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圣张仲景治疗疾病,就从来不用五行,这是为何

 健康使者846A 2021-10-09

图片

图片

中医理论体系中,包括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脏腑的具体功能,如心脏主血脉运行、肝脏主藏血及疏泻,肾脏主生殖等等;第二部分,是认识中医及分析中医时需要的工具,如气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甚至易经理论、孙子兵法等。作为中医理论元素的气、阴阳和五行,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从阴阳说起!

当人类开始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就会感受到一天的昼夜和温度变化,即白天和黑夜,并用阳代表白天、阴代表黑夜;继续扩展这种认识,天是阳、地是阴,上是阳、下是阴,热是阳、寒是阴等等。一切事物皆可分为阴和阳两个对立面,于是朴素的阴阳矛盾观念就逐渐形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发展阴阳不够用了,不能准确的来表述事物的发展程度,如一杯水可以分为热水和温水,还可以分为冰水及凉水。于是,阴阳又被拆分,阳分为太阳和少阳,阴分为太阴和少阴,以表示事物性质的多和少。

社会在发展,认识在改变。古人思考,从热到温,从寒到凉,甚至是从热到寒,中间总会有一种东西在发挥着作用(如能量守恒),促进着这种变化。于是古人在太阳、少阳的基础上加入了阳明;太阴、少阴的基础上加入了厥阴;三阴三阳理论正式面世,也成为中医学,尤其是《伤寒论》的理论根基及架构!中医人把三阴三阳的这种关系,形容为门理论,即阳明是门轴,太阳和少阳是开门和关门状态;厥阴是另外一扇门的门轴,太阴和厥阴是开门和关门的状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医圣张仲景,以三阴三阳的六经理论为根基架构,写出《伤寒论》,衍化为现代的经方派;而后世的其他医家,以五行理论为根基,逐渐丰富其内容,形成了现代的时方派。经方派和时方派,可以独立治病,也可以相通互用!

医圣仲景,遵六经理论,弃五行而不用,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圣者,原因就在于此!

《伤寒论》中张仲景为什么对病症的原因没有过多的分析,而着重说了症和方?

中医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黄帝内经里也有大量的运气学论述,有六经体系的痕迹。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根子上都涉及到五行相生相克。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言里写道: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而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里,还有这样一段话,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中医看病,主要在掌握病机,实际上病机都是在阴阳五行里。这也就是张仲景的伤寒论,为什么只谈六经,然后就是症与方了。

病机不离六气,外加疾病表现,已经可以下药了!实际上就是说,病机已经告诉了你发病的位置,病症表现进一步说明疾病的细节。对于大医,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了。

张仲景是很好的掌握了中医之根本的,所以他成为了中医的医圣。

现在只是,他明白的阴阳五行、中医根基,后世很多人不明白,到了现代许多人甚至无法理解,才出现了中医传承上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