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中的高频率词汇

 杏坛归客 2021-10-10

几天前,联友发来一段视频,在山西办了场“对联达人秀”。最紧张的环节莫属在规定的一分钟内,按评委给出的题目,写一副对联。就六十秒时间要写副格律对仗、意境尚可的对联,倘非才思敏捷,那可怎办?

毕竟像曹子建这样七步成诗的“高大上”是少数,面对突如其来的命题之作,写得多的人,也就熟记了一些套路,如写景点的,上联开笔往往是什么胜迹重游、风景悦目之类的套话,然后提一笔山、提一笔水,也就凑出来一句;下联再接着说,什么洞天福地、松柏凌云、清风染翠,如此等等,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说贴切,拿来充数总是可以的。这些“胜迹”、“洞天”、“仙人”、“清风”……就成了写对联常见的高频率词汇。

某次,朋友发来短信,催促着写副婚联,什么主题也没说,只告我一个字——“快”!哪容得思索,靠平日积攒的那点词汇,脱口就一副:“合卺礼成,良时佳偶;迎春酿好,胜日来宾。”你也看不出这联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反正拿来应酬问题不大,可这些老掉牙的话,就是太似曾相识。用句行话说“此联无新意”。而几十秒时间,谁还有新意可言。

记得有人曾对宋词做过统计,说《全宋词》中,高频率词汇也就那么几十个,于是总结了一首“打油词”:“小资喝花酒, 老兵坐床头, 知青咏古自助游,皇上宫中愁……”听起来真是那么回事。其实对联也一样,月前我参与校雠《中国对联集成》,详细品读了千余副古人所写的挽联,闲来无事,就做了点统计,的确有些词出现频率很高,比如:千秋、往事、哲嗣、招魂、伤心、遗爱、山河、先生、仪型、知己、泣血、孤儿……于是我也想,不妨用这“高频率”套作一副挽联:“遗爱痛招魂,知己千秋传往事;先生悲哲嗣,山河万里悼仪型。”横批自然是“音容宛在”了。您别说,这挽联还真像那么回事,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万精油”,当时,我自己也惊呆了!

看来以后还真要多背一些这样的“高频率”词,以防突发事件时,咱也能“倚马可待”。但想明白了也就这么回事,中国文字几千个,常用词汇不过千八百,说来说去,难免相似。故而文字高手,只是最善于排列组合。就像茄子、辣椒、西红柿,原料都一样,茄辣西拌面和意大利比萨的根本区别,是在于怎么去做这道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