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庙堂隶书,需要追求“屋漏痕”的线质吗?

 朝歌淇水悠悠 2021-10-09

图片 

“屋漏痕”,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是指雨水顺着粗糙的泥墙缓缓地蜿蜒下注,从而在墙上留下的不规则、迟涩、沉实、圆活的痕迹。

屋漏痕最具有代表性的碑帖就是石门颂了:

图片 

石门颂

图片 

郙阁颂

金文大篆,摩崖隶书如石门颂,郙阁颂,西峡颂,大开通等,确实需要“屋漏痕”线质,那么,庙堂隶书要不要“屋漏痕”呢?

乙瑛碑,礼器碑等庙堂隶书,线条同样是凝重的,迟涩的,斑驳的,是不是也要“屋漏痕”?这是个很容易引起争议也容易引出思考的话题,你怎么看的呢?

图片 

图片 

以下这些作业,是中书汇乙瑛碑49天训练营1,2期中出现的优秀线质,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些作业中有多少“屋漏痕”的意味?

图片郝红叶:速度和力度同在,沉厚且爽利,仿佛能听到书写时候节奏感留下的破风声。

图片

蒋则孝:苍涩又温润。

图片

思彤:苍涩凝重,有立体感。

图片

图片

谢锋、重楼:用笔如刀,刻进纸里面去,入木三分。

图片赵婉:不仅造型能力极强,这线条也是极为精彩,温润敦厚中有着苍茫和爽利。

第三期乙瑛碑49天训练营正在招生中,打好隶书基础,锤炼线质,就扫码加入其中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