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益行八周年】优秀案例:社区禁毒阶梯模式探索与思考

 乐益行图书馆 2021-10-09

——以南宁市“社区防毒总动员”项目为例

导语

益行八载,再创辉煌。2013年8月27日—2021年8月27日,是乐益行成长的八年,累计开展了46个社工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分为四类:以“康复之路,走向新生”为代表的戒毒康复、社区矫正、艾滋病防治干预社工服务;以“快乐益起来”为代表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及培育社工服务;以“情暖夕阳”为代表的社区空巢/独居老人社工服务;以“快乐益起行”为代表的行业能力建设社工服务。八年,有太多的快乐想要分享,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提炼总结,在乐益行八周年庆之际,机构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八周年特别系列之社工服务故事、优秀案例等内容与大家分享,欢迎社会各界热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工作的人士,多多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不忘初心,赓续奋斗,和大家“益”起携手前行!

01

项目前言

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应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常性禁毒宣传活动,推动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不断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本文期望将“社区防毒总动员”项目经验进行分享,共同探索有效的社区禁毒模式,推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防毒、拒毒能力,遏制新吸毒人员的快速增长,形成社区关心禁毒、参与禁毒的良好局面。

02

项目背景

近年来,南宁市全市已建立112个社区康复工作办事机构、107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有117名禁毒专职干部、313名专职禁毒社工、878名兼职禁毒社工,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对社区居民了解毒品预防知识打下了基础。

截止至2016年底,青秀区统计户籍地在册吸毒人员共1127人,兴宁区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458人。2016年至2018年,全市共执行强制隔离戒毒3840人,执行社区戒毒1108人。

南宁市毒品形势依旧严峻,加强创新禁毒宣传工作,探索有效的社区禁毒模式,团结禁毒资源,发展禁毒志愿者,提高社区居民防毒、拒毒能力,将禁毒宣传教育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才能形成全民关心禁毒、参与禁毒的良好局面,打好禁毒战役。

03

项目分析

“吸毒三级预防”是指将吸毒行为分为发生之前、轻微影响和严重依赖三个不同阶段,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以达到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遏制毒品危害的作用[1]。

初级预防是吸毒三级预防体系中的第一阶段,指为了在不吸毒或未严重沾染毒品的人口中预防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等易染毒人群进行预防性教育,防止、推迟第一次吸毒行为发生的时间或阻止初次吸毒行为恶化。吸毒初级预防作为三级预防的第一环节,立足于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是解决毒品问题的根本措施。初级预防作为吸毒预防中一个重要阶段,对阻止、推迟吸毒行为的发生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当前世界各地戒毒治疗水平不一,复吸率极高,戒毒治疗只能是减少毒品危害的补救性措施。想要彻底解决毒品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防止吸毒行为的发生。开展吸毒初级预防工作是切断毒品问题根源的有效途径。

探索社区禁毒模式,立足点应围绕在社区内开展好初级预防工作,依托社区原有禁毒资源,提高社区禁毒社工的知识和服务水平,使禁毒宣传教育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形成社区关心禁毒、参与禁毒的良好局面。

社区禁毒模式的探索离不开政府对于社工服务的购买,社区禁毒模式的探索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支持与牵头。目前政府组织在承担禁毒防艾领域的公共服务主要涉及到禁毒防艾的宣传教育工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以及对吸毒人员和艾滋病人的关怀救助等方面。这些方面很多都涉及到专业的知识,政府作为直接的“生产者”往往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而将服务“外包”给社会团体来做,则能够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品质。但因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还处在起步阶段,短期内发动大量社会组织参与禁毒宣传并不现实[2]。

近年来,市禁毒办为有效利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禁毒宣传教育中,使吸毒初级预防广度和强度均进一步扩大,逐渐了加强购买社会服务意识和行动力度。因此,在南宁市禁毒办的政府购买下,我机构得以在南宁市社区内开展“社区防毒总动员”项目,为激发社区禁毒活力,提高社区禁毒社工业务能力,创造社区良好的禁毒氛围起到了支持作用,释放了探索社区禁毒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4

项目实施

“社区防毒总动员”项目计划在南宁市Q区和M区,分别以X街道办与M街道办为试点,项目周期为一年,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禁毒志愿者阶梯培训”模式,培育两个街道办所辖社区的禁毒专干和社区物业保安/社区骨干成为禁毒讲师,并组织他们为各社区的网格员/社区骨干进行培训,网格员/社区骨干再向所辖网格居民志愿者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并掌握毒品预防相关知识,并共同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活动。

(一)社区禁毒阶梯模式的运用

目前的研究中,少有对社区禁毒模式的探究,多为探讨社区戒毒(康复)的问题,即更多关注“吸毒三级预防”的第二级和第三级。

由先前讨论内容可确定:社区禁毒的理论依据应为“吸毒三级预防”的初级预防;要创新社区禁毒、激发社区禁毒活力需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要链接整合社区禁毒资源,设计科学禁毒培训的内容,创新禁毒宣传形式,合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社区禁毒阶梯模式主要在青秀区新竹街道及兴宁区民生街道共25个社区(村)开展探索,通过专业社工 禁毒志愿骨干的推动,以专业社工为主导,以社工 禁毒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开展项目服务。

社区禁毒阶梯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梯(阶段)。第一阶梯为社区禁毒讲师培训,培育40名禁毒讲师,毒品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10%。其次,接受培训后的40名禁毒讲师为20个社区的100名网格员或社区骨干志愿者(按每个社区5个网格,每个网格1人算)进行20场培训。毒品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20%。最后,100名网格员或社区骨干志愿者负责招募500名社区禁毒志愿者,主要为积极热心的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楼栋长等,并开展100场培训,每个网格员开展1场。毒品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提升25%。

期间,每个社区的禁毒专干、禁毒骨干和禁毒志愿者,需共同在社区内组织开展毒品预防主题活动(每个社区2场),80%的参与者对毒品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社工还会针对所有培训人员,按社区共组织20场“毒品预防宣传经验分享”交流会,为参与的所有人员建档,累计禁毒志愿服务时长,并定期奖励。

(二)社区禁毒阶梯模式探索过程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一年,从2017年9月份开始实施。前期工作(9月到11月)主要为与南宁市禁毒办(购买方)进行项目准备工作沟通,与新竹街道办、新竹街道戒毒(康复)站、民生街道办(合作方)进行项目介绍和协商项目具体执行计划,对社区禁毒培训内容进行设计,开展项目启动会等。在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后,便开始了社区禁毒阶梯模式的实际探索。

第一阶梯培训(12月至次年1月)

第一阶梯为社区禁毒讲师培训,每个街道两期培训,一期培训的时长为一天,培训期跨度为两个月(春节假期前后各一期),两个街道的社区分开进行相同的培训内容。

按照项目预想,参与阶梯培训的人员主要为社区禁毒专干,但在实际情况中,社区禁毒专干(专兼职)较少,甚至有些工作人员都不清楚自己为禁毒专干,更准确的身份为综治专干。因此实际参与培训的人员构成主要为社区的书记、主任、副主任或负责社区禁毒工作的工作人员,而且小部分参与培训的人员未能连续参加。

第二阶梯培训(2018年5月)

根据计划,第二阶梯由第一阶梯培育的禁毒讲师所在社区分别招募5名禁毒骨干开展禁毒知识培训。由于禁毒讲师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组成,加之社区日常工作较多较杂,禁毒讲师未能及时招募并开展相关的禁毒知识培训。导致项目未能按原计划开展。

第二阶梯培训日程为:

(1)项目介绍;

(2)各小组禁毒讲师分别开展“小组内培训”;

(3)禁毒同伴教员分享;

(4)仿真毒品展示;

5)毒品基础知识测试。其中对禁毒讲师培训的内容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即由我们提供一份统一内容的禁毒讲义给到禁毒讲师。

讲义的内容为:

(1)讲师个人经验、感想分享;

(2)毒品的历史;

(3)毒品现状;

(4)毒品的定义;

(5)毒品种类;

(6)毒品危害;

(7)社区戒毒(康复);

(8)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

(9)如何预防毒品。

参与培训的禁毒骨干人员组成为社区楼栋长、小组长,也有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社区辖区内学生等,与预计的参与人员仅为网格员、楼栋长、小组长有所出入。禁毒讲师水平高低不一,仅个别表现较好。集中培训便于项目的推进,大范围地将禁毒知识通过小组的形式传播,但也存在难以监管,难以评估培训效果,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第三阶梯培训(2018年7月至8月)

第三阶梯培训分别在X街道及M街道25个社区(村)居(村)委会会议室开展,其中有个别社区不符合培训开展条件未能进行。各个社区的培训情况大致相同,基本为社区召集辖区单位、楼栋长、小组长、社区居民等。由社区禁毒讲师先讲解禁毒知识,再由机构社工进行补充,结合毒品知识测试卷及仿真毒品箱,套用此模式对各个社区的居民进行毒品预防知识宣讲。

05

项目总结

(一)收获经验 

(1)街道牵头、社区参与、多向服务的模式。街道办事处发挥主导作用,并可在一定限度内调动社区各方资源,更易推动社区禁毒在社区内更有效开展。

(2)充分利用社区禁毒工作人员,提高了禁毒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利用在社区禁毒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通过给他们进行系列增能,使禁毒宣传教育能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提高居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3)注重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合力。

(二)存在问题 

(1)禁毒培训频率不够。禁毒培训的内容设计即使比较全面完善,且参与讲课的老师多元化,并能拓展到戒毒所参观交流,但部分身为社区负责禁毒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项目培育的禁毒讲师,项目开始前对毒品知识了解较少。

(2)社区宣传传统上习惯于泛而不是精细化。社区本身工作较多较杂,禁毒宣传教育作为社区工作的一环,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但社区习惯于综合宣传,往往是禁毒防艾,维稳工作,党建工作会议等集中宣传,因此在禁毒宣传上效果较为有限,社区禁毒阶梯模式的探索便会受到特定的阻碍。

(3)未能形成较为全面的禁毒宣传教育的产出评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未能将培训效果进行多维度的测量,仅测量了毒品预防知识正确率,较为单一。

06

参考文献

[1]张凯伦, 温新, 崔馨. 论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的初级预防政策[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65-76.

[2]倪玉霞, 李娜, 李科, 刘爱娇. 政府购买禁毒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研究[C].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5.

[3]王竞可, 胡鹏, 徐秋荻. 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合力的形成[J].

作者:黄贻凯、黄婷婷、梁雄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