠枯树、凌乱芦苇,一艘钓船, 一江秋水,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

图片

大胆落笔细心收拾

中国画讲究“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所谓的大胆落笔,就是要解放笔墨,一开始要酣畅淋漓,所谓的细心收拾,就是在大胆落笔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刻画。如果不能大胆落笔,而是一味的小心刻画,你的画面必然显得拘谨、呆板;但是,如果一味大胆挥洒,而没有细心收拾作为辅助的话,你的画面必然粗野不文,缺乏耐看的细节,显得空洞而苍白,没有厚度,所以一幅好的山水一定是以酣畅淋漓的大胆挥洒来彰显画面的气势,以严谨工整的刻画来显示自己的绘画功力,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称得上是一幅完美的作品。

图片

墨分五色

所谓水墨山水,指的是纯用水墨所画的山水画。相传水墨山水开始于唐代,成形于五代,盛行于宋元,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发展。水墨山水讲究以墨代色,墨即是色,用水墨的浓淡变化表现色彩的层次变化,就是所谓的“墨分五彩”,又叫“墨分五色”。北宋的沈括在《图画歌》里说“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说的就是水墨山水画。唐宋山水画是画在绢上,绢不吸水,就出现水晕墨章的效果,元朝人开始画在纸上,开始用干笔淡墨层层积染,墨色有了更多的变化,有如五彩的艺术效果,因为水墨山水别有一番韵味,所以我们称它为“墨韵”。

图片

墨分五色,在古代有两种说法,宋朝以前指的是墨分浓淡,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来对应五色,张彦远认为山水画中的五色随着四季和阴晴的变化有不同的呈现,如果把墨的变化特征大体表现出来,就能够对应上这些色彩,所以我们看到马远的《晓雪山行图》里画了一只山鸡,一个人赶着两头驴,撅着一只山鸡,这个山鸡其实他用墨画的,但是我们感觉五色灿烂。另一种说法指的是焦、浓、重、淡、清,焦墨就是半干的墨,乌黑锃亮,浓墨是比较浓,没加水,重墨就是加水了,不是很浓;清墨,指的是极淡极淡的墨,也有人说墨分五色,不是焦、浓、重、淡、清,而是浓淡干湿墨,不管哪种说法,都有道理。也有人把白颜色加上,合称六彩。这些说法都是说,在用墨上,一定要有丰富的变化,当然,这个丰富的程度决定了一个画家水平的高低。清代有的画家用五个不同的碗装上清水,来区分五种不同的墨色,就太局限了。

图片

三远法

很多人说,中国山水画用的是散点透视,其实这句话并不准确。因为透视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概念,而中国人是不讲究透视的。那么,它不讲究透视又特别符合我们正常人的视觉习惯,靠的是什么呢?不叫透视叫做什么呢?其实这是古人的智慧,叫做远近法。北宋的山水画大师郭熙曾经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并且他在大量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这部理论集叫《林泉高致集》,在《林泉高致集》中, 他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就是中国山水画里的“三远法”。三远法其实是古人的一种概念,我们能看出来,所谓高远,其实就是仰视;所谓深远,其实就是俯视;所谓平远,其实就是平视,一马平川,一般用来画江南的景;而高远,我们一般用它来画高山,仰之弥高,越高越远;那么深远呢,我们基本上画的俯视的,画山的厚度。

图片

当然我们现在是几种画法都用,并且除了三远法之外,我们还开发了一些新的视角,角度不一样,画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就更好了,跟以前有了截然不同的感觉。比如说,我们以前是没有鸟瞰的,古人所有绘画很少有鸟瞰,石涛的《淮扬洁秋图》稍微有一点,你就感觉很新颖。现代人经常画鸟瞰,从很高很高的角度往下看,这种感觉古人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因为古人受交通工具的限制,他爬不了那么高的山,飞不了那么高的天,他没有飞机,所以没有办法。现代人已经远远突破了古人的“三远法”,我们现代看的世界,角度更多,自由度更大,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的效果,和古人不一样,角度不一样,视野不一样,宽度不一样,广度不一样,深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山水画的面貌呈现出来的也就不一样。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我们不可能逃离时代的审美标准,当我们认识水平上去以后, 科技发展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审美观随之发生改变,我们画画也是这样。

图片

松、毛、淡

我对传统山水的笔墨总结了三个字,叫做“松、毛、淡”,“松”是松树的松,松动的松。松,指的是用笔要松动,如果用笔死板,用笔必然没有灵气,只有松动的用笔才能传达出灵气来,所以用笔要松动,也叫做“松”。“毛”是线条宜毛涩,不宜光滑。我们看到所有光滑的线条,都是缺乏表现力的,光滑跟油滑、浮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的线条要求毛、涩,毛涩的线条才会有更多的审美意味。“淡”指的是淡墨,多用淡墨。

图片

古人画山水讲究烟云供养,他没有很多的功利思想,只是通过对山水丘壑的描绘来寄托心中的林泉之念,所以古人的墨往往用的比较淡,所有的浓墨也都是通过层层积染,得浑厚华滋的效果,从来没有拿一团浓墨直接上到画面上,这样出来的画面,往往是恶墨,恶墨就缺乏审美韵味,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审美的内涵上都会感觉恶,而不是美,所以我们看到那些优秀的文人画作品,往往是淡墨轻岚,于平淡中见真意、见味道,尽管淡墨轻岚,但是涵义隽永,能让人玩味再三。所以,传统的文人画山水,往往是以味道取胜,而不是以形似取胜,我们看到的很多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初看平淡无奇,细看玩味再三,越品感觉味道越醇厚。“松、毛、淡”完全符合老子所谓的“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的思想,是至美,是大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只有这种平淡的美,才是文人山水画的最高审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